关于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德育功能的思考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提出了要构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高校要深入研究新时代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究高校师生的新特点、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完善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系列性举措,适应新的变化,探索新途径、新载体、新平台、新方法,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载体,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高校德育的传统途径及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等相关课程,以理论课学习为主,辅以较少的实践教学。此外,还有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讲座等日常教育活动,以及学生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
  当前,大学生群体构成主要为“95后”及“00后”的青年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但是缺乏社会阅历,普遍缺乏逆境体验,缺乏对事物全面、深刻的认识,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容易脱离实践。部分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忽视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使得德育仍采取“学中做”的模式,主要以灌输观念为主,在学知识中要求学生如何做。不仅如此,高校德育的内容、载体与方式还不断地受到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加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及高校过于量化的考核方式影响,存在授课内容较空洞、与现实脱节等问题,缺乏引导学生开展实际体验与思考,难以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难以吸引青年学生,因此,难以实现高校德育的应有的育人效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的发展得到极大的重视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充分肯定“志愿服务凝聚人心,增强群众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热情高涨,不断壮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平台,引领学生走出寝室,走出校园,走下网络,深入社会,认识社会,在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入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看,在做中思,在做中学,在体验中不断反思与总结,在与社会的亲密接触中,在奉献中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认识党的方针与政策,思考个人使命与社会责任……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成为了当前高校德育中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是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为社会服务,而且也需为引导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做出努力。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对志愿者本身的德育功能
  志愿服务团队能在活动中锻炼志愿者的意志和增强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参加的活动类型主要有志愿服务、科技类、艺体类三大类,其中,志愿服务类活动在大学生所参加的活动中已经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志愿服务团队的出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践渠道。志愿服务团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充实和完善了团队内部志愿者的业余生活,使其视野、知识在活动中得到丰富和拓展,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实践、不怕困难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培养。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就教育效果来看,青年更愿意接受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思想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志愿服务团队为青年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平台,使其在各种志愿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课堂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多是间接的,而志愿服务活动则以体验式学习的模式,在实践中直接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坚强乐观、不怕吃苦的高尚品德。因此,志愿服务是高校课堂之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及深化。更为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深入基层,在服务中去认识社会,在服务的同时,还可以观察、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亲身感受党和国家对于西部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投入、教育政策及其执行情况等。这样的实地体验,对团队志愿者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比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直接、更实际、更深入人心。
  志愿服务团队在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中,以体验式教育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将理论结合实际,来进行学习。在促进志愿服务发展的同时,推动志愿服务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志愿者通过长期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从中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德育功能
  志愿服务团队因其源于学生、贴近学生的优势,通过团队自身和媒体的宣传,在物欲和奉献的矛盾中,不断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团队中每个志愿者的行动,整个团队可以产生辐射作用,影响身边的大学生及整个大学生群体,引导他们关心社会,认识社会现状,了解国情民情,引起他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反思。
  通过志愿服务团队的自身发展,能促进大学生群体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增强、团队意识的强化、提高策划与组织能力。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团队的模范效应有效呈现,激发出其他非团队成员的志愿服务思想与意识,推动他们乐意跟随志愿服务团队的脚步,成为志愿者,和团队一起去服务、去奉献、去成长。在服务与奉献的实践中,青年学生个人及群体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青年学生的人生阅历能够得以丰富,道德品质能够得到锻炼,价值观与思想修养得到提升,灵魂得到触动与净化,爱国情怀、使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通过团队的影响,志愿者的工作对青年学生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实在而生动的实践成果对其他学生的认识深化到可施行的层面。团队的魅力,使学生以成为志愿者为荣,以在志愿活动中受教育、获成长为荣。
  新的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已经呈现出良好的作用与优势。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并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团队的德育功能,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志愿服务团队为平台,有效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學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李晶、曾长秋、张威.“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德育体系的重构,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J],2017(5).
  [3]何莎莎、黄论、李岚溪.志愿服务与青年团员“三观”养成教育研究,青年与社会[J], [J],2013(10).
  [4]孟雅雯、刘欢.学生志愿者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学园[J],2017(34).
  项目来源:西南科技大学2017-2018年素质类教改(青年发展研究)专项(17xnsu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