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问题学生”帮教实践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调控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早恋、抽烟、酗酒、打架、辍学等等。文章重点分析了中职“问题学生”存在的原因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提高“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改变当前存在的种种不良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表现良好的欲望。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材料,同时形成了一套适合中职问题学生帮教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问题学生”;帮教;研究
  一、中职“问题学生”帮教实践研究的意义及背景分析
  (一)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工作方针中提出了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有利于中职学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目标的实现,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利于学校教师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目光更好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有利于更好地做到学生养成教育,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激发学生正视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背景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调控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和初中毕业生人数减少等原因,中职教育的生源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中职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降低分数甚至没有分数便可就读致使学生生源情况复杂,良莠不齐,出现了很多问题,出现了诸多“问题学生”。这类“问题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大超乎社会、学校的预期。
  二、中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及主要表现
  在近一年的研究中,主要以浙江商贸学校的“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如:①不良书籍、音像制品及各类书籍的诱惑;②社会对职校生的偏见。
  2.家庭原因。如:①残缺家庭;②家长素质偏低;③“留守”儿童。
  3.学校原因。如:①教育理念陈旧;②教育手段刻板;③教师不重视。
  4.自身原因。如:①意志不坚定;②个性强;③情感缺失;④认知缺乏。
  (二)中职“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
  1.学习表现。如:①学习目标不明确;②上课不认真,睡觉、玩手机;③学习习惯差,旷课、厌学、逃学。
  2.行为表现。如:①赶时髦,穿奇装异服;②染发、染指甲;③抽烟酗酒;④打架斗殴、欺负弱小;⑤沉迷迪吧、酒吧。
  3.品德表现。如:①道德意识不强、价值观缺失;②缺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③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目标。
  4.心理表现。如:①意志消沉、缺乏自信;②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感;③对事物及人漠不关心。
  在对上述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表现进行分析后,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对浙江商贸学校国际商务学院的高一“问题学生”进行了密切跟踪,该学院高一学生共511人,本学期共有99人次因为不同原因受到了学院警告及以上处分,“问题学生”率高达19.4%,
  在分析浙江商贸学校“问题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和验证,重在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实践,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问题学生犯错的次数甚至不犯错,从心理上、行为上改变问题现状,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三、中职“问题学生”帮教实践的具体措施
  通过观察、实验、行动研究等方法帮助“问题学生”改变不良现象:
  1.观察法。要善于观察,如果发现“问题学生”要及时进行干预并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和学院学管老师共同制定解决对策,同时要多给这些学生各种任务,帮助他们完成,慢慢改变其缺点。
  2.实验研究法。定期对这部分“问题学生”开展主题讲座、写感想,带他们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每星期一次。
  3.问卷调查法。通过了解本校“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对症下药,实施有效措施,来逐步转化学生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素质。
  4.行动研究。我们虽有一部分老师经验较丰富,但我们仍需要向周边学校及本校有管理经验的教师学习,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一边勤学理论,一边实际运用。
  四、在“问题学生”帮教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通过之前对浙江商贸学校“问题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制定了多样化的幫教措施下如表所示。
  历经一年的研究,让我们逐步探索出对“问题学生”的帮教措施,使学生从心理上、行为上对自己自身问题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感悟人世间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张雪莹.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4(11).
  [2]李飞.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黄美容.中职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初探[J].广东教育:职教,2012(05).
  [4]叶阳春.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J].学园,2015(02).
  作者简介
  吴微庆(1983.10—),女,汉族,籍贯:浙江金华,助教,大学本科,金华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