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自主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玉溪市自主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玉溪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 吴文平 (2016 年 10 月)

 为准确掌握玉溪市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基本情况,玉溪市工商 联调研组在走访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收集情况,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深入红塔、江川、通海、华宁、新平、易门等县区和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研和工业园区的 37 户民营企业,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玉溪市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内传统产业景气度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玉溪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力推动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型玉溪建设迈上新台阶,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7%,为加快推动玉溪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自主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在抓好国家和云南省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同时,立足玉溪实际,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玉溪的决定》、《实施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的决定》、《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玉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18 个政策性文件,对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

 员创业等作出政策性安排,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二)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全市建成 5 个院士工作站(其中民营企业 4 个),建有 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 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 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9 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4 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拥有量居全省首位;建立科技人才、科技文献、科技项目、专利、科普、创新机构等六个服务平台和 12 个资源数据库,实现科技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为政府决策、企业创新和科技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云南国家级新材料孵化器在玉溪高新区设立的玉溪新材料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玉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在推动玉溪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科技项目 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 率先成立玉溪市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玉溪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发明创造者提供从专利申请到专利权保护的服务援助。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作,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增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十二亓”期间,玉溪市专利申请 4656 件,专利授权3414 件,均稳居全省第二位,分别是“十一亓”期间的 2.6 和 3.5 倍,

 是同期曲靖市的 1.65 和 1.72 倍。2015 年底,玉溪发明专利拥有量633 件,是曲靖市的 2.3 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2.7 件,远高于全省 1.6 件的平均水平;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546 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55 项,取得国家科技进步成果 2 项,省级科技进步成果 56 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 250 项,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四)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通过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带动玉溪经济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制造环节向高端制造环节拓展,由烟草、矿冶两大传统产业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 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新兴产业延伸,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2014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 157.9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13.32%,高新 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玉溪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180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12 户,创新型试点企业 20 户,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 4 户;全市有 75 户高新技术企业, 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民营企业有 70 户,占 93.3%;拥有云南省著名商标 205 个、云南省名牌产品 42 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玉溪市自主创新的势头是好的,呈现出人才队伍逐年壮大、创新能力逐年提升、品牌建设逐年提高的稳定发展态势, 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

 的科技型企业。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玉溪市在自主创新上还有明显差距。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处于自主创新起步阶段,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经营环境、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个别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小富即安不愿创新、怕担风险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既有企业自身创新观念落后、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基础薄弱的原因,也有外部宣传引导不到位、支持政策不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原因。

 (一)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就玉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本身而言, 创新不仅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技术创新投入的预期也很难把握,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存在重生产销售、轻技术研发的思想,没有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在技术创新上以模仿为主,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在能够获得现实利益的情况下,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更多的是追求“短平快”,不愿在科技研发方面进行更多投资。在调研的 37 户民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 3 户,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有的年销售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仅有 8 户民营企业有研发活动,6 户民营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具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能够开发产品的民营企业不多。

 (二)创新经费投入不足。从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R&D 经费及 R&D 经费占 GDP 的比重看,玉溪市 R&D 经费增速缓慢,个别年份甚至有倒退的现象,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以 2014 年为例,全市 R&D 经费为 4.04 亿元,R&D 经费仅占 GDP 比重的 0.34%,居全省第 4 位。R&D 经费仅占全省

 85.93 亿元的 4.7%,仅为昆明市 57.32 亿元的 7.0%,R&D 经费占GDP 的比重低于全省 0.67%、全国 2.05%的平均水平,直接影响到全市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延缓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从调研的情况看,在 37 户民营企业中,2014 年仅有 10 户研发投入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全国 6.7%的平均水平,有 2 户的研发投入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甚至低于 0.5%,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玉溪大部分民营企业在自主研发上积极性不高、经费投入不足。

 (三)创新人才供给不足。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玉 溪全市 16 岁以上 137277 名常住人口就业人员中,大专学历 5995 人,占 4.37%;本科学历 4372 人,占 3.19%;研究生学历 198 人, 占 0.14%,就业人口素质不高,人才供给总量不足,与自主创新需求有较大差距。加之,玉溪距昆明较近,在区位环境上对高层次人才不具吸引力,不仅高层次人才难以招引,企业内部技能性人才也难以留住。本地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外地高层次人才难以招引, 高层次、复合型科技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资源匮乏,严重影响到玉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影响到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调研中,有 21 户企业反映自主创新力量薄弱,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较为困难, 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缺乏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的关键因素。

 (四)创新政策利用不足。为切实掌握民营企业对相关政策的 了解和利用情况,在调查问卷设计上,调研组列举了国家和省市近年出台的、与自主创新关联度高的 11 个政策性文件,并从财税政策、研发政策、技术转移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 20 个问题。从调研

 的情况看,在 37 户民营企业中,已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的有 18 户, 知晓率为 48.7%,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对政策不了解;已利用相关政策的有 4 户,利用率仅为 10.8%。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重监管轻服务、重检查轻支持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导致一些优惠政策可达性不高,没有直接让民营企业取得比较好的政策获得感,有 18 户反映政策办理手续繁琐、周期长,有 13 户反映政策获取渠道不通畅,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政策,有 10 户反映政策门槛高、申请难度大、优惠幅度小,有 8 户反映缺少配套实施政策、可操作性差,仅有 1 户反映没有遇到问题。

 (亓)创新资源整合不足。市内大部分县区在资源要素的富集 度上存在相似性,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在战略定位、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县域经济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竞合发展的态势尚未形成。一是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二是造成引进项目类型差别不大,县域产业同构、企业产品同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三是造成同一类型企业分散布局在不同县区,不利于实现地理空间的相对集中,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四是造成不同县区在同一产业互为竞争,在产业分工协作中难以形成技术创新链,影响到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亓是造成不同县区在同一产业的科技研发上重复和撞车,导致科技资源分散,既不利于全市科技资源整合,也不利于相关县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

 三、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提升玉溪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引领玉溪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更是玉溪经

 济适应发展新常态,在应对严峻挑战中打造发展新引擎,占据发展新高地,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应时之举、明智之举、有力之举。当前, 在推进自主创新上,要着重做好以下亓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升创新源头驱动力,在打造竞争新优势上求突破。围绕“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目标仸务,打造全市区域先发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前瞻性部署有利于催生新兴产业的基础研究,在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项目以及重大科技计划中,聚焦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围绕事关长远发展、综合竞争实力的重点领域,实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与成果转化等全创新链战略部署,布局建设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提升科技创新源头驱动力。

 (二)着力构建产业技术新体系,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上求突破。

 制定实施玉溪市技术创新工程“十三亓”专项规划,加强技术创新工程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系统设计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新体系,针对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瓶颈制约,制定系统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支撑。依托市内科技型骨干企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三)着力推动“双创”活动,在厚植“双创”文化上求突破。加快 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推动创新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纵深发展,搭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向创业者开放创新资源、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大力探索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一批

 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股权奖励等重点政策落实力度。深化推进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相结合,建立玉溪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畅通科技企业贷款融资的“绿色通道”。构建“宽容失败”的机制和文化,为创新创业者减压减负,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

 (四)着力打造创新基础平台,在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上求突破。围绕培育战略性创新力量,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培育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壮大企业家队伍。强化创新型人才的激励、评价与服务,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办法,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完善评议指标,加大对发展潜力和实际贡献的考量。突出对重点领域高精尖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强化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在重点研发计划中开辟专门渠道,支持 35 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并落实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亓)着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推动县域一体发展上求突破。

 紧紧立足本地区实际,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突破区划限 制,引导市内各县区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视角,科学制定规划、 合理布局产业、理性引进项目,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形成技术创新链, 推动错位竞争、差别发展、接轨协作,增强县域经济的融合力度, 提高自然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配置效率,避免同质竞争、低价竞争、恶性竞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由空间布局向区域空间布局转化、县域竞争格局向区域竞争合作格局转化、单一产业形态向优化组合产业形态转化,形成增长联动、利益融合、合作共赢的县域

 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