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沂蒙精神党课学习发言材料

 学习贯彻 沂蒙精神党课学习 发言材料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临沂视察工作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于以沂蒙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对于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沂蒙精神对党的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沂蒙精神蕴含着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的政治品格。共产党八路军和沂蒙人民之所以能创造沂蒙精神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跟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但从根源上来讲,主要还是党的建设发挥了先导性、引领性、决定性的作用。

 一是始终做到忠诚看齐听指挥。从沂蒙历史可以看出,地方党组织遇到的头等重要问题,或者说事关地方事业发展、

 群众利益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是否对党绝对忠诚、是否真正领会中央精神,并在行动上坚决执行。“忠诚看齐”无疑是沂蒙精神最核心的内涵、最宝贵的财富。1938 年,党中央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战略部署,大批干部和 115 师主力挺进沂蒙,到抗战胜利时,山东根据地控制了 12.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 2400 多万人口,占党领导下人口总数的近 1/4;主力部队 27 万,民兵 50 多万,自卫团 150 多万,占党领导下人民武装的近 1/3。沂蒙作为山东革命的中心凭着“忠诚看齐”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构建了中央和地方、党的领袖和党政军民之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关系。毛泽东曾评价:“山东是执行中央十大政策的模范。” 二是始终做到坚定信仰不动摇。在沂蒙精神中,革命理想始终是支柱、是灵魂。支撑无数革命前辈流血牺牲、奋勇向前的,是心中熊熊燃烧的理想火炬;引领老区群众无私奉献的,是跟着共产党一定能够翻身解放的坚定信念。沂蒙精神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陈若克,1941 年11 月在日军大扫荡时因即将临产,与部队失去联系,落入敌手。她在日军面前直接申明自己和丈夫都是“干抗日的”,“枪毙、刀杀随你便”!在狱中她以绝食的办法为求速死。两天后,孩子出生,敌人假意送来牛奶,陈若克打翻敌人手中奶瓶,让孩子跟妈妈一起绝食。11 月 26 日,陈若克紧抱孩子赴刑场,一路高呼口号、高唱歌曲,牺牲时年仅 22 岁。鲁南区

 委书记赵镈面对酷刑和引诱大义凛然,“要杀要砍由你们,让我放弃共产主义信仰是痴心妄想”。八年抗战,十万名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战士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冲锋陷阵、血战到底、英勇牺牲。沂蒙百姓虽然不懂高深的理论,但他们从倒下的一个个党员、一个个战士身上,明白了共产党、八路军是“为中国人打仗”“为穷人打仗”。这才有了千千万万沂蒙儿女“铁了心跟着党走”的坚定与执着。

 三是始终做到革命到底不畏惧。一部艰苦卓绝的沂蒙革命斗争史,是根据地党政军民用鲜血、汗水、泪水书写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的共同奋斗史。无数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用革命到底的意志精神和热血牺牲践行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根据地也正是在“革命到底”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942 年 11 月在对崮山战斗中,山东军区特务营战至最后仅剩 14 位战士,在营长严雨霖带领下纵身跳崖,宁死不做俘虏。渊子崖保卫战中,300 余名村民与 1000 多名来犯日寇殊死搏斗,牺牲 147 人,歼灭日寇 112 人,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村自为战的典范”。

 (二)沂蒙精神反映着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沂蒙精神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关系的真实写照,而这种关系的形成正是党、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双向的奉献担当与流血牺牲共同铸就的。

 一方面,党和军队为了人民勇于牺牲、舍生忘死。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展和保障群众利益,忠诚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在政治上,沂蒙地区成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第一次通过“豆选”这种最直接的民主形式让一批庄户县长、牛倌区长、长工村长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在财权、事权、司法权、教育权上真正为百姓说话、替百姓办事。经济上,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通过减租减息、精兵简政、推行互助合作、发展工商贸易、免除苛捐杂税、实行土地改革,使沂蒙山区极其落后的生产力在战火中得到很大发展,不仅有力支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减轻了群众负担、改善了群众生活。军事上,一场场胜利的血战、硬战、恶战消灭的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拯救的是“不打倒日本不能活”的沂蒙人民。据不完全统计,仅 1944 年 3 月至 1945 年 3 月,八路军就解救群众 1.9 万人。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叹“共产党的部队才是咱自己的部队,共产党才是咱们的救命亲人”。

 另一方面,沂蒙人民铁心向党、无私奉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正是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 80 余名革命后代。在王换于及其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托儿所的孩子们无一夭亡,全部长大成人,而

 她的 4 个孙子却先后夭折了。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 12 年间,沂蒙人民做军鞋 315.13 万双,做军衣 121.68万件,碾米磨面 11715.9 万斤,救护伤员 5.9 万人,掩护革命同志 9.4 万人。整个解放战争中,山东出动支前民工 1106多万人次、小推车 30 多万辆、担架 6 万多副,运送粮食 11亿多斤。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 (三)沂蒙精神折射着纪律严明、 廉洁奉公的纯洁本色。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严明纪律、清正廉洁、率先垂范,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树立了党和军队的崇高形象,赢得了沂蒙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一是坚持勤政爱民。在山东根据地,无论是党的高级干部还是普通战士,对群众总是满腔热情,关心群众疾苦,时刻为群众着想。王东年是莒南县第一位民选县长,他生于殷实之家,却生活朴素、吃苦耐劳,被人们尊称为“庄户县长”。1942 年春天,莒南因严重旱灾和蝗灾引发饥荒。面对一群群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难民,王东年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他写信给老家,请求父母把祖林里上百年的大柏树全部砍伐卖掉,说:“群众选我当县长,我就要为群众支撑起这个家,

 我虽愧对列祖列宗,但不能愧对群众的信任。”几天后,家里送来了 200 块大洋,他把一部分交给县政府伙房,其余部分全部救济了灾民。许多群众感动地说:“古往今来,有谁能舍得祖坟的林产为咱们穷人呢?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做,只有共产党才是我们的亲人啊。” 二是严明纪律作风。山东根据地十分注重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做到了军有军令、政有政规,规矩约束、毫不含糊。1937 年 10 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部队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严格部队纪律。1940 年 9 月,八路军 115 师在平邑县桃峪村召开旅级以上干部会议,罗荣桓提出“建设铁的模范党军”。1943 年 6 月,山东军区、115 师作出《关于拥政爱民的决定》,要求军队必须严格执行政府法令,遵守群众纪律,密切军民关系,注意节省民力财力。

 党员干部以纪律为准绳,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枪声就是命令!”这是当年八路军老四团的“团规”。1944 年 1 月 24 日(农历除夕),500 余名日伪军对我沭河西岸抗日堡垒村——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敌人扑进村子,顿时枪声大作。驻守在沭河东岸的 115 师教导二旅四团三营八连连长鄢思甲立即命令全连紧急集合,他果断地说:“枪声就是命令,我们不能让老百姓过鬼门关。”他随即带队赶至朱村投入战斗,经过近一天的

 激战,救下了朱村,八连 24 位同志却英勇牺牲。战役结束后,乡亲们回到村里,看见家里的年货、家什样样完好无损,个个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第二天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乡亲们不约而同手捧热气腾腾的饺子,怀揣着祭天祭祖用的纸香,不敬天不拜祖,只为祭奠保卫朱村牺牲的 24 名烈士。

 三是严厉惩治腐败。山东根据地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关于严禁贿赂的决定》《山东省惩治贪污公粮暂行条例》等,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并依法依纪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纯洁了组织,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二、以沂蒙精神为指引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大力推进沂蒙精神进机关,进一步探索实践具有沂蒙特色的机关党建之路。

 一要突出政治建设,做到“ 两个维护” 。沂蒙精神的核心是讲政治,就是“听党话、跟党走”。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带头践行“两个维护”。要组织各级机关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更加自觉地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做好“三个表率”、

 建设模范机关。要通过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党性体检、给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方式,引导机关广大党员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

 二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信念坚定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所在。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要更加注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要夯实基层基础,构筑坚强堡垒。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党一直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人民军队的第一任连党代表,罗荣桓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深刻理解。早在 1940年 10 月,就主持起草 115 师政治部《关于营连党组织的规定》,并提出“建立模范党军的支部工作”,“建立支部有组织的领导,强固支部堡垒作用”。1943 年 1 月,山东分局发出《关于改造支部工作的决定》,就整理与改造支部的标准、

 方法、方式等作了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要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支部“评星定级”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调度指导,着力推进支部在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支部工作法”等方面深化提升,以标准化推进支部建设全面过硬、全面进步。要发挥支部管到人头的优势,进一步严格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把党员管住管好,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

 四要狠抓作风建设,保持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沂蒙精神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地赢得民心、走向胜利的法宝。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必须带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植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深入推进“创弘扬沂蒙精神先锋党组织、做新时代担当奉献好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双报到”工作,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五要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赢得沂蒙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要把加强廉政建设作为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应有之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要充分发挥机关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作用,继续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深化党风党纪教育,聚焦机关作风纪律问题,组织开展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整治,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初起之时、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