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
班级:15 级资源环境科学 2 班 学号:201514010225 姓名:杨月
1 一、实习目的 巩固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田间生产实际的认识,强化野外观察和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际更加紧密联系,为后期课程的学习和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打下更牢固的基础,认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并对剖面进行正确描述。
二、实习用具 小锄、土刀、米尺、记录本、pH 比色卡、瓷碟、10%HCL 和 GPS。
三、实习时间、地点 1、2017 年 12 月 18 日——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园 2、2017 年 12 月 19 日——鸡笼山 3、2017 年 12 月 20 日——火炉山 4、2017 年 12 月 20 日——华南农业大学农事实习基地 四、实习内容 1. 土层划分(表土层、底图层(淀积层、B)和母质层)
2.形态特征 图层颜色(主色和次要颜色)、土壤质地(粘土、壤土和砂土)、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块状结构和蜂窝状结构)、土壤的松紧度、新生体、pH 3.形成因素认识 成土母质、地形(山地、丘陵、平原)
五、实习记录 1 、赤红壤:在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园观察(113°21"19""E,23°9"28""N),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地形为低丘,土地利用方式是林地,植被为油茶、秤星树、木荷等。
土壤剖面可分为①腐殖质层(0-20cm),pH4.0-5.0,略干,灰黄色,壤土,块状结构,疏松,有腐殖质胶膜,无侵入体,根系多而细,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②过渡层(20-47cm),pH4.0-4.5,半干,浅黄色,壤土,块状结构,较紧实,有粘粒胶膜,无侵入体,根系少而细,有石英颗粒。③淋溶淀积层(47-120cm),pH4.0-4.5,略湿,红色,壤土,块状结构,较紧实,有粘粒胶膜,无侵入体,根系少而粗,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见图 1
2 、①粗骨土:在天河区鸡笼山观察(113°20"56""E,23°8"57""N),成土母质为石英岩,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地形为高丘,植被林木。
土壤剖面可分为①腐殖质层(0-9cm),pH4.0-4.5,干,湿润时棕黑色,干
2 燥时灰黄色,砂壤土,粒状结构,疏松,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多而细,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②过渡层(9-41cm),pH4.0-4.5,干,湿润时红棕色,干燥时白黄色,壤土,粒状结构,紧实,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少而粗,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③成土母质层(41-65cm)。见图 2
②赤红壤:在天河区鸡笼山观察(113°20"59""E,23°8"57""N),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地形为低丘,植被林木。
土壤剖面可分为①腐殖质层(0-13cm),pH4.0-4.5,略湿润,湿润时棕黑色,干燥时灰黄色,砂壤土,粒状结构,疏松,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少而细,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②过渡层(13-43cm),pH4.0-4.5,较湿润,湿润时棕色,干燥时浅棕色,壤土,粒状和块状结构,较紧实,有粘粒胶膜,无侵入体,根系少而细,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③淋溶淀积层(43-63cm),pH4.0-5.0,湿润,湿润时和干燥时均为红棕色,壤土,块状结构,较紧实,有粘粒胶膜,无侵入体,根系少而细,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见图 3
③赤红壤:在天河区鸡笼山观察(113°20"53""E,23°8"56""N),成土母质为砾岩,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地形为中丘,植被林木。
土壤剖面可分为①腐殖质层(0-6cm),pH4.0-4.5,干,棕黑色,砂壤土,粒状结构,疏松,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少,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②过渡层(6-15cm),pH<4.0,干,棕褐色,砂壤土,粒状结构,较紧实,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少而粗,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③淋溶淀积层(15-47cm),pH<4.0,干,红棕色,砂壤土,粒状结构,紧实,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少而细,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④成土母质层(47-70cm)。
3、 赤红壤:火炉山(113°22"55""E,23°11"11""N),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土壤类型赤红壤,地形为低丘,植被为林木。
土壤剖面可分为①腐殖质层(0-9cm),pH4.0 左右,略湿润,棕黑色,砂壤土,粒状结构,疏松,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少而细,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②过渡层(9-16cm),pH<4.0-4.5,较湿润,棕褐色,砂壤土,粒状结构,较紧实,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少而细,无石灰性反应,有石英颗粒。③成土母质层(16-50)。
4、 水稻土:在华南农业大学农事实习基地观察(113°22"43""E,23°10"44""N),
3 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地形为耕地,植被玉米。
土壤剖面可分为①耕作层(0-10cm),pH5.0-6.0(偏 5),略干,褐色,粘壤土,块状结构,较疏松,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根系多而细,无石灰性反应。②犁底层(10-30cm),pH5.0-6.0,较湿润,棕黄色,粘壤土,块状结构,较紧实,有锈纹和锈斑,无侵入体,根系少而细,无石灰性反应。③潴育层 1(30-56cm),pH6.5-7.0,湿润,棕黄色,粘壤土,块状结构,较紧实,有锈纹和锈斑,无侵入体,无根系,无石灰性反应。④潴育层 2(56-90cm),pH6.5-7.0,湿润,灰白色,粘壤土,块状结构,较紧实,有锈纹和锈斑,无侵入体,无根系,无石灰性反应。见图 4
图 1
图 3
4
图 2
图 4 六、实习心得 通过实习,对土壤剖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对新生体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由于经验以及理论知识不足,可能对一些特征的判断存在误差,例如土壤质地中砂土、壤土和砂壤土的区分,pH 值以及颜色判断,土壤结构特征等。
附录 土壤标本分析 1 、泥炭土(英德农场),见图 5 自然环境:多分布在丘陵谷地,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形成条件以寒冷而湿润为特征,多分布于负地形区。其成土母质则以第四纪堆积物为主,在山前冲击扇中下部则以质地较细的冲积物和冰渍物为主。
成土过程:土壤沼泽化过程,随着沼泽化的发展,植物群落的更替,造成有机层上下物质组成的不同。
土壤性质:剖面特征:黑色有机残体多,干时收缩性大。① 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最上层,厚 50~60cm,有活的死亡的沼生植物茎叶根系未充分分解密集于地表;②泥炭层(H)为半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厚度<50cm;③腐泥层(m)
5 为分解充分的细粒有机物质层;④潜育层(G)为滞水还原条件下形成的蓝色黏质土层,有锈纹锈斑及铁、锰结核。
中分解,由于成炭和发育期的环境条件不同,各地分解度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南方大于北方,埋葬泥炭高于裸露泥炭;中有机质;高腐殖酸。
农业利用:制作腐殖质肥料或作堆肥肥料,是重要的肥料资源;是良好的作物栽培基质。
2 、褐色土(北农大东北角),见图 6 自然环境:主要在暖温带半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华北和西北东南部的山地和盆地中,在水平分布上位于棕壤地带以西,在垂直分布上位于山地棕壤带之下。
成土过程:主要表现为以残积粘化为主的粘化作用和碳酸盐(即石灰)的淋溶淀积作用。
剖面特征:腐殖质层较薄,粘化明显,紧密并有断续的胶囊沉淀,上部呈中性反应,下部有钙积层,呈碱性反应。①腐殖质层,厚 10—15 厘米,呈灰棕色粒状或团块状结构,无石灰反应或弱石灰反应;②粘化层,厚 40—70 厘米,褐色,质地粘重而紧实,核块状结构,结构面上常有暗红色胶膜;③钙积层,呈黄棕色,石灰多呈斑状、假菌丝状、结核状。
农业利用:适于种各种旱地作物,一年二熟,高产稳产 3 、典型淋溶土(西德),见图 7 自然环境:分布在海拔 367mm、年降雨量 700mm、年均温 8.5 度处。
分布区的地形多为低山丘陵、低平原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和盆地、山前台地及部分熔岩台地。成土母质为残积物、坡积物、第四纪沉积物。
在我国,分布于大致南起大巴山和 长江,北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直达东北地区的广大范围内。
成土过程:主要包括粘化移淀过程和腐殖质累积过程。
土壤性质:剖面特征:①厚度不一疏松的凋落物层(O);②淡色或暗色带灰棕色的腐殖质层(Ah);③粘粒含量高质地较粘呈棕色的淀积层(Bt);④母质层(C)。
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质的组成差异较大,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至酸性反
6 应,盐基饱和度高,交换性盐基总量较高,淋溶土的粘粒含量高,并以未彻底风化的硅酸盐粘土矿物组成。
土地改良:淋溶土分布范围广,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水热条件变化大,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类型多,土壤的肥力差异大,利用上各不相同。暗棕壤分布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主要发展林业,适种大豆、玉米等作物,并发展养蚕、养蜂和果树业等,在林下,水湿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栽培人参。棕壤是自然肥力较高的土壤,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在平地丘陵区适于栽培棉花、花生, 红薯等喜温作物及高粱、大豆、玉米等,在山区宜于发展林业、桑蚕、果园等。黄棕壤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丘陵区还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适于稻、麦、棉和油料等作物的生长。白浆土在我国东北东部分布较广,大部分已开垦为农田,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大豆、玉米以及小麦和谷子,有些地方已建立了大型国营农场,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此外,林业发展也占重要地位,由于白浆土本身植物营养元素总贮量不高,质地粘重,耕性不良,表土易于侵蚀,因此,白浆土大部分是低产土壤。
淋溶土主要分布于湿润地区,受水分淋溶作用强,自然土壤肥力较高,耕种后肥力易于下降,若植被保护不好,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应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防止内涝,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培肥土壤。
7
图 5
图 6
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