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及其对教育精准扶贫启示

  [摘 要] 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有关扶贫工作的新的战略举措。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通过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台湾地区实施的“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动员高校在校生以网络助学方式为手段,满足台湾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课外辅导需求,既缩小了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又培养了高校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实现了教育扶贫与育人的双丰收,对大陆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教育精准扶贫; 网络课业辅导; 中小学课业辅导

 一

 “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

  贫困问题是阻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桎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指出:“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这是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2014 年 3 月,习近平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2015 年 6 月,习近平在贵州全面阐述了“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 年 10 月 16 日,习近平在“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1]

 2015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贫困地区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补齐这块短板若只靠“输血”,则是图一时之快,只有通过教育授之以渔,来实现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发展,才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还是撬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利器,更是国家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

 2006 年台湾地区推动了一项“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运用网络教学方式,由大学生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学生进行一对一网络陪伴,在各自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利用网络课业辅导平台进行集中辅导,对于满足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课外辅导需求、缩减城乡教育信息化落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计划在台湾地区已经推行了十余年,发展日趋成熟,实施对象也在逐渐扩大,现在甚至包括了福利院等弱势群体,对于改变偏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现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台湾地区的这一网络助学方式案例,给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一些启示。

 二

 台湾“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的基本做法

  (一)

 缘起与发展

 台湾自 2006 年开始推动“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由大学生对偏远地区中小学学生进行辅导,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习机会均等。目前全台参与计划的高校已达到 21 所,服务的偏乡中小学校达到 96 所,核定的服务偏乡中小学生已达到 1292 名。

 [3]

 该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在台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包括实验期、发展期、成长期和稳定期。

  2006 年被称为“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的实验期,在一系列政策的助推下,“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开始萌芽,它将信息化教学模式与社会人文关怀的思想相结合,初步建立起偏远地区学童的在线课业辅导服务机制,由于计划开始实施时规模较小,参与人数较少,采取的是一对一教学和分散式上课的课业辅导模式。

  2007 年 1 月至 2010 年 2 月是计划的发展期。在这一阶段中,计划涉及范围逐渐扩大。2007 年网络课业辅导服务开始扩展至台湾北部及南部偏远地区的学校,2008—2009 年进一步将范围扩大至台湾东部地区学校,并将国民计算机受赠户学生及数位机会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简称 DOC)内的学生也纳入计划之中。

 2010 年 3 月至 2012 年 8 月这一段时期计划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服务的受众扩大,并持续联合高等校院、各县市政府教育局、公益团体、中小学校及数位机会中心的力量,提供在线课业学习与辅导服务。2010 年计划名称调整为“偏乡网络课辅在线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因此,“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在台湾又简称为“偏乡网络课辅计划”。2011 年,“偏乡网络课辅计划”以高等教育资源关怀偏远地区教育生态为主题,建立“偕同教学辅导”团队合作机制,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大学、中小学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机构共同协作,推进计划稳步进行。

  2012 年 9 月至今计划进入稳定阶段。进一步将重点放在提升和推动人文关怀,并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在线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在系统网站的建设方面,对服务平台的功能进一步细化;聚焦大学生学伴的服务学习,使计划实施的功能不仅限于课业辅导,同时注重大学生服务学习内容;将项目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指标精细化,建立了优秀伙伴大学、带班教师以及优秀大学生的评选办法和奖励机制。同时,通过咨询顾问团队的宣传推动作用,使偏乡人文关怀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4]

  (二)

 团队组成及其职能

 1. 教育最高行政部门

  作为“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掌舵者,教育最高行政部门为整个项目争取经费支持,并根据现有的执行状况,调整计划的方向和实施的内容,使计划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为整个团队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帮助推动伙伴大学发展在线教学特色,沟通协调解决各个部门之间的问题。在整个计划中,教育最高行政部门还有整合各部门、民间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的资源的作用,对团队进行资源的调配,使达到最大效益,并适时进行实地访问视察、考核及奖励。

  2. 各县市政府

  作为“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推动者,各县市政府与当地公共部门的资源结合,共同促进偏远地区教学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机会均等。其负责监督指导其所管辖地区的伙伴中小学(含数位机会中心)按时执行计划,

 保证计划的顺利运行,包括确保教学空间与设备的使用安全、在线学习平台的网络稳定度及故障的排除,帮助提高伙伴中小学和伙伴大学的契合度。

  各县市政府需协助支持偏乡网络课辅的相关会议与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并依据“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实施说明,负责甄选符合条件的伙伴中小学。计划涉及的经费也由各县市政府执行拨付和结算工作。

 [5]

 3. 偏乡网络课辅营运中心

  偏乡网络课辅营运中心是为“偏乡网络课辅计划”专设的组织机构,负责辅导各伙伴大学依据其预期目标和进度,按时完成年度计划,对参与者的优秀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加以推广,帮助提升在线服务品质。另外,偏乡网络课辅营运中心还需要组织工作会议、师资培训、实地探访等相关活动,邀请符合“偏乡网络课辅计划”执行需求的专家学者,组成咨询顾问团队,提升计划执行品质与效益。

  4. 高等院校

  截至 2016 年 9 月,台湾参与“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高校已经达到 21 所,包括台北大学、辅仁大学、铭传大学、中原大学等。高等院校作为计划执行的主要一方,主要包括三大领域的成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教育培训人员、课辅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负责远程课辅教学所需的相关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摄像头、耳机麦克风、手写板等)的连接与维护,以及远程教学平台(JoinNet)的使用方法培训工作。教育培训人员主要由教育领域以及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教师组成,负责对课辅教师进行教育辅导类课程的培训,包括偏远地区教育生态现状、基本课业辅导技能、服务学习、儿童心理学等课程。课辅教师主要由高等院校招募的大学生组成,负责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的课业辅导,保证课辅工作稳定有序的进行 [6] 。

  高等院校需在充分了解伙伴中小学(含数位机会中心)的在线学习需求后,整合学校行政部门及教学单位的软硬件资源,满足大小学伴在线学习需求。负责大学伴的招募、大小学伴的配对以及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与伙伴中小学的实体学习活动。另外,高等院校需建立在线学习管理机制,对执行进度进行监控检查。协助其他部门对偏乡网络课辅入口网功能需求进行测试,配合偏乡网络课辅营运中心进行相关业务的联系与办理。

  5. 偏远地区中小学

 偏远地区中小学作为计划的受益方,在认同“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宗旨与执行方式的前提下,提供行政、教学等资源,协助伙伴大学与营运中心推动工作,开放计算机网络教室供小学伴使用,维持上课时段的软硬件设备正常运行。

  中小学需建立带班督导机制,定期向各部门回馈小学伴的在线学习状况。共同参与偏乡网络课辅的相关教育培训活动、实体学习活动、问卷调查以及其他工作会议等,并与高等院校共同协助偏乡网络课辅入口网进行功能需求的相关测试工作。

 (三)

 计划运作环境

 1. 计算机与网络

  不论是教学端,还是学习端,都要配备计算机主机硬件和学校网络。计算机主机的硬件规格要满足课业辅导的需要,支持所使用的远程教学系统的最低配置,保证在线课业辅导的顺利进行。根据远程教学系统所需频宽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能够保证所有的课业辅导人员和中小学伴同时在线,且数据传输流畅的频宽值。确认两边学校网络对外的频宽速度,如果达不到所需带宽值,应与电信部门交涉增加带宽。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计算机,用于故障检测和排除。

  2. 外部设备

  在进行课业辅导教学时,还需要配备远程教学所必需的外部硬件设备,包括耳机、麦克风、摄像头以及手写板等。保证这些硬件设备的数量足够,并检测其各项功能使用正常。另外,根据实际使用时的耗材率,对耳机麦克风、摄像头、手写板应各配备 30%、20%、10%的备用品。

 [7]

 3. 远程教学系统

  偏乡网络课辅教学使用的是 JoinNet 平台。JoinNet 平台由美国 HomeMeeting 公司研发,是集多种数字化教学功能于一身的网络教学工具。其特点是安全性、稳定性高,安装简易,容易管理且操作界面简单,经常被用于远程学习和视频会议。

 JoinNet 平台能够满足课业辅导教学所需的功能,包括视频对话、白板教学、共享文件、远程操控等。且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要求较低,其中 CPU 达到 Pentium Ⅲ333MHz 以上,内存 64Mb 以上,操作系统 Win98以上,浏览器只需 IE4.0 以上即可。JoinNet 平台对于网络带宽的占用量较小,且在需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调节,非常适合于偏乡网络课辅。JoinNet 平台的低配性,减小了课业辅导范围的限制。

 (四)

 课业辅导模式

 偏乡网络课辅现阶段采用多对多的网络教学方式上课,课业辅导教师在大学端的网络教室、受辅导的学生在所在中小学的网络教室分别组成班级,每位受辅学生对应一个课业辅导教师。由于学生的辅导需求不同,实际每位学生可能会有不止一个课业辅导教师,而实际每位课业辅导教师也会有不止一个受辅学生。如笔者在进行偏乡网络课辅时,分别辅导了两个学生的两门不同课程,即一周会有两个时间段参加课业辅导,但课业辅导对象不同。

  根据课程内容的差异性,辅导教学又分为一对一教学和一对多教学。

  1. 一对一辅导

  由于每个受辅导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不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辅导科目必须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教学。每周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整个学期上课 48 次以上。

  2. 一对多辅导

  对于一些特定课程,如专题讲座、平台操作等,可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由一位主讲人面对整个受辅导班级进行授课。这类课程会根据需要不定期开课,每周最多一次,每次两小时。一对多的辅导教学如图 1所示。

  图 1 一对多教学方式

 (五)

 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特色

  1. 课业辅导教师的招募

  课业辅导教师主要由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退休教师组成。其中,本科生是课业辅导教师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在学期初和学期末举办说明会来招募大学生学伴,偏远地区中小学也将参与伙伴院校的招募工作,针对其所在地区和所在学校小学伴的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与高等院校共同筛选出具有人文关怀情操、信息素养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大学生在线课业辅导教师。一般情况下,高校优先录取成绩优异者和家庭贫苦者;服务周期最低为一学期,优先录取能长期服务的大学生。最终对符合要求并参与计划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助学金奖励[8],助学金的额度以实际授课时间和授课质量决定,并颁发服务证明。笔者在学期初参加了所在大学的招募说明会,经过两轮面试,最终被选为大学生学伴的一员,参与到“偏乡网络课辅计划”之中,并在学期末得到学校颁发的服务证明。

  2. 教育培训

  在确定大学伴(课业辅导教师)人选后,高校和偏远地区中小学会根据其专业特长和性格特质与小学伴进行配对。之后,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对大学生学伴进行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从形式上分为在线学习和线下集体学习。笔者在参与“偏乡网络课辅计划”时,分别接受了这两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偏乡网络课辅入口网,在线学习了平台使用以及课业辅导日志提交方法等课程,每次在线培训完成之后,会有相关的小测验和学习心得需要提交,作为今后绩效评价的一部分内容被后台记录。

 [9]

 在服务的一个学期中,笔者所在学校一共组织了三次线下的集体教育培训活动,时间大体分布在期初、期中和期末这三个阶段。期初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计划的整体认识、服务学习、儿童心理、教材教法这几个方面。期中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远程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同伴分享等。在期末阶段,笔者所在学校还组织了分享会,将参与“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大学伴召集,分享课业辅导心得,提出对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会对这些内容整理并研究,作为计划修改完善的依据。

 [10]

 这里,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指的是在校大学生学伴(也是课业辅导教师),当然,教育培训还包括教学端和学习端的带班教师的管理培训、偏远地区中小学的学生的平台培训等。

  3. 学生学习资料库

 在学期初始时,为每个小学伴建立学习资料库,其中包含小学伴的基本资料、学习状况、教学建议、期末预期教学目标等 [10] 。随着课业辅导的进行,逐渐补充期间每次小测验的成绩、学校的考试成绩以及课业辅导日志中大学伴对其学习特点、学习现状的评价。甚至于长期追踪关注这些参与过“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小学伴的个人发展情况,一方面在课业辅导进行过程中,学生学习资料库可以作为大学伴教学初期对所教授学生的初步认识,辅助大学伴进行课程教学规划与辅导陪伴;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学生学习资料库是“偏乡网络课辅计划”实施成效的直观数据,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课业辅导效果和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4. 带班机制

  “偏乡网络课辅计划”采用的是班级网络教学模式,该模式由教学端与学习端两部分构成。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和沟通,教学端与学习端各设一个带班人员。带班人员需要具备系统与平台的操作技能及问题故障的排查和解决能力。教学端的带班人员一般由高年级的师长兼任(以下称为带班师长),负责管理大学伴的出勤、处理一些简单的教学现场问题、与学习端带班人员沟通、记录带班日志等。学习端的带班人员一般由所在中小学教师担任,该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业辅导规范,包括计算机教室和课业辅导设备的使用规定及小学伴的请假规定等。学习端带班教师同样需要管理小学伴的出席、观察课业辅导现场的教学状况、记录带班日志等,并适时提供教学建议帮助教学端课业辅导教师解决教学问题。

 [11]

 5. 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类似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通过记录每次的教学情况,总结改进,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另外,由于该计划施行绩效管理模式,教学日志作为绩效核查的一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日志由记录者的不同,又分为课业辅导日志和带班日志。

  (1)课业辅导日志

  “偏乡网络课辅计划”大学生学伴需要在偏乡网络课辅入口网端填写课业辅导日志,记录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困难、教材资源分享、学生的反馈等。课业辅导日志一方面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学伴对教学的准备情况是否充分;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资料库的一部分记录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担任初中二年级化学课业辅导教师(大学伴)时,每次课业辅导之后都会在偏乡网络课辅入口网端提交课业辅导日志。带班师长会在下次上课前对日志进行回复,对教学中遇到的包括教学、辅导技巧方面的

 问题及时给予对策指导和帮助。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包括设备、网络、平台等故障,带班师长也会及时反馈到技术部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2)带班日志

  带班日志包括教学端带班师长日志和学习端的带班教师日志。在每堂课业辅导后,带班师长和带班教师需要填写带班日志记录学伴的出席情况,带班师长记录大学伴是否出勤、迟到或早退,带班教师需要记录学习端的未出席人数和未出席小学伴的请假缘由。带班日志还包括课业辅导当日的设备使用情况,如电脑、耳麦、摄像头、手写板有无故障、网络是否顺畅以及故障的具体表现等。通过观察学习平台的教学和学习情况,两端的带班人员需要记录教学班级现场整体状况以及各个大、小学伴当日的教学、学习状况。从辅导层面观察记录教学端大学伴的辅导技能水平和学习端小学伴的学习与辅导需求[12]。

  6. 实体学习活动

  鉴于偏乡网络课辅双方平时只能通过每周的网络远程教学平台视频见面,为彰显人文关怀,课辅双方会在每学期举办一次以上的实体学习活动(在台湾叫作“相见欢”),使参与课业辅导的大小学伴可以面对面接触。

  实体学习活动一般由教学端组织大学伴共同筹划,由学习端提出需求与执行可行性评估,活动一般可分为三类:大学伴到中小学伴的学校或福利院参观交流;偏远地区中小学到大学体验学习;双方共同到某地参观学习。由于笔者辅导的是一名福利院的学生,在参与课业辅导的一个学期中,所在学校与其合作的福利院举办了三次实体学习活动。期初时,笔者所在团队一行到访辅导学生所在的福利院参观交流,通过一些团体互动活动相互熟悉,而后又互赠卡片增进彼此情感联络。期中阶段,笔者辅导学生所在的福利院组织到笔者所在大学参观学习,并作为师范生实践课的模拟学生为师范生的课堂打分。期末,双方一行人员组织到台湾传统艺术中心交流学习传统文化。通过实地参与这三次“相见欢”活动,不仅增进了教学双方的情感,也增加了大小学伴的熟悉度,更利于课业辅导的进行。

 [11]

 三

 台湾“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对大陆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

 (一)

 信息化手段对教育精准扶贫大有作为

 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提升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针对一部分贫困地区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精准扶贫,利用硬件设备和相关的软件平台,突破时间空间障碍,实现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使得群体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偏乡网络课辅计划“应用简单易用的教学平台,使得教学端与学习端可以无障碍交流互动,大学生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的方式对偏远地区小学伴进行教学辅导,不仅提供给他们学习上的帮助,也培养了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2014 至 2015 年期间,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省多个贫困地区,如咸安区、崇阳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孝感市、广水市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进行试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中西部特困地区进行精准教育扶贫,改变原有“大水漫灌、一刀切”的方式,目前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教育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

 [13]

  (二)

 精心组织,精准靶向扶贫对象

 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上至台湾的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至接受辅导的中小学及其所在的市县政府,都高度重视。

  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以学校或团体为单位确定帮扶对象,通过“一对一”的在线辅导,实现了扶贫对象的精准化。招募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课业辅导教师,在确定大学伴人选后,高校和偏远地区中小学会根据其专业特长和性格特质与小学伴进行配对,并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对大学生学伴进行教育培训,体现了“派人”的精准化。在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实现这两点之间的精准化,一对一靶向扶贫,使扶贫的效果更加显著。

 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带班机制,既有利于管理,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精准解决问题。教学日志记录了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保证项目各环节的精准实施。建立的学生学习资料库,精准了解每一个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学习资料库也用于记录帮扶对象的学习成效,做到扶贫效果精准。

 (三)

 协同合作,精准实施,精准考评

 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团队由不同机构与人员组成,包括教育最高行政部门、各县市政府、偏乡网络课辅营运中心、高等院校、偏远地区中小学。他们各自职能明确,在工作时协同合作,对计划的各个环节实现精准安排,共同推动计划的进行。计划(项目)成立了专门的偏乡网络课辅营运中心,监管划拨资金,保证其精准使用。

  在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大学伴(课业辅导教师)进行培训与考评。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也会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与效果进行实地访问视察、考核及评价。一些研究者也对课辅计划的效果评价进行研究,比如,林君红等根据相关理论与文献发展出偏乡网络课辅补救教学评估模式,从教学者、学习者、导师及家长四个评估层面,衍生出教师教学自我检核表、学习动机检核表等七个检核工具,对“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成效进行评估。该模式可协助课业辅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作为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的工具, [14] 对课辅计划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有利于提高课业辅导质量。

 (四)

 服务学习,实现扶贫与育人的“双丰收”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 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事社区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等。将“学会服务” 与“在服务中学习”两种行为进行整合, 将“为了更好的学生”与“为了更好的公民”两种目的进行整合,全美服务学习委员会主席、参议员格伦这样解释道:“服务学习是在读、写、算 3R 教育之上又增加了关键的第四个 R:责任。” [15]

 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通过招募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课业辅导教师,对于参与计划的大学生而言,“偏乡网络课辅计划”是一种网络形式下的服务学习。通过一对一的在线辅导陪伴,学习的时间及空间不再受到诸多限制,引发了服务学习模式的革新。对于大学生来讲,通过对小学伴的教育与陪伴,培养了他们关爱弱势儿童的责任与态度。在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锻炼了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学会了服务,也在服务中获得了成长。

  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发展至今,其实施目标已经从单纯地帮助提升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的课业学习这一重目标发展为多重目标,这其中还包括推动高校服务学习。台湾的一些学校开展了将“偏乡网络课辅计划”与师范类课程结合,作为课程设计的一部分,并融入反思,使大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收获学习。在笔者的访谈中,也能看出参与这项计划的被访大学生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综合素养提升,如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探索能力、责任感等。

  我们的教育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战,台湾“偏乡网络课辅计划”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应该继续发挥原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借助“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邀请符合教育精准扶贫计划需要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参加,推动信息化支持下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前,首先应取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保证各方协同作业;其次,成立专门负责此项计划的机构(如项目办等),保证计划资金精准到位;最后,建立优秀团队持续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

  [参考文献]

 [1] 曹昆.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EB/OL].[2016-08-05].

 [2] 俞岳.教育精准扶贫关键在提供“造血”能力[EB/OL].[2015-09-22].

 [3] 数位学伴入口网中的学伴计划介绍——105 年数位学伴伙伴大学暨伙伴国中小核定名单[EB/OL].[2016-09-28]

 [4] 数位学伴计划介绍——计划历程[EB/OL].[2016-09-28].

 [5] 数位学伴执行规划[EB/OL].[2015-10-16].

 [6] 黄晴,胡科.台湾数位学伴计划运作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5(19):67-71.

 [7] 电脑教室环境设备准备与处理事项[EB/OL].[2016-09-28].

 [8] 2008—2009 年度网络课辅教师招募、培训、服务、奖励办法[EB/OL].[2015-10-16].

 [9] 课辅日志系统新增修订功能[EB/OL].[2015-10-16].

 [10] 王雅芳,吕慈涵. 数位学伴计划——偕同概念与机制[C]//GCCCE,2012:162-166.

 [11] 105(2016 年)数位学伴计划标准作业流程(SOP)[EB/OL].[2016-09-28].

 [12] 2015 年度偏乡网络课辅线上学习与陪伴服务计划教学历程督导说明[EB/OL].[2015-10-16].

 [13] 毛丽萍.政协委员马敏:精准扶贫 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EB/OL].[2016-03-03]

 [14] 林君红,赖莹蓉,廖年淼. 弱势学童数位课业辅导新兴议题——数位学伴补救教学评估模式之发展[J]. GCCCE, 2012:167-171.

 [15] 张华. 论“服务学习”[J]. 教育发展研究,2007(9):1-8.

 [Abstract]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new strategic move propose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the new era. To carry out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ducation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nd realize social equity. In Taiwan, the online tutoring progra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is implemente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rovide tutoring for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remote areas of Taiwan through the network, which not only narrows the education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ut also cultivates the humanity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is program in Taiwan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and.

 [Keywords]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ducation; Online Tutoring; Tutor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