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一万小时定律”

 公务员的“一万小时定律”

  认为在政府机关根本不可能学习到一技之长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的看法是对于年轻人的职业技能成长而言,政府机关与跨国公司、科研院所以及民营上市公司都是起点不错的平台,当然他们各有千秋、各有长短。我分享下我在政府机关的职业技能发展经验,希望对青年公务员有所启发。

 职业技能之一:公文写作

 在体制内,我干过无锡新区政策研究室主任,这一岗位和公文写作技能密不可分。公文是机关运行的血液,在整个政府机关职业生涯中,我都很重视公文写作职业技能的发展,也深受其益。

  公文写作在机关里被许多人视为畏途,辛苦、艰苦、清苦。但我一进入政府机关,就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选择以公文写作为职业发展的切入点。

  当初,我是这么考虑的: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写作能力基础,我硕士论文《论财产的可税性研究》答辩过后,就被税法界的权威刊物《财税法论丛》全文刊载,我记得我在读小学、初中、高中时也经常在作文课上被老师点名朗读自己的作文,写作赋予了我许多记忆与乐趣。二是我对政论文章、时政新闻一直保持浓厚兴趣。我从初中开始就坚持饭后到学校的阅报栏阅读《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了,记得高中时候,夏天午休时间,我每天中午基本都是读几篇《邓小平文选》解闷。我曾经借调工作于先进

 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期间,我在《人民网》、《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些稿件,信息报送工作在全市各板块排名名列前茅。我意识到公文写作职业技能有可能成为我的一大职业武器。

 在政府机关做职业规划,切忌随大流,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弯道超越。

 认准了的职业规划方向,就要真干,年轻人最忌讳空想 、空谈。记得刚到研究室工作,我就把目标定位于尽快能够独立操刀大文稿。

 那时,我找到了几百篇各个地区、各个层级的领导讲话稿,运用归类、比较、提炼、沙盘推演等方法进行系统临摹学习,初到研究室工作时,我常常学习到凌晨三四点,在这样的学习强度下,加上我此前的基础,学习了大概一个月后,我能够胜任独立操作大型会议的领导讲话稿了。

 我当无锡新区研究室主任时,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研究室主任同行中,算是相对年轻的。我当时就把自己定位于新生代机关文案从业者,我们这一代受到过正规高等教育同时知识结构视野相对更宽,必须创造“新八股文”。所以,我 在公文写作中,格外重视引入新的社会科学分析工具,让我们的公文更具有实际研究价值,比如区域经济学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等等。

 如果我们耗费着宝贵的青春年华,去写那种假大空的形式主义的公文,对实际工作有害无益,于个人而言是悲哀的。

 要想成为政府机关文案的高手, 我的体会是必须高起点要求和临摹。胡乔木、王沪宁、王梦奎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囊,堪称首席文案级别的人物。

 他们起草的文件和文章,我大多作了

 深入研究甚至临摹,深深体会到公文写作大师的写作精髓,受益匪浅。当然,对我公文写作影响最大的反倒不是政府系统的前辈,而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情专家胡鞍钢老师。胡老师的书我全部都买了,每本读了不下十遍,我每次写文稿之前,都要先查阅他的有关文章,观察他看待相关问题的高度和角度。我经常和我的学员讲:你真正的人生教练、职业教练往往是那些你未曾谋面却神交密切的影响力人物。

 记得牛津大学曾有研究表明写作技能会影响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对这个结论我很受用。前不久,李嘉诚先生以百万港币年薪招聘文字秘书,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如何成为世界级首富的“中文主任”》,主要意思是说公务员利用政府系统工作平台,掌握好写作技能,至少有了一技之长和安身立命的本事。

  注意,公文写作仍然是各类型遴选考试的基础技能,公考中有人说得申论者得天下,我说遴选考试中得公文者得天下,特别是得大作文者得天下。要想写出漂亮出彩的大作文,平时的训练是根本,临阵磨枪也不可或缺,包括如何让大作文主题更有冲击力?如何让大作文框架更雄伟壮观、醒目突出?如何让大作文的内容更充实紧凑、引人入胜?

  职业技能之二:知识结构

 对于社会科学的考试来说,知识结构也属于底层架构,是绕不过的。无论是在笔试还是在面试之中,你肚子里到底有多少货,其实明白人一眼就看出来。

 即使参加工作后,我们可能都比较忙,而且社交和照顾家庭也会牵扯我们很多精力,但书还是要坚持读,而且比上大学时候读得要更广泛、更有深度,同时选书范围和读书方式以工作实用为目的,在政府机关 10 多年时间,我 主要读的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方面的书籍。

  在体制内供职期间,我读了将近 3000 本书。于是有人问我,这不是大约相当于一天读一本书吗?怎么读这么快呢?其实,这不是读书速度的问题,而是读书方式的问题。作为一个职场中人,我们读书已经不可能是学生时代那种从头看到尾、笔记式的读书方式了,而是结合工作实际需要从中有取有舍的参考、利用,也就是说不是以记忆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方便工作提高工作为目的。

  即使在政府机关工作,也要引入时间管理概念。许多公务员朋友可能也想读书,但总是感觉日常事物缠身,腾不出整大块的时间用来读书。我的 时间管理方法是,每当有工作间隙,我就把新买的书翻一翻,留下个大致印象,等有工作的时候,如果考虑到二者有某种联系,然后就重新找到书开发利用其中有用的部分 。

 企图有整大块的时间用来读书往往不现实。

  利用工作间隙和下班后的时间,我几乎阅读了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领导人出版的所有著作和文集,甚至延伸到了赵启正等部长级领导的层面,赵启正、吴建民等出版的图书我也都研读了。中央重要文件汇编、领导人的著作和文集我读了不下 100 本。

 由于我工作过的地方,无论无锡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还是山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开发区,我读的书更多还是经济类、产业类、科技创新创业类的。许多领导同志包括一些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有时会向自己的下属推荐图书,我也很注意报纸上的这类信息。

  当然,也不完全是工作读书。唐浩明老师、叶永烈老师都是高产作家,治学态度严谨,他们的著作值得我们花费宝贵的时间去阅读,比如唐浩明老师著作的《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叶永烈老师著作的《“四人帮”兴亡》、《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等许多作品。我也建议青年公务员朋友,逐渐地要选取那些厚重的书来读,它能给你历史洞见、给你浩然正气,这对你本人的气场建设是有帮助的。

  当你知识结构达到一定的临界点,遴选考试成功自然是顺带的结果。比如,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是分析产生腐败的五条最重要的原因,我注意到同场的一些考友反复阐述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强调内因的决定作用等等,不得不说这样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但非常可惜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考生,选择从这样的角度去阐述问题往往难以说深说透。我记得我格外强调了科技作用在预防腐败领域的缺失。我们置身于一个科技的时代,分析问题必须有时代的纵深感。那我为什么会想到运用科技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呢?因为我工作的区域就是新区、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工作领域涉及到最多的就是

 科技、创新、产业这些概念和视角。再比如,德州结构化面试有一道题目是谈开发区的科技孵化器,一方面我有工作实践,另一方面我系统研究过科技孵化器这个课题,当时的畅销书《创业的国度》我是第一时间买来读的。

  职业技能之三 :口才与演讲

  许多人通过了笔试,面试之前开始发愁,尤其是遴选考试给你面试准备的时间也比较有限。这其实与一些公务员错误的职场观念有关,比如许多公务员抱有“多说多错、少说不错”的成见,把政府机关理解成讳莫如深之地。一些人有学习公文写作的意识,但并不注重口才的训练。也有人谈到:“在政府机关,都是领导说话,没有我说话的地方啊!”对此,我并不赞同。

 恰恰相。

 反,我认为在政府机关职业生涯中,口才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写作。

 在政府机关工作期间,我经常被邀请做一些讲座,包括公文写作培训等。对于这样的任何一次场合,我都非常重视,认真准备。多场讲座下来,我们把我们自己认为正确的、有用的观点和知识分享、传递给众人,众人自然也会对我们形成特定的印象和评价。

 那时候作讲座,我开始采用站立在 PPT 大屏幕前演讲的方式,这种方式也是当初我从苹果手机产品发布会乔布斯演讲获得的启发。后来,我们看到国内的创业者和产品发布会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路演方式。

  一些人把机关里的讲话一律贴上“假大空”的标签,这是片面的。

 一个真正注重口才训练的机关人,一个珍惜在每一次公开

 场合讲话的人,都是坚决避免“假大空”那种应付式的“无感”讲话,而是着力塑造信息量大 、观点清晰、引起共鸣的“有感”演讲。我记得当初到海南工作,在新任干部欢迎见面会上,一位同事的发言仅仅是一首诗,但这首诗是他自己到海南后诗兴发作原创的,而且那首诗联系到了与海南有很深历史渊源的苏东坡。这自然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发言时也没有谈大道理和官话,我发言说,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总部选址首先考察的指标是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海南具有最大的竞争力,所以我选择海南。

  在招商引资等外向型工作中,口才能力不可或缺。任何一个有志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务员,都要从现在开始重视口才训练。我在德州开发区工作期间,我随省、市政府领导到武汉东风汽车招商引资,当时安排我代表德州方面向东风汽车汇报德州发展汽车产业的规划和优势。前一晚,我在酒店里自己对着镜子反复演习如何更有表现力的汇报我的 PPT。记得一个同事来到我房间,他在我房间门口听了很久才敲门,他对我这样演习汇报和口才很吃惊,我非但没有难为情,而是立刻请他坐下当观众、当评委。这位同事当时已经是山东省一个百强县的县长,他毕竟也是政府机关的高手,他提醒我最后一定加上一句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场在东风汽车的汇报,非常成功,东风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东风接待了由省长、市长带队的上百个城市的来访,德州是

 唯一一个做了一个专门的汽车产业 PPT、制作了一本厚厚的当地汽车产业链资源调查、安排一个人专门做 PPT 汇报。

  一个高水平的面试表现,不是背背所谓的万能模版。面试高手的最高境界是气场和气势,他既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知识结构,更有打动人心的卓越口才。有个概念,叫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持续深耕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级专家。我认为这个道理可以同样适用我们机关干部的职业生涯,包括写作能力、演讲与口才等。

  职业技能之四:思维技术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专门写过一本书《思考的技术》,强调了思路决定出路。我这里援引这个概念,是为了说明我们在遴选考试答题的时候, 无论笔试还是面试都要体现思维层次、思维创新,这样答题才能体现高度、角度、深度、硬度,才能有亮点,脱颖而出。

  有些人认为政府机关工作的技术含量低,没有多少需要思考和创新的地方。也有一些人迷茫:干好机关工作需要亮点,但怎么创造亮点工作啊?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懂政府机关工作的思考技术。

  我在无锡新区曾经还任职过信息中心主任,职能之一是建设维护管委会的内网也就是 OA 系统。我发现下属各单位报送上来的工作信息和简报有些质量不够高。但我们并没有强制力要求别人提高稿件质量和报送积极性。有的人可能想到可以用评比排名

 的方式,我当时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激励办法呢?我想到了“可视化”概念,于是我把内网改版了下,也就是 OA 系统的模块进行了调整组合,把大家报送的信息区分为头条信息、重要信息和一般信息,其中头条信息和重要信息放在显著位置,一般信息给予的空间尽量压缩,而且字体设置也非常小,这样只有我们认可的较高质量的稿件才可能获得关注和版面支持,这比评比排名还奏效,许多单位领导发现别的单位信息用大号字出现在了显著位置,自然督促本单位办公室人员加大稿件报送力度提高稿件质量。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的创新成本可以说很低,但创新收益很明显。

  比较分析法是一项基本的思考技术。以招商引资为例,它是所有开发区工作的生命线,是地方经济竞争的主战场。为什么不同地区招商引资的成效相差这么大?这里既有 location(定位)和产业链等客观因素,也有一些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的主观原因。我在德州工作期间,主要是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分管招商引资工作。我当时思考,并查阅了上百个开发区的网站和资料,我感觉传统的招商引资套路失效了。于是,我建议了党工委两项招商引资创新举措:一个是招商引资政策的体系化和透明化;一个是加强招商引资渠道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国际化中介机构招商。这两项工作都落实了。

  目前,在西方国家有个概念叫“沉浸式工作”,形容你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如果我们热爱工作、沉浸工作之中,就会主动去

 思考、去创新,这样也就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与发展。相反,被动式工作、抱怨工作、应付工作甚至企图逃离本工作,于公于私都没好处。

  当我们的思维层次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再答遴选考试题目的时候,才能更加言之有物,更富有针对性和具体性,而不是大而化之、千篇一律、空洞匮乏。在遴选考试的招生简章中,都要提到考察考生的理论政策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这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质是思维能力。

  职业技能之五:临场应试技能

  我一直有个观点,凡是考试,哪怕它再强调考察素质和综合能力等等,它都客观存在应试技能,我们都可以摸索出一些规律进行考前快速提分。当然,我们这么说不是否认平时的积累作用。

 从报考开始到最后录取都有一些技能。

 比如,如何解读招考简章?笔试有哪些准备技能?如何在面试中考高分?等等。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我两次参加全国范围选拔考试,报名的时候两次都是被婉拒,但最终报名成功,而且到最后都考了第一。当初我报名“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16 位处级干部的考试”,我看到这则考试公告信息已经是下午 4点 50 多分了,但这次选拔报名截止时间是当天下午 5 点。我当即果断拿起电话“推销自己”,刚开始对方几乎是婉拒了我,告诉我报名时限就这么几分钟了,可以说是报名截止了。我一方面向对方猛烈的推销自己,一方面与对方交涉我当然属于在报名期

 限内报名的。终于,对方同意去请示领导,几分钟后对方告诉我,我属于在报名截止日期之前报名。

  惊人的相似,我报名参加山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选拔考试,接电话的人又是婉拒了我的报名,他说我并不符合,理由是他们要求德州市外人员报考的必须是具有双证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岗位要求经济类专业。我的情况是本科学的经济学、硕士读的法律。于是我对他说我仔细研究了你们的公告,我完全符合你们的公告要求,因为你们的公告没有特指经济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既是研究生,又有经济类专业。我连续几天打电话,坚持和强调我的观点,对方拿不出任何论据反驳我的观点,我报名成功了。

  笔试考场上,许多考生愣是老在思考“标准答案”是什么?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把自己卡壳住了。这都是对考试本质没看透彻,钻进了思维死胡同的表现。这不是我们高中时候的数学题,题目究竟做的对错你自己都能知道。在笔试考场上,你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题目的要求,把你自己平时的积累最大限度的呈现出来,换句话说答出一个对你而言最好的答案。所以,考场上,除非客观题,基本策略就是要答就答自己熟悉的、自己掌握的、自己能够清晰表达的。否则,纵使洋洋洒洒,也是分数寥寥。

  随着走进面试考场时间的临近,许多考生血压升高、心跳异常,这样很容易发挥失常、遗憾出局。如何控制自己情绪,既不失时机进入状态,又不会过度紧张乱了方寸?这就涉及到面试技

 能。我的实战经验是:候场时候进行热身训练。这样自己的思维进行了提前预热,又把整个身心状态调整到了考试环境。

  当然,所有的考试技能又都是建立在平时的大量积累和训练基础之上的。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用尽洪荒之力”。无论是我们做公务员,还是遴选考试,都应该真正的以专业人士的姿态去修炼,人生的时间何其宝贵,影响人生高度的也就那么关键的几步,我们在过程之中用尽洪荒之力,我们就可以对结果说“我已经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