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感悟篇一:春尽江南读后感
读《春尽江南》有感
自去图书馆借了书,许是封面吸引了我,最早起读的便是格非的这本《春尽江南》。 “‘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头枕着一本《聂鲁达诗选》,满脸稚气地仰望着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翻开第一页,便是这样一段话,顿时把我惊了一下,思索起来,这部书怎么这么露骨,开门见山地写这样的场景。直觉性地感觉秀蓉并不是女主角,应该是男主角一段不起眼的风流韵事,带着些疑惑便开始翻阅。
文章中其场景跳跃式、插叙式的写作方式,造成一种时空跳跃感,文中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让初读此书的我有时候跟不上时间的跳转,于是乎看着看着,又翻到前几页去看看。待到看完整部书,才理清了思路。
这部小说所描述的主体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近二十年。庞家玉(原名李秀蓉)和谭端午这一对夫妻从萍水相逢到结婚,围绕着家庭生活,经历了十多年的磕磕碰碰,最终妻子家玉因病而故,故事随之结束。
小说中描述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主人公谭端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
校园诗人,因惹了点事,躲在寺庙中。那里风景秀丽,让他度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三个月”,也让他有了一种“置身于风暴的中心,同时又处于风暴之外”的体悟。其间,他遇到了少女李秀蓉,但不觉得自己真的喜欢她。两人共度一宿后,谭端午拿了李秀蓉裤兜里的钱,不告而别。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这段经历在很大程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初次相遇后一年半,回到鹤浦的谭端午再次偶遇李秀蓉(已改名为庞家玉),并且迅速结了婚。当时阅读到这里时,我很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俩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结婚了呢?为什么两个人都默契地彼此不再提当年往事?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这样一对夫妻走到一起?婚后,谭端午成了鹤浦地方办公室里的一个普通科员,工资不高,工作不累。“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闲暇,他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放逐的诗人,用小说中的话说:“在这个恶性竞争搞得每个人都灵魂出窍的时代里,端午当然有理由为自己置身于这个社会之外感到自得。”其实端午最终并没有置身事外,并不是一个局外人,看完小说,我才意识到这一点。而他自己又觉得“自己有点像《城堡》中的那个土地测量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环境,使他“感觉到一种死水微澜的浮靡之美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哺育并滋养着他的诗歌意境。”他的性格和命运没有出现很大的起伏,他似乎从一开始就秉持自己的无用主义原则:“你只有先成为一个无用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你自己。”手边常有一本书就是《新五代史》,一直在翻阅。他想一个边缘人一样注视着这个缭乱的时代,在抵抗中妥协,在妥协中抵抗,比便守住自己内心的“一亩三分地”。而家玉则是完全与他相反的一类人,当她改名成庞家玉并成为谭端午的妻子之后,她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女性,器宇轩昂,试图凭借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气,来证明自我价值的存在。身为妻子,家玉对端午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他认为丈夫是一个“烂掉的人”。为了让这个家有体面,她依然从头学习法律,成为律师,全力打拼支撑起了家庭,为家人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她要操心家里房子,家具置备,身为母亲,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业。为此,她付出了很多,有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艰辛。就是这样一个人,记得在一篇论文中这样描述:“她是这个时代的祭品,又是一只柔弱与刚烈并举的音符;她以孱弱的身躯检视并承纳了现实的污浊,最终却为神圣之爱而逝。她就像一面镜子,照亮了整
个现实中的各种灵魂,也折射了自身特有的母性之光。”
谭端午似乎从来没有干涉过家玉的决定,没有管过她在外面的事。但是有一次,两个人吵得很凶,端午把压抑在心中对家玉深深的不满爆发出来了,在她脸上啐了一口痰,并说了一句“婊子”,这深深地勾起家玉多年来的委屈,读到这里,我心里被触动了,如何评价家玉这样的妻子呢?家玉在得知自己患癌症之后,之所以会反常地变得温柔,我想,那时候家玉的心里是很复杂的。她会反思自己以前对丈夫和儿子都太不够关心。开始可能还会恨丈夫当时的欺骗,但是,做了那么多年的夫妻,她发现她还是爱他的,所以,家玉在写给端午的遗书中,添上一笔,我爱你!而对于自己作为母亲这个角色上,似乎从来没有带给儿子母爱的感觉,有着深深的愧疚。
小说结尾处,谭端午发疯似得想去成都见庞家玉,谭端午真正的动了情,为小说添上温情的一笔。可能作为女生的我,比较感性,在看到家玉的遗书和端午最后的那首诗,我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感觉这两个人过得好累,终于,能在最后冰释前嫌,对我来说是一种释怀。这是对《春尽江南》阅读后的直感。
江南感悟篇二:游江南感想
游江南感想
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是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有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名胜古迹可以看看古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各种遗迹,了解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到更多的知识。去自然风景区,能够直接面对自然界的奇异景观,陶冶情操增长见闻。去繁华的大都市可以目睹大城市的时尚、繁荣和人间百态。
这次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杭州----西湖。
面对西湖,脑海浮现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观赏西湖之后,对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一位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一位具有东方魅力的美女――西施。妙!妙!!妙!!!
西湖又名西子湖,位于“人间天堂”的杭州。一年四季风景优美。特别是早春时节,西湖如梦初醒,妩媚迷人。 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加之白堤、苏堤的分割,很有东方美学风格。西湖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西湖水不象其它湖泊那样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非常含蓄朦胧,具有东方的闲适含蓄之美,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 西湖的主要景点有: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
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锋夕照、断桥残雪等,号称“西湖十景”。那真叫一个绝!绝!!绝!!!
总之杭州给我的印象很美、很干净,以及城市规划的有序和人文建设的不同凡响让我震撼。
时间过得真快,与杭州分手的时间就到了。收拾心情打包回家。出来了,心宽了,收获了,感谢领导给我们的这次机会,我会更加珍惜,要不断的学习,给自己充电和完善自己。学习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次旅游给我的收获太大了。
本次旅游真的让我体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土山育才小学
王万 清
2012年4月8日
江南感悟篇三:天下江南人,感悟人世情
天下江南人,感悟人世情
在11月12号这天我校隆重的召开了81届、91届、01届校友返校纪念大会,我们11级的学生在耿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参与其中。去亲身的感受这份浓浓的深情,理解同学间那份永恒不变的爱,以及对母校的无限依恋。
我是负责图片竞猜这个环节的,在展墙上有原无锡轻工业学院、原江南学院、原教育学院的老楼的照片,这是老校友们曾生活过的地方,有的老校友可以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哪里的楼,我们仅仅用眼睛就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那份温热一直都存在。有时,无意的一回头,听到“老班长,你这20多年过的可好啊,我们有好久没见过了吧”,之后紧紧的抱在一起;有的是三五成群的人聚在一起谈论着那些过去青春的匆忙;还有的老人拉着他们的老师久久不在言语,爱亦无声。我不知道20年后的我,处在这个环境下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我就静静的沉寂在他们的喜悦中,体会着人世的情。
一幕幕的画面,无限的触碰着我们的心。校长陈坚说: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成就多高,你们的身上永远的印着我是江南人。有很多人在听到这句话时都肃然起敬,心在这一刻都不在平静。
其实有人说人生要拥有亲情、友情、爱情,它们三线组成了我们的世界。但是我认为爱情在以后的日子会慢慢的变成亲情,剩下的仅仅只有亲情和友情,所以我们都是在一个平面的空间中生活着的。友情的意义不可代替。生活需要珍惜,匆匆的青春不待我们太多犹豫,
回眸一瞬,却发现两鬓斑白,依稀镜中人,有的只是岁月的哀叹声。声声入耳,忆往昔,风华正茂;看今朝,年华老矣。我们都曾经历,不想匆匆来过,不曾留下足迹就离去。
老校友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名江南人,怎样发扬江南精神。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天下江南人,亲如一家人。这也不断的鼓舞了我们要更好的把握住班级的建设工作,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也同时对我们党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不辜负我是江南人,我们更要发挥务实的精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以后可以更好的为祖国,为学校,为同学多做一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