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痴

人生自是有情痴篇一:人生自是有情痴

不知道什么时侯习惯了乱涂,习惯了将心思敲打成文字。等惊觉时,用文字记录心情的习惯,却已是改不了。今夜,有风。推开窗,窗外万家灯火,回首看,那往昔的人、物,惚如昨日般,一切,皆在身前,一切,皆在眼前。

恍惚间,记起一篇文字中提到的,人之一生,总会遇到五种人:父母,兄妹,好友,情人,自己。于是,低低的问自己,他,那个将我取名为欣儿的人,于我,又是属于哪一种?多少年前,初相识时,他是我的老师,他干净,幽默。而我,只是初一的十一岁的小女孩、他的课代表。他上课的投入,他话语的阳光,他青春的洋溢,深深着吸引着我。而我,只能靠作文引起他的注意。许多东西是靠心灵去察看的,不是吗?当一种异样的感觉从心里升起时,我已经升到了初三。快毕业时,他布置了一篇作文标题:《我最喜欢的老师》。我写了他,只因为我知道以后可能不会有机会。他没给评语,夹着的纸条充满着怜惜,第一次将我取名为欣儿。

欣儿:

你很懂事,也很聪慧,可眼里为什么充满着忧郁,笑一笑,你的生活会很美好。不要任性,好好学习,要考上大学,寻找自己的未来。

后来,我真的考上了重点中学,当我高考时,他已经调到单位教育处,代表单位与父亲一起带我去省城参加高考。一切,好象没有发生过,他变成了我的兄长,负责我的生活起居,让我放下心情应考。看过他,心中只有清泉流过,清澈而没有杂质。高考结束第二天,他陪我去公园玩,微雨在空中飘动,我俩并肩走到一棵树下,面对面,倚着树干,眼里交流千万遍,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记得他说,不管你考到哪去,我会一直关心你。

风中,雨里,那树,那人,那情,那景,眼底心间,不是没有感动,不是没有心动,可生命,总是需要用一些遗憾来支撑填满的。所以,我除了淡淡的笑,只能带着一点点青涩与无奈点点头。

我考到北方一所大学。期间,我们书信往来,他谈工作,我谈学习,都巧妙的回避着感情。他仍然充满着关爱,但间断的告诉我,他恋爱了,然后,他结婚了。我还是淡淡的笑,回信,祝他幸福?.

毕业回到家,我们住在一个大院,却好象从没有相逢过。偶尔,行走在大院里,心底会盼望着与他重逢。可是,慢慢的发觉,奇迹,并不打算在我身边出现。于是,眼底心间,多了一份期望。或许,盼望,总归是生命中最美好最难得的挂牵。然,我却是知道,(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人生自是有情痴)两人相依相惜时那份源自于心底的震憾与温暖,于我来讲,它是如许的珍贵,是我今生心底最真最纯的念想!

不可预知的是,再相逢,已是十年以后。而他,早已辞去了公职,下海成功,另置新居,资产千万。

那天,我与朋友在酒店聚会,心情抑郁的我终于将自己狠狠的灌醉了。我丢开了平时所谓的自重,丢开了矜持,我让自己醉了,且醉得是一塌糊涂,醉得不分南北西东。醉眼朦胧间,我却又清晰地知道,醉的是我的人,心却始终是清醒的。

在我无法行走时,仿佛是梦里,我看到了他向我走来。焦急的声音里满是心疼,语无伦次叫着:欣儿,欣儿。我看到了他,伏在他的肩头,泪水瞬间涌出。

突然,他一把将我抱起,不顾我的同伴与别人异样的眼光,穿越过长长的走道,下楼,将我放在他的白色车里。他要送我回家,而我,怎么也不愿意。 家,应该是温馨的。可是我的心底却是对这所谓的家充满了恐惧。已彻底撕却了伪装的我,在喝醉酒的那晚,竟是怕极了独自去面对满室的孤寂和凄凉。

后来,他送我去宾馆,将我轻放在床上。两眼朦胧间,看到一个身影是要离我而去,慌

不可及的伸手拉住了他的衣角,

不要走,不要离开我,好吗?

轻轻柔柔的话语传来,我不走,去给你倒杯茶。

不知过了多久,感觉中一块热毛巾敷在了我的头上。而我整个的上半身,已是被轻轻的托起,那轻柔的声音又传了来:

喝点茶,解酒的,乖,听话,喝完了就舒服了。

想抬眼找寻那声音的来源,又眼却又似有千斤重睁不起。于是,我放弃了挣扎,放任自己陷在了这种舒服的声音里。喝过了茶,我沉沉的又睡了去,只记得临睡前自己的喃喃低语:陪我。

四点钟,头痛的再次醒来,双手竟在他手心,而他就坐在床头几个小时。认识那么久,第一次这样亲近。心中的味道是说不清的,有一丝感动,有一丝心喜,还有一丝心痛??我稍动了一下,想抽回自己的双手,不觉间竟似惊醒了他,无措中我又闭上了双眼。欣儿,你知道吗?初遇你时,你的任性,你的安静,还有你的文采,你的聪慧,就让我陷进去不能自拔。自此,我就想,如能拥有你,护你一生,是我最大的幸福。可是,当时我俩的身份不允许,而你是那样小,我等着你慢慢长大。可当你长大了,我反而不敢再去找你,你太单纯,而我经商,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啊!这个城市很大,只要回避,我俩就不会见面,可是又很小,小到我俩竟在同一家酒店相遇。可是,今晚的你,是你,却又非你。你的周身所散发的气息是那样的冷,那样的孤独。虽然你与周边的朋友谈笑风生,虽然你也笑颜如花,可我竟是真的感觉的到自你心底传出的那丝冰冷。席间,你一杯杯的与朋友碰杯,你笑容满面,最后,你醉了。他们都以为你开心,唯有我清楚醉酒的背后是无奈,是伤心。欣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开心?为什么我总能感到你心底的落寞?欣儿,你知道,我有多心痛吗?现在我有能力了,可是,我俩已经错过,再也没有可能。但这么多年,我一直知道你的消息的,你知道吗?我一直关注着你的??

窗外,是清冷的月光拂地。窗内,是满室的清冷。那昏黄的床头灯所散出着的悠悠桔黄色的柔光,让人心醉,加上这样的语言,一丝的感动及委屈从我心底涌起,眼泪不听话的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面对他,有一丝的羞涩,有一丝的无措,还有一丝的不知所以。

欣儿,你醒了?你在听,是吗?

我点点头,而泪水,越流越多。

这种诱惑,这种温柔,是我多想要的啊。我知道,他说到了我的痛处,看透了我的灵魂深处。这一字字,一句句是那样的诱人心动。更可怕的是,一种叫做思念的东西在醉酒后疯狂地在我的身上滋长,我向他伸出了手臂。

“抱紧我”,我喃喃的说。

“不,不”他竟连我的手也松开了。

“为什么”我睁开了眼睛。

“是的,我有钱,欣儿,我会逢场作戏,可是,你知道吗?我即使与全天下的女人上床,也不会与你的,你知道不知道!!”他激动的声音不再温柔,而我的泪,喷涌而出。

我翻转过身子,任泪水肆意流淌,“我竟然主动,他也不要我”,我悲哀到极点。任泪水哭干。

“我不能伤害你,希望你能明白”,他背对着我,低声的说。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要去洗手间。他扶我起来,送我到门口,帮我带上门。我将水龙头开至最大。水是冰冷的,而我,就用那冷冰冰的水一味地搓着脸,想让自己彻底的恢复神智。爱情是什么,我想是没人能真正说的清的。感情的世界里,执着又怎样?放了又如何?痛过了,伤过了,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而最后能留给我们的又是哪些?一切

的追寻中,我似是糊涂了,可这糊涂的背后,我却又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心痛。哭也罢,伤也罢,又能怎样呢?或许,一切只能随缘。

天已经是大亮了,一丝太阳的暖光缓缓的通过窗子照射了进去,给心底迷惘的我增加了一丝的暖气。沐浴在冬日阳光中的我,在这暖暖的阳光拂射下,又一次的怔住了。为着这一丝的温暖,为着这一丝心动的感觉。

临出门,他轻吻了我的额头,是那样轻,那样的温柔,夹杂着一种叫做疼惜的味道。我看着他开车离开,默想中,我拿出手机,给他发了条信息:

日出日落,当那日日夕阳落下时,天边,是谁陪我共赏?

半小时后,手机里传来了他的信息:

欣儿,你满腹诗书,聪慧灵敏,放开一个情字吧。好景似幻,尘缘如梦,梦去楼空。人生中需要把握的是眼前,不要空留回忆在心头!

读罢,我站在窗前,路上车水马龙,桌上的水杯,落落的孤寂,如我的心情??..

人生自是有情痴篇二: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全文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谈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酒泉电大瓜州工作站汉语言文学本科2010春季班 吴海蓉

【摘要】:《红楼梦》它以描写那生活于昌明隆盛之邦的一干风流冤家不幸遭际为主线,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处于众星拱月的中心地位。每每读来,总是无法释然。我曾埋怨过处处是桎梏牢笼的封建社会,也曾一度认为薛宝钗的多余。但再读红楼后,我发现书中处处不在的悲天悯人之情无不预示着悲剧的必然性,并非一个宝钗或一个社会所能左右,正是“人生自是有情疾,此恨不关风与月”。

【关键词】:木石前盟 性格情商 封建道德伦理缘

《红楼梦》被誉为跨越三千年来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凝聚着清代作家曹雪芹(1715—1763)一生的心血和情愫,它以描写生活于昌明隆盛之邦的一干风流冤家的不幸遭际为主线,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处于众星拱月般的中心地位。宝黛的爱情悲剧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爱情悲剧之一,也是《红楼梦》前八十四回宝玉人生最绚丽多彩的篇章。那里面公子翩翩、佳人风流,可偏就造就了一个千古难弥的悲剧。这悲剧不是生于霸道世界的圣贤豪杰壮志难酬的悲剧,而是生于王道乐土的芸芸众生恍若无梦的社会人生的悲剧;不是仁人志士如何地刀光剑影下的为国捐躯,而是年轻一代的青春之花是如何地在风刀霜剑中惨然凋零。由于恨无全璧,也随之成为千古遗憾。我曾埋怨过处处是桎梏牢笼的封建社会,也曾一度认为薛宝钗的多余,但再三读红楼后,我发现书中处处不在的悲天悯人之情无不预示着悲剧的必然性。 ①

一、木石前盟

②话说女娲娘娘补天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灵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天共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于青梗峰下。此石自径锻炼后,灵性自通,自去自

来,可大可小。一次游历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给它取名为神瑛侍者。它看到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但因干旱快要枯萎。于是,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体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乖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段美丽的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奠定了宝黛之间爱情的因果报应。“造历幻缘”时,绛珠草出生在林家,她神话的出身体现在她的姓上,姓林,森林的林,即木头,植物,从而暗示她的前身是草木。石头化身的宝玉出身在贾家,“宝玉”之名暗示宝玉的神话前身。因为黛玉的来世意在报答宝玉给她的生命馈赠甘露浇灌之思,仅此一点便可断定宝黛的爱情不会以圆满的婚姻终结。黛玉以停止流泪结束了她对宝玉的爱情,“泪干而情完”,“泪枯而石烂”。临死时黛玉诀断地说:“我欠的眼泪已经全部流完了”。正如枉凝眉中所批:“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是啊,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悲剧在一开始便已注定,有没有宝钗,他们都总⑤④③

归有缘无份。

如果说木石前盟是显性的悲剧根源,那么书中主要人物在大观园中的居住地便是悲剧的隐性根源。

“潇湘馆”(水神的住宅,爱流泪的黛玉生活的地方)。在潇湘馆最有特色的是千年翠竹,它既隐喻了黛玉的伤怀多泪,又像征了她风华灵秀的气度。“潇湘”原是湖南两条河水合流的总称,因其他盛产湘妃竹,所以又成了竹子的文学代称。大观园中潇湘馆题名的缘由,正是因为“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书中写黛玉爱竹,她说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杆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此别处更觉幽静。”因此,当海棠诗社成立时,探春戏谑地给黛玉起了个“别名雅号” 潇湘妃子。这也隐射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原来,湘妃竹又名“斑竹”,

含有一段悲剧意味的神话在内。元人李息斋《竹谱洋录》卷六记载:

“泪竹”生于湘九嶷山中,《博物志》(晋张华撰)云:舜南巡狩不返,葬于苍梧之野,尧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至洞庭之山,泪下染竹成斑,妃死为湘水神。《述异记》(梁任昉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早在战国时期屈原的《九歌》中就写到这个传说故事。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也说:“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书中第三十七四通过探春的口说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灯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潇湘妃子”就完了。

这都是跟第一回绛珠仙草对神瑛侍者“还泪”的神话相呼应,实际上也是宝黛爱情有缘无份的象征。 ①①

二、世外仙姝寂莫林

从宝黛的性格来看,一个多愁善感,心思慎密,一个大大咧咧,结果就是相互猜忌,不断的误会和冲突将他们越隔越远。

如果有人问;《红楼梦》中那些女孩子,谁是最聪明的?客观地说,答案应该是林黛玉;如果再问,《红楼梦》中,最不成功的女孩子是谁?答案仍然是林黛玉。诚然,《红楼梦》中聪明的女孩子远不止林黛玉一个,像薛宝钗、贾探春等都是非常聪明的,但林黛玉无疑是他们中最出色的一个。按照贾宝玉的感受,“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闺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红楼梦》中,不成功的女孩也远不止黛玉一个,像晴雯、司棋、金剑儿等,也都死得很悲惨。但这些都是丫环,和林黛玉不在一个层面之上。在“主人”姑娘中,有明确的追求目标,结果却以惨败而告终的,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贾府为数不多的主子之一,是贾母的外孙女儿,在父母双亡后,寄身于钟鸣鼎食的贾府,这对从小孤单的她来说无异于把一个根本不会舞刀弄枪的人一下子推到了战场之上。她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完全是依赖于贾府而成为“主子”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叫做“我又不是正经主子。”是“主子”,但又不那么名正言顺(“正经”)——这就是林黛玉在贾府的特殊地拉,这“特殊主子”的身份,使她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于是,她暗暗告诫自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种紧张、拘谨甚至带着一点儿敌意的为人处世准则怎么可能构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呢?由于林黛玉一开始就把他人放在可能耻笑她的对立面,所以,她往往无端猜测,

多愁善感,自寻烦恼。而此时,“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性情都彼此知道”的贾宝玉,就变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然而,宝玉天性风流,善良却让他们的误会数不胜数,宝钗、湘云、妙玉,甚至是贾府的丫头都可以成为她的导火线。她的不自信和宝玉的不信任,造成了她的悲观情绪,而这种悲

观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到她对事情的判断,她总是朝坏的方向去猜度,贬低自己,也贬低宝玉,使生活变成了一汪苦水,加之她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她没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伙伴,也不懂得渲泄情感的重要,百样感受都埋在心底。经常是“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出”,不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就是“可喜,可笑,可悲,可惧,可愧”地折腾自己。结果,除了流泪,还是流泪,郁结于内心的种种强烈情绪,使她的身体疲于应付,不由得陷入“神思恍惚”的病态,这对于从小体弱多病,“汤药不曾离口”的林黛玉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当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的婚事时,她的感觉是“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最终,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带着无限的遗恨在绝望中离去。

宝玉从小生活在贾母,王夫人的溺爱娇宠和贾政严厉教育的夹缝中,在大观园这个烂熳的女儿国里,和一群花一般娇艳的女孩子一起渐渐成长,既保持了一颗纯洁的童心,却也因此导致发育不健全,缺乏正视现实的情商,他成了一个特殊化的矛盾人物。晴雯死后,他做《芙蓉女儿诔》生命的逍逝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一件大事,而且,晴雯的死完全是人为的,但宝玉宁可相信一个小丫头的胡诌,也不敢正视残酷的现实。后迎春错嫁孙绍祖,探春远嫁,妙玉遭污,都让他痛苦不堪,但他除了哭之外,没有任别作为。

贾雨村在谈起宝玉时这样说道:“上则不能为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贾宝玉没有明确的做人目标和没有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到底的决心。这一性格特点也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人与人交往,就是交流感情,然而,多数的时候。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没有彻底交流过。尤其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后,宝黛两人俱“大不受用”,都不约而同地不去清虚观看戏,这说明两人心中都有了对方,但他们却无法进行这方面的情感交流。林黛玉故意劝宝玉:“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我与你没关系——我管我生病,你管你听戏”;实际上,林黛玉却期望听到贾宝玉对张道七的报怨,而贾宝玉在人前倒知道口口声声说:“从此以后,再不见张道士了”。在林黛玉面前反倒不作表示了。他想的是:“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愤怒地说:“我自认得你了!罢了,罢了”!

这时候他们两个的情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口不应心”,或者叫“言不由衷”,彼此间有猜不完的哑谜。因此,使“将那求近之心,反倒成疏远之意了。”还有,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都缺少一种对爱情的埋性思考。对于一次次的口角争吵都没有冷静地分析原因,想出适当的办法。所以,直到林黛玉去世,她仍是万般抱怨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贾宝玉的一片真心最终没有被他的“林妹妹”所接受。

三、牢笼中的挣扎

宝黛的爱情悲剧,不简单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悲剧,而是一个社会的悲剧。社会环境难以超越,生于那个年代,现实决定了悲剧上演,而不是她或是他。多少年来,中国的封建礼教束缚着人类的正常情感,父母之言,媒约之言才是婚姻冠冕堂皇的理由,而相爱,听起来多少让人觉得轻浮。在宁国府那样的牢笼里,她只能让人感叹“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研”?张生还可以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可宝玉和黛玉连这点幸运也没有。

家道剧变的贾家,当时更需要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能主持大局的宝姐姐,而不是只会哭哭泣泣的林妹妹。更重要的是,即使贾府依然繁华如昔,“宝二奶奶”也要肩负新一代管理家务。在这方面的才能,宝黛二人孰劣孰优,恐不需赘言了吧。宝钗家境 殷实,有钱有势,而且她的美貌比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她的才华比起黛玉的仅仅表现在诗词上的“仙才”来说,宝钗可谓“全才”,如博学杂收无所不能;在人情练达方面,宝钗更有惊人的表现——古语云:“事下诌者,临下

必娇。”而宝钗竟可以两全。

“若绛珠魂归离恨天”,是封建家族之间利益维系,相互利用和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结果。贾母的“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倘若宝玉有些不好,我怎么见他父亲呢?”(《红楼梦》九十八回)。露骨的利益论,与其说她是基于对宝玉的爱,不如说她是为了贾府乃至史、薛、玉等封建家庭的利益。正是这种利益至上的维系,吞噬了林黛玉苦苦追求的爱情,也吞噬了这位“心较比干多窍”的多愁多泪的少女的生命。“金玉良缘”是她一生的痛、木石前盟却使她流尽最后一滴泪,“冤冤相报自非轻,万家离合皆前定”,这种徒劳的叛逆只是也只可能在无情的历史上多滴一滴血而已。

“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人世间的痛苦莫过如此。在孤傲对抗庸俗,高洁对抗肮脏,美好的理想对抗冷酷的现实中,他——宝玉,失败了,他毕生理想,希望化为泡影,“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鲁迅《娜拉走后怎样》),安娜,卡列尼娜,她自杀了;玛丝洛娃,她堕落了,而贾宝玉,他能超脱的了吗?悲剧的结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他走了,到大荒山无稽崖去了。此正应了“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三春手及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四、结语

原来最初书中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

“魂归离恨天,情归无稽崖,“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离则灭”。

参考书目:

邓云乡著.《红楼识小录》[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红楼梦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林冠夫著.《红楼梦纵横谈》[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四辑》[J]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八辑》[J].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裔锦声(美).《红楼梦·爱的寓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生自是有情痴篇三:人生自是有情痴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杨

年 级:

系 别:中

学 号: 娟08 级 文 系 200805101103

人生自是有情痴

----从晏几道《小山词》“楼”的意象组合看词人悲情世界

摘要: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 《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感人肺腑。晏几道的词风婉转诚挚,工于言情。由于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沉挚、悲凉。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他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读其词,可以发现一组组的感伤词语和意象。本论文旨在通过选取《小山词》中频率比较高的“楼”这一意象组合来入手,研究词人是如何利用“楼”这一特殊的意象来抒写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的。

关键词:晏几道 爱情 楼 感情诚挚

说到建筑楼房,我们知道其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提供我们的居住之所。但在古时候,楼房不仅用作日常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作为观赏风景的重要场所。特别是那些高大的地理位置极佳的楼房更是远眺风景的理想场所。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此,建筑楼房就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样,是非常密切的。一方面,楼房可以为人类提供庇护,但对古代的大多数妇女来说,它的意义远不止提供居所那么简单了。因为古代的妇女大多足不出户,一心一意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以及做女红之类的。所以,在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情况下,楼房便成为她们唯一的活动空间。鉴于此,楼房既是一个避难所,也是阻碍她们向往外面丰富生活的羁绊。同时,楼房也是她们唯一能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地方。唐宋时期,“楼”这一意象经常在诗词中出现,作为词人表达感情的一种寄托。他们会选择可以引起一些联想的物象来表达内心世界。“楼”变成了情感的寄托,承担抒发感情的责任。然后,词人们在楼中表达着自己无尽的快乐和悲伤。无论是秦观的“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还是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抑或晏殊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些词句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宋词中频繁出现“高楼”“玉楼”“碧楼”“红楼”“青楼”“西楼”??词人们借助于一系列的楼意象营造出了迷离曲折的词境。

《小山词》中的基本旋律是描述生活变化后的沮丧和抑郁情绪,这种情感的抒发大都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而完成的。仔细地研究会发现,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密切相关。一方面,宋太祖在位时,便发下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夜市不禁,以后又废除了坊厢制(宋代以前被称之为“坊市制”),这就打破了宋代以前中国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划分明确界限的布局方式,使商业活动得以在更长久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这些措施无疑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全书就有十九处提及城内外娼楼妓馆(这还不包括宫廷教坊,杂技女乐),如曲院街,“向西去皆妓女宿舍,都人谓之院街。”又“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①妓院的规模、数量、分布情况,较之唐代长安,显然有了长足的发展。青楼的奢华排场当然是针对着全社会的奢靡享乐之风而设,而这种风气的形成,实则造端于北宋。一方面,宋太祖感于唐末、五代藩镇擅权,在自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保持政权稳定,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手下许多高阶将领的兵权,让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另一方面,宋朝是中国古代王朝历史上经济

与文化教育最为鼎盛的时代,文化复兴,整个社会尊师重礼,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政治也较为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军阀割据,也没有发生过像秦之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两汉绿林赤眉黄巾,隋翟让李密窦建德杜伏威,唐黄巢,元红巾,明闯献,清洪杨等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②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的学者也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伟大时代。这也就是宋代青楼较唐代更为发达的原因。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并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是出现在他们的词里。其原因恐怕就在于词这种文学样式的特殊性了,因为词这种文学体裁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是需要配搭曲子来演唱的,而演唱这些词的正是青楼妓院的歌妓,因此这一体裁并不为文人士大夫所尊重。如果把诗比拟为化妆袨服、举止矜庄的闺阁命妇,则词就犹如随俗雅化、冶荡轻佻的小家碧玉,所有不能在诗文中流露的狭邪放诞之情,暧昧缠绵之意,尽可寄寓于词,而不必稍存顾忌。应该说,正是词的不登大雅的品味成全了宋代的骚人雅士,使他们能用这种特殊形式来倾诉自己的真性情。而青楼则毫无疑问是引起这些骚人墨客们绮思丽情的源头,多少在婚姻家庭中体验不到的浪漫温存都可以在歌妓舞妓们的袖角唇边得到补偿,而后再揭橥于词;同时青楼又是歌妓行首们演唱新词的最理想场所,有谁不想让自己精彩的词句出诸丽人之口,遐迩皆闻呢?所以,在宋代,歌妓与词人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同时,也牵动着这些词人的心。另一方面,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回家守孝三年,并停止了一切娱乐。晏几道的父亲走了,他的六个哥哥已步入仕途,两个姐夫官位显赫,朝中重要部门的官吏大半为晏殊昔日堂中的座上客,更有一班能臣是宴相公提拔重用的。这样的人际关系网,还是能给晏几道很大庇护的。但晏几道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小官。他性格孤傲自负,不受世俗约束,即使是大文豪苏轼这样的人,他都不放在眼里。据《砚北杂志》记载:“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③用白话文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哲宗元祐年,晏几道的长短句已经很有影响力了,当时大文豪苏轼想通过学生黄庭坚的关系,拜访晏几道。但晏几道却拒绝了,他傲慢地说道:今天在政事堂上的那些官员,有一大半都是我家的座上客,连他们我都没有功夫去理睬他们。言外之意就是:即便是你苏东坡这样的名人,要见我也要看我愿不愿意。 其性格之高傲可见一斑!他也从不利用其父晏殊在朝堂上的势力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去谋取官位,所以他的仕途很不得志,他似乎一直游离在庙堂以外的世界,他无奈自己的处境,又不得不去适应在这样的不协调,这样的错位。天生的富贵家庭,此生却只为真情谋。于是仕途不得志的晏几道便转而寄情于声色犬马。在此,就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解释清楚了,为何晏几道从父辈到自己的兄弟皆在朝廷为官,并且有的官位显赫,自己的父亲甚至还做过宰执,但为何晏几道本人却在官场之中举步维艰呢?这是因为宋代官僚体制,是一种真正的文官制度,每一个做官的人都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入朝为官,无论出身阶级。但对于朝中的达官家族的子弟还是会给予相当的照顾,但又在使用上严格控制,防止形成威胁朝廷的“士族门阀”。达官子弟如果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就会始终被抑制在官僚阶级的下层。晏几道的生活道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与早年富贵公子的生活相比,晏几道走入社会,进入官场以后的地位、生活、环境都是一落千丈,再加上晏几道性格孤傲,阅世不深,一个具有浓厚书生气的贵族没落子弟,处境自然更加艰难。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 余尝论:

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这“四痴”是对晏几道性格为人最好的写照,这样孤傲的性格,对他有很大影响,而晚年家道中落,生活的变化使晏几道对世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表达更是深深的悲伤。所以个人身世的变化在晏几道的创作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上引黄鲁直的《小山词序》及作者自己对《小山词》的理解,再联系晏几道的生平,可以看出《小山词》主要抒发了他人生由盛转衰后的抑郁之情,悲伤,成为贯穿他词中的基本旋律。其父晏殊词中旷达怀抱与闲雅情调已了无痕迹。不过,他在抒写哀愁与深沉的感伤之情时,由于是从自己人生的巨变与个人切肤之痛中概括出来的,所以不仅有其深刻内涵,而且还有其独到之处。黄庭坚说他的词“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些词句是从个人不幸遭遇中提炼概括出来的,看似简单,多为浅白平淡的语句,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几千年后仍能打动人心。“爱”成了《小山集》中的主要内容。这类词的抒情模式大致如此:描述对一个艺妓感伤或两者之间的交流和深情,分别后,是难忘的悲伤。吴世昌《词林新话》中有关《小山词》的评论第64条:“小山之歌儿舞女,闲愁缠绵,情思婉转,无一不真。??以言明白自然,清丽婉转,千古无如小山。”④他的词内容题材虽十分狭窄,但他的爱是炽热的,足以把读者融化了。他把“自我”封闭在一个脱离当时社会现实的狭小空间。下面,我们就对晏词中出现较频繁的楼意象组合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 楼之浮生若梦

晏几道有很多词专门描述梦境,一种渴望的梦境。梦,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超越现实。爱之愈深,思之愈切;郁闷愈久,爆发愈烈。然而,并非所有的梦都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是追求一个简单的梦都很难实现。所以《小山词》有很多伤心的梦,凄凉的梦。比起现实世界,词人更愿意蜗居在自己编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中,这样的梦幻解除他紧张的心理状态,并安慰他颠簸和受伤的心,在幻觉中支撑着他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一见钟情的异性无处不在,又以为对方也着迷于自己的,佳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仿佛都是在向他传递爱情信息。但这样快乐而舒适的生活都不过是往日的辉煌,而梦醒之后面对他的只有现实的凄凉和悲惨。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对这种心态有过详尽的分析,他说:他的目标仍是“凌驾于困难智商”,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的情景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长的压力逼迫着他。⑤晏几道在幻想中塑造理想的情人,他是在同一个梦中情人进行着柏拉图式的爱情和浪漫。还好他从来没有清醒过来,从而使她一直那么完美、那么崇高。这一切又都与晏几道的“痴”密切相关。梦境是美丽的、自由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被束缚的。面对悲惨的世界,梦是没有行动力的。他害怕梦境会消失,所以用他所擅长的小令,把他的梦凝固下来。于是《小山词》便成为作者梦的画板。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西楼是当时寻欢之所,楼中必有相聚的人,酒醉离开,词人醒了便浑然忘记,难道他是真的忘记了?他并没有真的忘记,只是世间“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昨梦前尘,过去不可重来。所以干脆付之于“不记”。这首词描

写了分别后的寂寞,但更多的感觉却是在缅怀过去的欢愉时光,因此感情沮丧悲怆,非常富有感染力。沿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词意。用春梦、秋云比喻聚散离合的短暂。春梦温馨却又短暂,秋云高洁而易逝。《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怎奈归期未可期”。翠微,此处指青山,说是十里楼台倚靠在青山的旁边,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杜鹃的啼叫。青山越幽深,回声就越大,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杜鹃的“殷勤”之意;听得太多,睡床上也被叫得不安,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天涯岂是无归意,怎奈归期未可期。”在天涯浪迹的游子怎么可能会没有归家的心思,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归的时间是多久,生活不能由自己掌握,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思念,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对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杜鹃鸟不明我心意,但归根结底,是对命运的作弄和自己生活遭遇的愤慨。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接,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神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歌扇”指的是扇子上名列的曲目;“风”即《国风》。歌女用扇子的一面画图,一面谱写曲牌名目,听歌者就着名目点歌,由歌女来演唱,让客人欣赏,而且还要要将桃花扇上的曲唱完。“几回魂梦与君同”,这句的意思是我的梦境和你的是相同的,抒发着对那位歌女的思念之情。吴世昌《词林新话》中有关《小山词》的评论第32条:“无论是得意的宰相还是失意的布衣,无论家宴还是青楼,无论北宋抑或南宋,词人们“一晌贪欢”的心态是相同的,他们共同享受着放浪形骸,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是从这些词中也可看出,这些士人们,欢快放纵的外表下,是深见其内心的沉重和感伤,青楼寻欢,为的只是逃脱内心挥之不去的忧郁和孤独,即使有“绿杨楼外出秋千”,这样的清新小词,也挡不住欧阳修“人生何处似尊前”这样的凄凉沉郁。”⑥青楼,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场所。

二、 楼之劳燕分飞

在其父晏殊的词里,有许多描写“燕”的词句,而小晏词里描写“燕”的词句也频繁出现。《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颦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梦醒之后的楼台已空无一人。年年春去春来,年年伤离别。词人希望借醉酒以逃避现实,但最怕在酒后的梦中醒来,那时忧愁袭来,延绵不绝。“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站立在落满花瓣的庭中;看见细雨中燕子成双成对的飞过。“落花”、“微雨”,本应该是极其唯美的景色,但在本词中,却显出一种对逝去事物的伤感之情。燕子双双飞过词人仍然独自一人,勾起了绵长不绝的孤独感,令人唏嘘。小颦,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云、蘋”中的一位。晏几道喜欢将心仪女子的名字加入词作之中,小蘋就是他一直思念的一个美丽的女子。想起与小蘋的初次相遇,她穿着两重心字相配的罗衣。拨弄着琵琶,述说着相思。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义。“琵琶”“去年”两句,既写出小蘋是一名歌艺高超的歌妓,同时也写出了词人对他刻骨铭心的思念。特别是孤寂的站在庭中,这种思念愈加强烈,已经到了一种“痴”的境地了。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