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感悟

国学智慧感悟篇一:国学智慧与管理人生的感悟

国学智慧与管理人生的感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人治,道家的道治,兵家的智治,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成一个传统管理文化的整体。老子,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一家学派,老子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以及在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上的许多主张,成为古往今来文人志士实现伟大抱负的灯塔。

《老子》阐述了整个道家思想体系的形成,提出道和德两个思想范畴,用之于管理上,就形成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管理思想。无为就是建立在道论基础之上,老子根据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决策,不妄加干预。这是道法自然的观点在管理思想上的反映。故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是说无所作为,而是指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无为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无不为便是这种态度和方法产生的效果,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规律,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该为的事情还是要作为,只不过为要符合自然规律。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

国学智慧感悟

、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无为要求人们的思想及行为顺应自然,但这绝不是说消极的什么都不作为,而是说人在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办事,才能通过花费较少、挫折较少的途径达到预期的目的。《老子》中还举出了

一个生动的比喻:“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是无为管理原则的高度概括,用烹鱼比喻治国,国家的统治者智力国家,要像煎小雨那样,不要常常翻弄。以无为的方式来治理,要顺其自然,不要瞎折腾。无为体现在领导方法上,就是要求管理要顾全大局,善于抓大事要事。

无为而治强调了循道的行为方式。老子认为:“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所以,“常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之前有个为,无为之后跟个无不为,这样就把一个笼统的作为或行为根据辩证原理分成了三段,就是“有为—无为—无不为”。根据道的理念看世间万事万物,其生长、发育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天地万物如此,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也应该如此。人要按照道的自然和无为的本性,保持清静无为的状态,把握好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尺度,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横加干涉,使之最后出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局面。天下事物极必反,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成事之人常以柔弱自处,以柔弱胜刚强,大智若愚,反而会事半功倍。很显然,这里老子所说的无为其实就是无违,顺应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其自然发展,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管理,如果背离了无为这一原则,那么就不足以取天下,更无法取得应有的管理功效。

通过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管理自己的人生:

一、一切事物运行都有自己的规律,处理一切问题的前提都是必

须依照客观规律办事。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明白,所有事情发生都具有必然性,困难的出现我们不应该去忽视、避开,而应正视困难。管理人生,就应注意万物的发展和变化,顺应变化的客观规律,正确的去解决。

二、“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管理人生,就要对自己有计划,对人生计划还需有超前性,在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就要管理好,当乱子还没出现之前,就要先行治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小其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管理人参,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最终才能成就大事,这才是无为而治的最高明作为。

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具备坚强的毅力。多数人不能持之以恒,总在事情将要成功之时失败。老子认为,将成之时,人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热情,缺乏韧性。管理人生必须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完成,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四、人生中许多事情不能直来直去,而要讲究策略,有时还要以退为进。柔弱的东西里面蕴含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顽强,发挥的余地极大。在人生中,人必须保持谦和,上善若水。为人处世谦卑不骄,不耻下问,人如水,能屈能伸,方能成大事,立大业。

国学智慧感悟篇二:国学智慧读后感

国学智慧读后感

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本身掌握的国学知识与素养就会相对少一些,我也是莫名其妙的就选了这门网络视频课。想着能够增加一些文学素养,高中时期的理科生活单调而又乏味,到了大学,也想走进名家的世界,感受一下古代名家的风采,学习一下中国的经典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高中的时候我就特别崇拜我的语文老师,他大学时候是中文系,按他的话来说,每天的生活,不对,应该是每天学习的任务就是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不论是言情小说,还是诗词歌赋,方方面面,都有涉猎,当时我听了羡慕的不得了,就更加喜欢文学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所喜爱的文学不过是个粗制的表面,人家出口成章,满腹诗书,而我就只能假装是个文艺女青年,看看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国学智慧感悟篇三:读后感《国学的智慧》

读《国学的智慧》有感

于方方

闲杂之余,我喜欢读一些书,最近偶获一本《国学的智慧》,甚是欣喜。

国学是圣人之学,也是传道之学。《国学的智慧》这本书它并没有采取以往长篇幅解译原典的形式,而是运用了经典名句解析的方式,从多本国学经典著作中博采众长,选择启迪人类思想的、开解人类心灵的、指导人类生活的、传承人类文明的妙言佳句,将它们简单译出,精彩解读,既让读者欣赏了原典之美,也同时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智慧。每一篇都单独成文,我们可以随时拿起阅读,也可以随时放在案头。

《左传》中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通过不段的思考,觉悟,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思维前进,摆脱幼稚,不成熟等性格,更好的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使没有能够识人的能力,也要能正确分析自我,明了于心。

从社会层面上说,身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具备一定的道理哲学思想才可有不败之地。要有“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远大理想,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念,要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脚踏实地,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不屈精神······古人教会了我们很多,可是我们选择了遗忘,当这些句子摆在我们面前,你是否还记得当初的豪言壮志和高风亮节?当你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你是否还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领导精神呢?让国学的精神再次沐浴我们的身心,它将会把我们现在缺少的东西找回来。

从生活方面来说,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生活,抒写着一篇篇生命的乐章。我们可以懒惰,也可以勤奋;可以奢侈,也可以节约;可以逃避,也可以面对。生活给予我们机会去发现和学习成熟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生活教会我们的第一个道理。每一代的传承有着不同的内容,若我们选择铭记而不实践,那么生活也将索然无趣了!困难是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我们要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精神。当我第一次听这句话时是在一部电视连续剧中,一时的不如意只是给我们前进道路上下一场雨,风雨过后我们乘船顺流之下更加如鱼得水般的欢畅。生活主要还在继续,我们就要在没有书写的白纸上唱响生命的乐章。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

反求诸己。”,意思是:爱护别人,别人却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治理别人,别人却不上轨道,就要反问自己明智够不够;礼貌待人,别人却没有回应,就要反问自己恭敬够不够;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的,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看了这些,我忽然感觉明白了很多。我们做了好事,却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也可能有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地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人对我们的误解或偏见,一般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我们如果想让别人的看法有所改观,也不是一件两件事情所能改变的。这样想来的话,也就不觉得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只要付出了,总有回报的一天,没有回报,只是积累的不够,没有因量变而达到质变,所以,还是继续反省自己吧,毕竟,我们很难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总之,国学的研读,是我思想的一次升华,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很平实的,就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可以感受的到,只是我们疏远去发现,国学真的是可以开启人生的智慧,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记了国粹,去跟历史对话、去跟古人超越时空的对话,你会感悟到很多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朴实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