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述评
一、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定义与内涵研究
1.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科学定义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明确定义的不多,基本上已达成共识,即陈澄、樊杰教授在《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的定义: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有其它定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描述,如有人将地理“过程与方法”定义为:“过程”指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亦指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即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实质,熟悉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领会科学精神,形成人文素养。“方法”指科学方法,既包括一般科学方法,如类比、综合、归纳、科学抽象等,也特指地理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法、区域比较法、野外调查法等。
2.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
地理“过程”目标可作为教学目的,“过程”目标赋予了过程特定涵义,林培英教授认为,将“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比较容易理解,要真正理解把“过程”作为一个目标,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过程”一定是达到“目标”手段的看法。简单地说,让学生体验某个特定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可以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而不只是为了达到某个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目的的中间环节。胡良民、袁书琪教授认为,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地理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体现,是现行地理教学大纲中所未涉及的内容,具体包括感性认识过程、理性认识过程、原理应用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与成果表达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的目标,理论层面上都认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对象性是指惟一的学生,张铁牛表述“过程目标”应包含“教”的过程目标与“学”的过程目标,重点在“学”的过程目标。“教与学是教学实践中两项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教学活动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教与学的“过程”不能分离,但有侧重点,这里在强调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基础上,仍突出学生的过程目标。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混淆成教师自己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这在许多科目中都有体现,张汉林就对“谁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了专门研究,他认为,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只是手段,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前者为后者服务。
二、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键性地位与促进作用
与教学大纲相比,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亮点”,这一目标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表明新课程正在“由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体现出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陈澄、樊杰教授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课程的关键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但不是惟一的、终极的课程目标,有了知识与技能不去运用、不会应用,是毫无意义的。其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技能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
2.提升地理学科价值,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地位与作用除了体现在三维课程目标系统外,还表现在其它方面:一是针对地理课程论和地理教学论的价值,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依靠地理课程论和地理教学论等多种理论的支持,同时对地理课程目标的研究反过来进一步丰富地理课程论与教学论;二是针对地理学科的价值,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在日常生活与经济发展中对解决政治、军事、航天问题的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地理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三是针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发展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这些都将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三、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研究
1.“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途径的多样性
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多种层面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李家清教授指导的两位硕士研究生在其毕业论文中就重点对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进行了研究。其一,从地理课堂教学与地理课程评价两方面论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重点列举了通过“自学或探究式”、“问题引导式”、“合作教学模式”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其二,从新教材编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教学实践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地理课程评价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三个方面论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洪婷从五个方面论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构建明确的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系;编制适于学生开展探究的地理教材;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关注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提高地理教师对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认识。
关于教学实践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徐有道从更微观的层面阐述: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实现行为目标”,并且“注重学习过程体验, 实现过程目标”,最后还要“创造展示平台, 实现表现目标”。针对地理学科特点,简豪光认为,达成该目标的途径有运用地理图表,开展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地理实验─自然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等。关于地理课程评价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张铁牛提出,地理新课程评价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的评价思路,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既要评定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也要评定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及在过程中运用的学习方法、策略和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的评价即现在提倡的形成性评价。
分阶段按步骤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王民教授在总结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的教学模式后,提出基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观察学生材料,围绕假设推理;验证假设,得出正确结论;总结提高”。张铁牛的毕业论文也提到“六环节”地理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为教师导—学生读一师生议—教师讲—学生练—师生评。在其它学科,许多研究者把“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分阶段按步骤来实现,如赵伟新以“密度”概念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按如下步骤进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依据经验,进行猜想;定性研讨,深化问题;设计方案,定量研究;动手实验,引发思考;交流评估,形成共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的困境与问题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界定模糊导致实施困难。张铁牛认为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界定存在不足,运用“三个来源”(学习者、社会需要、学科)和“三把筛子”(哲学、心理学、我国的教育法规)来衡量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不难发现其对三个来源的紧扣度不够,对“过程与方法”内涵把握有疏漏,有必要修订。当然多数人还是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正确掌握。对实现其它两维目标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认识与把握不准导致实施中出现问题。洪婷的论文提到,在对关于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了解及内涵的理解,该目标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状况和实施策略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中学地理教师不了解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真正内涵,对二者的关系不清楚。该目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其中部分原因就是教师意识差,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流于形式。
3.“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的评价
段玉山博士在《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专著中有一节专门写有“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他认为地理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针对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动机、态度、活动、水平、技能、能力的评价,包括地理学习目标评价、地理知识学习过程评价等;地理学习方法的评价则包括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地理观察法等。吕美德进行了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测评研究,其中列举了三个小案例来说明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与测量通常采用活动观察法、实验报告评价法、问卷调查法、情境测验法等。而对“过程与方法”目标评价内容方面的研究,李家清教授从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方法四个方面评价。何冰认为还包括地理读图技能形成过程、地理实践能力形成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过程的考评等。也有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包括“过程与方法”考评成绩的构成,其中地理形成性评价内容(占约60%)应比终结性评价内容(占约40%)所占比重更大,并通过收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作品、表现记录等来建立考核档案。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如下三个方面可继续探讨,一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现在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较多,如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问题解决教学法都是属于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那应怎样更好地实现地理领域的探究式教学值得深入研究。二是与其它学科相比,如何通过教材结构、内容等改革来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培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等。三是地理科目关注从命题上改革去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但是,在纸笔测验的方式中完成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主要依赖命题技术和评分手段,如何具体在这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或者能否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来表明这两个方面的完成,以便切实贯彻和真正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