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素质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工程能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针对“桥梁工程”的课程特点,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为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工程能力;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郭红梅(1977-),女,山西长治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李美东(1962-),女,河北邯郸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1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66-02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系统地掌握各类桥梁的构造原理、计算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常用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大跨度桥梁的构造原理和特点、设计计算原理及施工要点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桥梁初步方案比选、结构尺寸拟定、设计计算以及施工方案拟定等。[1-4]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现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构建了新的考核系统,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全方面的评价。
  一、“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桥梁工程建设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发展迅速,桥梁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更新,而“桥梁工程”课程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较慢,不能反映桥梁建设的新成就。因此,如何将桥梁发展的新成就及时更新,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课时少,内容多
  由于受“厚基础、宽口径”指导思想的影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桥梁工程”课程从原来的64课时减少为48课时。而桥梁工程课程涉及的内容庞杂,概念较多,计算复杂,规范条文也多,且公路、铁路、城市桥梁的设计规范在很多方面又不一致,学生要想在几十个课时内掌握这些内容确实很难。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而受课时、教学经费的限制实习时间往往较短,学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无法全面了解整个桥梁工程的设计或施工过程,这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知识难以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4.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所以在以往的考核中,大多以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这显然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工程能力强、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改进成绩评定方法,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学生成绩评定系统,把工程能力培养、评价与学生成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多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桥梁工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培养工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素质教育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优化课程结构,充实课程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
  1.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课程内容
  由于本课程只有48学时,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取舍,精简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桥型的基本构造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对于大跨度桥梁着重讲构造原理和施工方法。如在讲解悬索桥时,引用具体的工程案例(如日本明石海峡大桥),重点讲解悬索桥的构造特点和常用的施工方法,对于悬索桥的设计计算只做一般性的了解,这样使教学过程难点减少,也符合我院该门课程学时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不断充实课程教学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工程建设技术不断革新,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当今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成果,定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内容,紧跟国内外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此外,教学内容还应与教师的科研成果紧密结合,教师应把科研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见解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自豪感。
  2.加强工程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工程内容,包括工程图片、工程图纸、工程案例和工程录像等内容,突出课程的工程特性。[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工程案例或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桥梁予以详细讲解,再适当穿插一些桥梁施工过程的照片或播放施工过程的视频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桥梁构造和施工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方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工程实例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弥补了缺少实践环节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大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3.倡导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引入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由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2,3,6]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机械、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