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美术教育研究》课程论文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陶行知
  “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一个有责任心的美术老师除了平时按照教程上好课以外,常常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开拓的审美理想思考教材以外更加宽泛的,却又更贴切的教学内容,那就是对地方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包括了当地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当地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四川省的胡琳老师认为发掘四川大凉山这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加以传承和发展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是这种使命感驱动着老师们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将大凉山独特的风土人情融入版画之中,让孩子们运用版画的艺术语言加以解读,用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导引着孩子审美的眼光。李力加教授说“任何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教育传承活动,并非是让孩子们照抄手艺人的作品样式,而是在尊重艺术的起源是与人类的生命发展息息相关这一本质的基础上,思考“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人的生命发展、生活状态的紧密关系。当孩子们在感受前人作品后的体验性表现活动时,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要回归到人的生命本体去思考,艺术不是文化发达以后的产品,人类早期的穴居野处之时,人类的艺术创造就伴随人的生存而不断发生。”
  我现在都还记得我们初中的一次美术课,我来自浙江绍兴,常和大家说,“我们绍兴最多的就是名人和老房子了。”初中美术老师姓徐,一个带着黑色圆框眼镜黑长直的女老师。她带着我们去鲁迅故里,每个人带上速写板,尝试着用中性笔表现创作鲁迅故里里面的老房子,回到学校后让我们通过之前的速写在彩色纸上将我们的草稿刻出来的形成纸艺作品。具体的课程步骤已经不那么清晰了,但是那节美术课一定是我上过印象最深刻的了。徐老师着眼于我们探究和体验老街的整个过程,让我们围绕着老街记忆这个主题去探究、去发现、去设计、去绘画、去记录、去感悟,实践体验中的知识、能力的掌握我们最宝贵、最深刻的经验。
  四川的小学中还建立学校博物馆,陈列、展览有关学校艺术特色、成果。纸是生活中易见的材料,纸的种类很多,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利用纸的特性,通过不同手法可以让纸变化出丰富多样的形态,成为纸艺作品。这所学校就是一个典型,教师引导学生以纸张为载体,在延承三星堆文化的基础上,用纸艺制作成一个个逼真的青铜器。,在题材、表现手法、表现方式上推陈出新。学生在纸艺创作过程中,对传统艺术融人浓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传统纸艺在艺术想象的作用下重焕出无限的艺术魅力。美术课程的开发,传承发展了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对民间工艺的关注和创意表现,也有利于增进学生与祖辈的感情,激发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实现有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中渗透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课程的开发、课堂内外的创生。本地文化资源的开发、艺术场馆资源的利用、民间技艺的研习等,学生们需要走出课堂,带着问题去探究,需要来自生活的体验和创造,因为美术学习不止在课堂。
  身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常听到不同学院的同学这样说:“你学美术?美术,我小时候也学过,没天赋,学不好。”甚至大家在在回答时脸上会露出一丝怯意。真的需要神秘的“天赋”才能学习美术吗?在四川美术教育的发展中,校外美术教育的发展不容忽视。校外美术教育指执行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学校课堂教育以外的青少年宫、博物馆(美术馆)教育、社区美术教育以及各种美术培训机构的美术教育。校外美术教育既有美术文化知识技能的教育,也涵盖了个学校课堂教育之外有益学生心智成长的美术教育活动。
  四川成都的美术教育凭借其深厚的地域文化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也能较好的反映出校外美术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其中成都“501美术教育”是四川校外美术教育中的典型,其主要特征有:1.上課时间集中,上课形式为连堂上课。充分利用了孩子假期的闲暇时间,时间安排合理,能让孩子较好的接受和吸收所学的美术知识。2.教学模式呈小班化。教师比较容易展开丰富的教学形式也与更多时间因材施教个别辅导。3.教学内容多样,内容自由幅度较大,具有创造性。校外美术教育回归到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本性,具有自我完善发展的创造条件。
  老师在上课分析了五年级的同学的美术作品,并说这些美术作品正处在一个“危险期”,孩子们不会画画了。五年级的学生一般为12、13岁,此时的儿童出现了艺术风格要素的审美感受性,是审美感知发展岁转变时期,也同时处于“写实主义”高峰衰退期。儿童在这个时期开始理解美术作品的美学特征,但自我美术技术水平和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加大,许多孩子因此减少或停止了美术学习,甚至对美术产生了畏惧反感。通过校外美术教育孩子认识美术作品的美术特征,并鼓励孩子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校外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
  四川美术教育拓展了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开发是寻求知识的方法,延长了对文化意义的探索,围绕着“文化”做足了美术教育文章,其校外美术教育也是蓬勃发展。其他地域可以通过对本地资源进行梳理、筛选、挖掘有利于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实现有的美术教材。不断促进当地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美术课程,凝练本土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赵逸田(1995.9一),女,浙江省绍兴人,金华市婺城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