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体系改革状况及分析


  摘 要: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模式特色鲜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一直以来是关注、研究和学习的焦点。对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制改革内容和学位制改革的问题与争议进行分析,有利于借鉴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体系改革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
  关键词: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制度;企业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2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31
  1999年,作为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发起国之一,德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推行“博洛尼亚进程”政策,意在提升其高等教育的竞争性,促进学生的流动性,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和国际化。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深刻地影响整个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结构的是建立了接轨国际的三段式:高等教育体系、学分制,课程模块化,以及推行了相配套的体系认证和专业认证。
  一、新学位制改革的内容
  德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为独特的、两级学位体系。以德国两大主体类大学工程类学位为例,综合性大学毕业生获得的“Diplom”硕士,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获得需加注硕士,即“diplom(FH)”硕士(应用科学大学)。“博洛尼亚进程”实施后,德国高等教育建立了国际化的学士、硕士、博士三段式体系。
  1.新的体系中,应用科学大学与综合性大学颁发的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等值,并且其学位证书中不再需要标明“FH”的字样。
  2.新的体系将硕士阶段培养方向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分别由综合性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培养。
  3.新学位制下按照“模块(Modul)” 的形式组织和安排课程, 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按主题和时间安排, 分为讲座、练习和实习, 学生结束每个模块的学习后参加考试。
  4.新学位制引进欧洲学分制(ECTS), 学生学习30 个学时(包括课上和课下)获得1 个学分, 一个学期共30 个学分。学士学位规定的学习时间为三至四年, 共180 -240 学分, 硕士学位规定的学习期限为一至两年, 共60 -120 学分, 同一學校连续的学士和硕士课程规定的学习时间总共不得超过五年。
  5.新学位课程在结构、专业和毕业要求等方面必须符合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制定的规定, 由德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German accreditatio n council)委托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通过认证的学位课程在学位证书上将加盖认证委员会的质量认证印章。
  二、对新学位体系的质疑和批评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面临的新学位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初始在德国不乏质疑和批评声音:
  1.德国工程师享誉全球,传统的Diplom硕士学位在国内外得到了高度的认可,有很多国家借鉴和学习这一学位及培养模式,德国却放弃了这一优良传统。
  2.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是成品工程师,学生在学校里完成成为专业工程师的阶段。新学制实施后,培养时间缩短,学生实习时间受到挤压,引起经济界对德国工程师质量的担心和质疑。
  3.新学制规定了学业期限的限制,课程的模块化和相关约束增多,大学生设计和组织自己的学业的自由度较以前减少。
  4.新学制实施之后,学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时需要再经过一次筛选。应用型大学较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硕士学位少,由于课程开设方向不同,应用型大学学士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学士更难获得综合性大学硕士学习的机会。
  三、企业对新学位制毕业生满意度和需求现状
  新学位体系在德国全面推行至今已近20年,德国工商总会(DIHK)分别在2008年、2011年和2015年在网上进行了企业满意度调查。
  可以看到,截止2014年,已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雇佣了学士毕业生,雇佣硕士学生的企业达到31%。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呈现出分化现象,对学士毕业生的满意度近年明显下降,2007、2011年企业对学士毕业生的满意度分别为67%和63%,但2014年却降至50%以下。对硕士毕业生的满意度则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均超过50%,2014年甚至超过78%。
  针对以上情况,特别是学士毕业生满意度下降的问题,德国工商总会对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建议高校提高应用型教学内容的比例。高校的专业学科应侧重应用型设置,保证实习、项目教学、企业课程等教学活动的实施。
  2.教学应以教学结果为导向。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并能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学士毕业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培养。
  4.深化和扩大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在新学位认证环节,有企业代表参与,双方的合作将使双方获益。
  5.专业设置应切实符合企业需求。高校专业设置需要切实考虑企业的需求,尤其应重视培养学士学生的就职能力。
  6.深入仔细研究学士毕业生的就业定位、适合的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
  7.企业对双元制学科的学生需求旺盛,特别是获得双元制硕士学位的学生深受企业的欢迎,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双元制学科的开发和建设。
  综上所述,德国高等工程教育新学位改革不乏困难和争议,经过20年的发展,国际化的新学位制已成为德国高等工程类学科的常规学位,改革强调应用和实践,反映了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以及工程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进.德国的博洛尼亚改革与高等教育学制与学位结构变迁[J].复旦教育论坛,2010(5):68-73
  [2] 蒋培红.德国高校的学位制度改革述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5):69-72 .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