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对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摘 要: 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提高本国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适逢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化实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较早、较为成功的国家中,德国的诸多经验对于我国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带一路”战略;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0-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08-02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陈学飞(1997)指出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的高等教育注意并努力面向世界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六个构成要素: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一些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1]。
  简·奈特(Jane Knigh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把国际或跨文化维度融合到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和服务功能之中的过程。后来,奈特对此定义进行了修改,使之适应于更广泛的背景和跨国、跨地区的比较。她认为国际化应从国家、部门或机构层面来理解,是将国际性的、跨文化的维度融合到中学后教育的目的和功能[2]。因此,目前学者们较常采用奈特的这个定义。
  二、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原因及主要经验
  (一)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原因。
  1.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促成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国际服务贸易因而迅速发展。WTO为了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推出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纳入了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管辖范围内。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欧洲各国之间的区域一体化合作也从最初的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逐渐拓展到包含教育、文化甚至政治等诸多领域,逐步形成欧洲一体化的格局。随着欧洲一体化深化发展,欧洲教育一体化特别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地浮出水面,这就要求欧洲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更加紧密地合作,加大开放力度,共建“欧洲高等教育区”。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开展,欧洲的学者们提出了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指加入欧盟博洛尼亚进程的国家在高等教育质量、目标、体制等方面采用一致的标准,共同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过程[3]。
  德国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发源地,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德国无论是从应对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引领欧洲教育一体化的风头还是满足服务贸易发展新时代的要求层面都必须积极推进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才能在这种强大的变革力量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奈特(Jane Knight)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归纳为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社会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的因素既单独作用于高等教育又互相影响,产生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但是简·奈特也指出,在不同的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主要与国际化过程中的国家、机构、个人等不同的行为主体与利益相关者有关系[4]。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治原因主要体现为二战后其强国崛起的政治诉求和欧洲一体化的区域认同。历史上,德国就有开放办学的传统,是欧洲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但是二战后的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逐渐落后,甚至制约了当时的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此外,作为欧洲的强国,一方面德国要依赖欧盟发挥其大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德国也要打消欧盟其他国家对其的戒备心理,加强与欧盟成员国的关系。从理论上讲,这是一体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德国清楚地认识到了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提高其国际地位、加强与欧盟国家交流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从经济因素的角度讲,作为战败国德国的经济在二战中遭受了重创,战后德国政府急于经济复苏。而且,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德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了大众化阶段。衰退的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德国政府的财政日益难以满足高校的经费需求。因此,德国政府鼓励高校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国际化适应全球的发展,需求新的出路。
  文化与教育是一对双生子,历来相生相伴。德国在坚守本国大学文化之灵魂的同时,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通过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改革不断丰富大学精神。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吸收学习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以新的方式促进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从学术角度来看,为了促使本国教育资源输出,吸引大量外国留学生留学德国,提升德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德国政府教育部门要将本国的学制、学位制度与国际接轨,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建立一套与大多数国家兼容的教育体制来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二)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经验。
  要归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首先要纵观其国际化的内容。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国际、国家、高校组织、师生个人等多个层次。主要包括学位制度的国际接轨、学分的跨境互认、课程的国际化、语言的国际推广、师生的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
  具体而言,德国政府首先在观念和制度上实现了自身的创新与突破,它不再固守着以往的大学观念裹足不前,而是采取了重合作、轻盈利的模式来选择合作伙伴和项目。第二,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其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和监督,通过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出台实施保障教育质量,同时努力推进课程的国际化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德国重视教育输入与输出的均衡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向外国推销自己的教育资源。第四,德国积极参与欧盟的教育项目,重视师生的国际交流,通过大力发展国际合作项目来达到促进人员国际交流的目的。第五,德国政府重视本国高等教育的境外宣传,通过设立奖学金、改革学位制度、缩短留学时间、改革留学生兼职政策等方式提供更好的留学服务,以吸引大量学生留学德国。最后,德国政府重视教育国际化中的理论研究,由专门的机构或中介组织如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等负责理论研究,从而保证了研究的系统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