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创设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国家安全和网络强国建设。高校网络正确思想意识形态舆论导向,高校网络党建教育互动平台监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3”模式创新,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的伦理观透视,这四个方面是对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与创设的思考,借此实现彼此互通共融,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与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8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39 [本刊网址]http://
  现今是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立法和网络信息安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强调要发挥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转换升级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引领作用,增强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保护人们在网络空间的权益,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各高校通过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学校管理活动、学校党建活动、学校教学活动、学校事务管理活动等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融合。
  一、高校网络正确思想意识形态舆论导向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驻中国市场后,在中国呈现出惊人的发展态势,据最新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调查报道,我国在2017年底网民已达7.72亿人,超全球平均水平4.1%,手机网络呈现出上升趋势,学生是网民中的主力军,约占中国网民总数的24.8%,而高校学生约占20.6%,大学生手机更加普及化。构建网络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十三五”中互联网建设勾画的宏伟蓝图。
  高校在网络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源头,中国网络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非常重要,它是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命脉,2018年4月16日爆发的中兴事件给中国的网络事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高校正确思想意识形态的导向不仅是面对学生,同样也包括管理者、教师、科研人员等所有相关人员。管理者、教师、科研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形态能通过他们颁布的制度规定,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动直接引导学生的思想指向,他们的思想阐述、语言交流内容以及行为选择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管理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自觉在网络上进行政策学习、党建先进性教育、管理水平科学化训练,更包括管理者通过网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通过网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与群众的感情。管理者要站稳群众的立场,线上线下为群众做实事,真干实干,掏心窝去干,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发挥上行下效的作用,意识形态的良好风气才能形成。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要综合传统线下教育和新时代线上教育,其质量评价中同样要运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技术手段,构建多项参数的测评分析模型,体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融合。
  二、高校网络党建教育互动平台监管
  高校党建教育是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来,运用互联网提升工作的效率,提升生活的水平成为人们必然的选择,高校在党建教育过程中自然也离不开这一重要媒介,从而使党建宣传更广泛、党建理论更丰富、党建学习更便利、党员管理更便捷、党员活动更加透明化。
  党建宣传中离不开互联网技术,高校在校园网站上都建有党建教育平台,将党和中央最新颁布的党建文件及时有效的通过这一平台向本校的党员传达,让本校党员及时掌握党建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要求,使每一个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模范性。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党员借助于互联网建立QQ工作群或微信工作群,这极大的便利了本校党建的日常工作开展,党建学习的通知、党建工作中的安排、党建活动竞赛等等都可以通过工作群实现,这一工作群也为平常因专业不同、工作部门不同等原因而难以相识的同僚之间搭起友谊的桥梁,从而实现相识相知。高校还可以借助微信订阅的方式,借助于手机,普遍开展“中国新闻网党建”等在线的学习与教育,将党员的“两学一做”落到实处,实现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手机微信党建条件基本成熟。
  利用互联网实现对党员的精准管理也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时代高校能实现对党员的智能化分析,能随时随地掌握和及时了解党员个人的所有信息,如党员的财产状况,信用状况、个人发展历程等,这些有助于在党员发展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党员队伍在建设中的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本校党员的大数据管理。互联网技术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共生,为人们获得相关信息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为创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滋养,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实现了宣传方式的多样化,扩大了党建的社会影响力,党员活动也日渐呈现出开放的特征,并实现党员在网络世界的先进引领作用。互联网可对党员监督检查能实时感知,动态跟踪,促进校内外党建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智能、量化等服务功能的提供,使得党建工作日趋科学化、智能化,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未来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3”模式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互联网等新科技手段实现重大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2018年3月的第2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江南论坛”研讨会上,来自教育部、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的专家学者就他们学校在思政理论课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了分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技术实现有效契合,可由原来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全面改革横向发展到沿着每个方面深入探究纵向发展转变。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
  201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中指出数字中国的顶层架构已完成,建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中国数字化建设正在由强调速度上向强调质量上转变,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前提条件,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借助新媒体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各行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显著,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更加快捷便利,网络空间运用能力显著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和法制建设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网络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速度惊人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学会运用网络元素,如网络思政课堂、微思政、思政课信息化技能大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