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人事管理是教育体制实现深入改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样,人事管理也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变化。因此,人事管理信息化已经是高校遵循时代发展要求的自然结果。然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并非十分顺利,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高校管理活动的整体效果。本文首先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推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步伐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意识仍旧不高
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操作流程比较繁杂,这些都是高校人事管理的基本特点,因为高校的教职人员及学生的数量都比较多。然而,即便高校认识管理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很多高校对认识管理的信息化仍然持有保守态度,甚至是存在排斥心理。对认识管理信息化未能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认识,必然无法与现实发展形势产生互动,认识管理信息化必然要实现普遍的应用,并突破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最终,认识上不去,人事管理信息化步伐必然缓慢。
(二)信息数据的规范程度有待提升
人事信息管理离不开信息数据的参与。而且,高校人事管理需要集中在教职员工和学生两个主要方面。正因如此,人事管理事物显得更为繁杂,信息化的参与期望值就更高。但是,很多高校在推进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的规范程度往往给予轻视态度,信息数据的收集工作就处于散乱状态,数据形式不统一,数据内容不客观不准确,信息编码比较混乱等等。这些问题一旦杂糅在一起,认识管理所形成的信息就不存在预期的利用价值,利用率一旦降低,高校其他部门的工作也不会开展得十分顺利,很多时候,部门之间的工作需要通过认识数据信息来衔接。
(三)专业复合型人才十分欠缺
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保障高校人事管理预期效果的重要条件。然而,很多高校的人事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非常欠缺,现有的管理人员在技术运用上不够娴熟。究其原因,在于管理人员致使结构不合理,信息化理论知识不成系统,计算机动手实践能力不高。因此,一旦出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管理人员的表现往往比较差,影响问题的解决效率,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产生抑制效果。
二、强化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一)强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并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高校的整体管理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高校人事管理自然也要体现与时俱进的规律,要在思想意识及实际行动上做出努力。可见,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使信息化管理实现长足落实的坚实条件。高校领导及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他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对现代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形势进行全方面的把握,从而发现本校存在的问题,并学会对症下药,制定符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目标,改良管理模式,并以此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一些工作人员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过于片面,领导及管理者在转变思想观念后,也要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信息化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巩固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地位,让他们感受到信息化的巨大潜能,更好的投入人事管理工作。
(二)规范人事信息数据,保障信息化建设基础
在人事管理推行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做牢基础工作,否則信息化进程就会功亏一篑。首先,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信息编码的统一规范对信息化进程的及时推进意义重大。信息编码是实现信息规范的第一步,如此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可利用性;其次,在对信息进行收集时,要为信息的通畅共享环节给予充分全面的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各部门在内部信息交流方面提供便利,也使得部门之间共同认识到信息数据的现实意义,确保信息数据段真实可靠。只有重视信息数据的收集及利用共享问题,才能使人事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利用切实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有效信息,有助于决策层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满足高校的发展需要。
(三)强化培训学习机制,提升信息化所需要的素质
高校在大力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必须在工作人员的素质方面用好笔墨,做足文章。首先,高校领导要重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重视每一次学习培训的安排,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培训活动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学校领导不应固守陈规,要适时的走进工作一线,和一线工作人员沟通探讨培训学习的必要性,掌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当重视的问题,使培训学习具备及时性和预防性。如此,人事管理才能真正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彰显信息化的地位;其次,单位领导也应当践行培训学习机制,与培训对象沟通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也可以避免培训对象无故缺席,保障培训学习的整体效果。最终,强化培训学习机制既可以强化工作人员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认识,也可以收获更好的培训成效。
三、结语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当今高校寻求长远发展进程中必须要重视的环节。人事管理信息化符合教育改革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给予信息化真正的重视,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克服困难,瓦解问题,使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的提升。(作者单位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