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入关之初,在东北设置盛京总管统辖东北地区。由于沙俄的入侵,清延为了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务,又先后设立了吉林和黑龙江将军辖区,并取得了抗俄战争的最后胜利。沙俄的入侵对东北地区行政区划的设置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促成了东北三将军辖区体制的最终建立。
[关键词]沙俄入侵;东北三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80-2.5
一个地区行政区划的设置,往往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清代在“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设置了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行政建置,与清初沙俄对东北的入侵密切相关,是对沙俄入侵的一种应对措施。本文试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不当之处,还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清初东北形势
顺治元年(1644)四月,清军入关,并攻占北京。六月,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把都城从盛京(今沈阳)迁到北京。百万军民随同世祖福临“从龙入关”。迁都北京标志着清朝的统治重心由关外转向关内,由偏守东北一隅转向逐步统一全国。并且多尔衮定都北京后,为了断绝八旗贵族和广大士兵重返关外故乡的希望,下令将几十年来经过苦心经营而渐具规模的辽东城镇村落“完全破坏了事”,造成辽东地区一片废墟。
多尔衮决定迁都北京后,于顺治元年八月,“分命何洛会等统兵镇守盛京等处,以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为盛京总管,左翼以镶黄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统之,右翼以正红旗梅勒章京硕詹统之”。后来又不断调兵入关,连盛京总管何洛会也被调入关内作战,由叶克书接任其职。顺治三年(1646),清廷晋升盛京总管叶克书为“昂邦章京,给镇守总管印”。清入关之初,整个东北地区留下的驻军只有区区一千多人,其中盛京驻防兵丁748人,兴京50人,牛庄城32人,盖州城90人,凤凰城150人。
清军主力入关,迁都北京,百万军民“从龙入关”,以及破坏辽东城镇,这一系列事件使东北地区在短时间内,由清朝的统治中心变成了“有土无人”的荒凉地带。据朝鲜史料记载:“北京留军10余万,以此无敌于天下,而山海关外,则有同无人之境矣”。据张士尊教授统计,清人关之初,东北地区的人口不足四十万,南部盛京地区只有三万余人。不足四十万人口,一千多驻军,这就是东北地区全部军民的总数,东北之空虚,可见一斑。当时,统治者把全部精力和重心都放在关内及统一全国的战争上面,对东北实在是无暇顾及。直至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曾上疏言及盛京地区的形势,当时仍是极度荒凉,“合河东河西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倘有奸贼暴发,海寇突至,猝难捍御,此外患之可虑者……。合河东河西之腹里观之,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当时东北地区的形势确实十分严峻,内部是“荒城废堡,有土无人”,外部也早已出现了远比“奸贼”、“海寇”更凶残的外国侵略者――沙俄哥萨克。而东北地区的极度空虚,正给了沙俄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二、沙俄入侵与分置吉林将军
沙皇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同我国相距万里,本来并不接壤。沙俄于1547年建国后,便开始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逐渐吞并了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并顺势将魔爪伸向了我国黑龙江流域。早在清崇德八年(1643),以波雅科夫为首的军事远征队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这是沙俄在历史上对我国的第一次侵略。他们在黑龙江地区侵扰达三年之久。在此期间,这些哥萨克肆虐行凶、绑架头人、勒索貂皮、抢劫粮食,甚至在缺粮时,像野兽一样地吃人肉,那些哥萨克“共吃了约五十人”。从此,哥萨克“吃人恶魔”的称号传遍了黑龙江地区,只要提起哥萨克,就足以使人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拷问、诱骗、死亡和吃人的种种情景”。
顺治六年(1649),哈巴罗夫继波雅科夫之后,又率远征队对黑龙江地区进行第二次侵犯,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为惨绝人寰的一次发生在顺治八年(1651)六月,哈巴罗夫率侵略军携带三门大炮,进攻达斡尔族头人桂古达尔的驻地。他们凭借大炮、火枪等先进武器,攻破了达斡尔人的城寨。哈巴罗夫自己供认,总共打死661名大人和儿童,擒获的俘虏人数“计有年老和年轻的妇女以及少女共二百四十三人,小俘虏,计有儿童一百一十八人”。整个城寨只逃走15人。此后,类似的暴行不断重演。
这些哥萨克窜到哪里,就给哪里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饱受沙俄侵略者残害的黑龙江各族人民不堪哥萨克的蹂躏,派出代表往谒宁古塔章京海色,向他哭诉了俄国哥萨克的种种暴行,请求政府派兵剿灭这些侵略者,保护沿江居民。海色立即派人向盛京昂邦章京叶克书禀报。在接到盛京方面派兵征剿沙俄入侵者的命令后,顺治九年(1652)二月,海色率领六百名士兵前往乌扎拉村,黑龙江各族居民也赶来助战。战斗进行了一天,中国军民打死入侵者10人,打伤78人。本来中国军队局面占优,胜利在望,但在关键时刻,海色错误地下令不许伤害、只许生擒哥萨克,这就束缚了清军士兵的手脚,使得哥萨克凭借优势火器,有恃无恐地疯狂向中国军民扫射,使中国军民遭受重大伤亡,被迫撤退,这是历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与沙俄侵略者作战。这次战斗的失利,表明海色等清军将领对沙俄侵略者的战斗力、火器优势等严重估计不足,过分轻敌,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清朝政府误认为沙俄侵略者只是边远部族的匪徒骚扰地方,而没有认识到他们是沙皇俄国政府派出的正式侵略军,对与沙俄作战的艰巨性估计不足,由此导致战斗失利。
乌扎拉村反击战的失利,使清廷受到很大震动,促使清廷下决心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务。顺治九年(1652)七月,清廷派梅勒章京沙尔虎达,甲喇章京海塔、尼噶礼,统率官兵驻防宁古塔。之后不久,又对指挥作战不力的海色等人进行了严惩,海色“伏诛,希福革去翼长,鞭一百”。清入关之初,设置盛京总管统辖整个东北地区,但因为盛京总管坐镇盛京,处于东北南部,距离黑龙江流域过于遥远,不利于指挥抗击沙俄的战争。因此清廷在派沙尔虎达镇守宁古塔的第二年,即顺治十年(1653)五月,对东北行政区划作出了重大调整,晋升沙尔虎达为宁古塔昂邦章京,与盛京昂邦章京平级。从此,东北地区由盛京昂邦章京一人统辖,改为由盛京、宁古塔两昂邦章京分辖。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抗击沙俄入侵,巩固东北边防,也表明清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加强对沙俄侵略者的防范。
顺治十八年,江宁驻防总管改称将军,这是“将军”一称正式用于八旗驻防的最高长官。康熙元年(1662),盛京与宁古塔昂邦章京也分别改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
(简称辽东将军)和“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
(简称宁古塔将军)。辽东将军、宁古塔将军与江宁将军是清代最早设立的三个八旗驻防将军,这表明清廷开始着重加强东北的军事防务,刻意突出东北地方大员的军事职能。辽东将军、宁古塔将军的名称,后来 又屡有改变,康熙四年(1665),辽东将军改称为奉天将军,乾隆十二年(1747),又改称为盛京将军,而宁古塔将军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称为吉林将军。
三、“永戍黑龙江”与东北三将军分辖体制的确立
吉林将军设置之后,清政府虽然也曾多次出兵征讨沙俄匪帮,并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沙俄侵略的势头。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清入关后,一直忙于解决国内事务,无暇更多地顾及东北边防,因此对沙俄侵略者只能做有限的反击,无法倾注全力。二是清军的战略战术也存在失误。清军沿用了以往历代在边疆地区用兵的传统战略“长途奔趋,裹粮而行”,往往是劳师远征式的反击,旋又撤回。这样的打法,即使打胜了,也无法巩固胜利成果。顺治年间,清军曾多次出征,重创沙俄斯捷潘诺夫匪帮,但由于没有在边境上派兵留守,结果俄军又卷土重来。因此,从清崇德八年沙俄入侵时始,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黑龙江将军辖区设立时为止的四十年间,尽管中国军民持续不断地对沙俄进行反击,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沙俄侵扰的外患。
圣祖即位之后,对东北地区的边防十分重视,并且对东北地区的历史地理也有一定的研究。圣祖在东巡期间,还曾亲自到松花江地区进行巡视,叮嘱东北地方官员加强边防,对沙俄提高警惕。但由于圣祖亲政之后,一直忙于处理国内问题,历经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统一台湾之后,圣祖才得以把战略重点转向东北,决心彻底根除沙俄的侵扰。当时,清廷虽然设置了宁古塔将军以抗击沙俄的入侵,但宁古塔将军衙门最初设在宁古塔,康熙十五年(1676),又南迁至吉林,而吉林距离黑龙江流域也十分遥远,在当时交通条件和通信条件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不利于指挥对沙俄的反击战和加强黑龙江地区的防务。
当驱逐沙俄列入清廷的重要议事日程之后,一些人却表现出了畏难厌战的倾向,著名的理学名臣李光地竟提出“虽有强邻敌国侵略,也当修文偃武”的谬论。许多大臣也认为黑龙江地区“地势最远,输饷最难”,有畏难怕苦情绪。一些将领则简单地认为“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矣”,这实际上还是照搬过去的打法,认为只需派兵远征,将侵略者赶走即可。圣祖虽然年轻,却表现出了过人的胆略和战略眼光。他针对沙俄侵略军不断建立堡垒、步步为营、不断向前推进以及“我进则彼退,我退则彼进”的侵略战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永戍黑龙江”的战略方针,决定在黑龙江“建城永戍”。
康熙二十一年(1682),圣祖下令调兵一千五百人,分别在黑龙江、呼马尔两地建立木城,作为军事基地,拉开了永戍黑龙江的序幕。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廷正式设置了黑龙江将军辖区,任命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至此,东北地区由原来的盛京、宁古塔将军分治变为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分辖,这一体制一直延续至清末,历二百余年。
黑龙江将军辖区建立后,黑龙江地区构建了完整的国防体系,抗俄战争的被动局面迅速得到扭转,清军最终取得了两次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进而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遏制了沙俄的侵略势头,维护了东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
清初四十年间,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几次变化:最初是由盛京总管统辖东北;后来改为盛京、宁古塔将军分治;最后调整为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分辖。这几次变化都与沙俄的入侵密切相关,正是由于沙俄的入侵,清廷为了加强东北的防务,才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了几次重大调整。因此,沙俄的入侵是促成东北三将军辖区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北三将军辖区的建立,对于抗击沙俄入侵,巩固东北边防,起到了巨大作用,应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