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间谍”诞生记_双面间谍

  直到被捕,阿尔德里奇共得到了克格勃460万美元的报酬,他花掉了260万,剩下的200万至今仍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银行账户中。    大多数美国人至今都不明白,作为中央情报局(CIA)的精英部队――行动总部的一名特工,阿尔德里奇?艾姆斯在向克格勃发誓效忠之后整整9年时间里,都没人发觉他的所作所为。
  那段日子里他嗜酒如命,毫不顾忌地大把花钱,在中情局苏联一东欧分部里,他身边的同事都是当时美国素质最高的特工。
  
  CIA的忌讳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就是冷战末期,中情局已经病入膏肓。前中情局特工爱德华?雪莉辞职后写了一本书,揭露了中情局的腐败、低效和麻木。
  他在书里写道,中情局的特工们依靠发展的情报源数量、而非情报质量获得晋升和报酬。许多人向上级报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名字,然后定期编造一些假情报,就可以申请大笔的活动经费。
  但在前苏联,那里有中情局最敬业的特工们。不过在他们中间,阿尔德里奇的举止并不算出格――美国派驻苏联的特工全都酗酒、脾气暴躁,他们不愿意在当地发展线人,不信任同事,特别是那些级别比自己高的人。阿尔德里奇升到中等级别(GS-14)后就晋升无望了,这个级别刚好比中情局特工退休时的平均级别略高一点点。
  在苏联一东欧分部,阿尔德里奇的工作是同前苏联的谍报人员接触,争取策反他们。他早年的工作中规中矩,刚到前苏联不久,他就通过一位大学生结识了土耳其的学生领袖丹尼斯-格兹米斯,并成功打入了位于前苏联的土耳其共产主义小组。他将这些资源上报给中情局,申请到了不少活动经费。不过随着格兹米斯被处决,他不得不寻找新的财路。
  1976年,阿尔德里奇和同为中情局工作人员的妻子一起被调回纽约工作,他开始从事一些情报的统计和分析工作。1981年,一次工作调动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被派到墨西哥城从事情报工作,而这次中情局禁止他带妻子一起去。特工之间谈恋爱本来就是中情局的一大禁忌,在他们结婚后,她的妻子马上就被剥夺了特工的身份,只能干一些简单的文书工作。
  在墨西哥城的第二年,阿尔德里奇同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女士坠入爱河,这又犯了中情局的大忌――在哥伦比亚驻墨西哥使馆工作的玛丽亚是美国中情局发展的线人之一。
  墨西哥城的浪漫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1983年,阿尔德里奇被调回中情局在华盛顿的总部,这次他被派往反间谍部门工作,负责分析前苏联情报机构的动向。在那里,他有机会接触到美国安插在克格勃和苏联军方的情报人员名单。
  阿尔德里奇随后就同妻子离了婚,同玛丽亚一起生活。离婚抚养费让他负债累累,玛丽亚花钱大手大脚。他透支了所有的信用卡。在被捕后接受审讯时,他承认自己考虑过抢劫银行。但特工独有的分析能力让他冷静下来,他想到与其冒险抢劫银行,不如利用自己更熟悉的手段赚钱,他决定向前苏联出卖自己掌握的信息。
  在没有坚定的信仰面前,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诱惑将最终导致间谍走向背叛。
  
  最终倒向克格勃
  
  在以后的几年中,阿尔德里奇提供给克格勃的名单让超过100名美国特工身份暴露,至少10名向美国提供情报的苏联人被处决。后来他招认说,自己事实上把中情局驻苏联一东欧分部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单都交给了克格勃。
  从1985年开始,中情局就注意到大量情报人员在前苏联离奇失踪、众多信息源也同时失去联系不是偶然。但顽固而傲慢的中情局不愿承认内部出了叛徒。在这段时间里,中情局驻苏联一东欧分部甚至暂停了招募线人的工作。
  事发后,美国媒体和民众一致指责中情局居然对阿尔德里奇与其收入不符的消费习惯不闻不问。阿尔德里奇年收入6万美元,不算少,但也绝对不够过奢侈的生活。这期间,阿尔德里奇用现金买下一栋价值54万美元的住宅,一辆5万美元的捷豹跑车,装修一次房子就花了近10万美元。
  他每个月光电话费就要花6000美元,因为他的妻子玛丽亚每天都要打电话同哥伦比亚波哥大的亲戚们聊天。而且阿尔德里奇夫妇对此毫不避讳,在中情局的内部晚宴上,玛丽亚穿的衣服总是比其他特工的伴侣更高档。玛丽亚拥有几家银行的VIP信用卡,可透支额度超过阿尔德里奇的月薪。
  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中情局没有及时调查内部的叛徒。一些退休的中情局特工表示,可能当时中情局害怕调查会引发一场像“水门”事件或“伊朗门”事件那样的政治丑闻,那样的话,整个美国情报体系将面临重新洗牌。
  1986年和1991年,在两次内部测试中,阿尔德里奇都侥幸逃过。在被捕后,他回忆说,那两次“把我吓坏了”。
  后来,许多人指责中情局过度信赖测谎仪这类设备。在被宣判有罪之后,阿尔德里奇自己也撰写了一篇文章,批评这些测谎仪毫无用处。
  或许是默认了自己的无能,中情局后来只好向联邦调查局寻求帮助。联邦调查局很快将阿尔德里奇锁定为重点怀疑对象。
  曾在东德秘密警察情报处工作过的马库斯-沃尔夫在自传中披露了一段往事,1990年,中情局反间谍部门找到了沃尔夫,希望他能帮忙调查阿尔德里奇是否是叛徒,并许诺事成之后,会安排他去美国,为他整形,再给他一大笔钱,让他过舒服的生活。
  尽管条件优厚,沃尔夫并不信任中情局,最终没有同意。
  
  难逃罗网
  
  1994年2月,阿尔德里奇计划到莫斯科执行任务,联邦调查局担心他借此机会叛逃,在2月21日这天逮捕了阿尔德里奇和他的妻子。在被抓捕时阿尔德里奇高喊:“你们搞错了,抓错人了!”
  随后,他被控告向克格勃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贩卖情报。最终,他承认将自己认识的所有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情报部门的特工和眼线名单交给了克格勃,还向前苏联和俄罗斯透露了大量关于美国外交、国防和安全政策的信息。
  阿尔德里奇被判处无期徒刑,至今仍在艾伦伍德监狱一间戒备森严的牢房里服刑。
  阿尔德里奇共得到了460万美元的报酬,他花掉了260万,剩下的200万依然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银行账户中。俄罗斯情报部门拒绝透露账户信息:“这笔钱是阿尔德里奇应得的,永远属于他。”
  
  策反变得更容易
  
  克格勃间谍约翰?华尔克被捕后曾经指出:美国的防御措施只能用来对付外来间谍,而无法防备叛变的“自己人”。用金钱从叛国者手中购买秘密,仍是获取有效情报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真的可以用金钱收买那些有权接触重要机密的叛徒,那么区区几百万美元则有可能会换来数以十亿美元的经济回报。
  面对如此高额的回报,情报机构何乐而不为呢?以往敌方情报机构通常依靠直觉和知情人透露的信息来判别哪些人可以招募为新间谍。负债累累者、高消费者或事业上的失意者都可能是间谍招募的主要对象。
  如今,互联网让情报机构可以通过间谍程序在互联网上对一些人群进行信用检测,还原他们的消费习惯、负债情况、医疗记录以及工作变更情况。通过对还原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鉴别可能的招募对象。互联网成为了一种发现工具,利用这种工具,情报机构可将目标锁定于一小撮人群,并根据他们的弱点分别进行开发利用。
  各种情报机构最终锁定的潜在目标或许就在你、我、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