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猜想”|猜想

  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既不必炒作成“华人的胜利”,也不必过分解读为“以华制华”。“可尊敬的对手”,或许是较恰当的定位。      讲流利中文的美国面孔离开,不懂普通话的中国脸到来。
  前半句指即将离任的美驻华大使洪博培,后半句指被奥巴马提名为新任大使的骆家辉,美国人在北京“一把手”的任命上,煞费苦心。
  3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任美国驻华大使,接替将于4月底离职的洪博培。待该任命获得参议院通过,美国驻华大使官邸将首次出现华裔主人――现年61岁的骆家辉。此前,驻华公使一职已被华裔王晓岷担任,王12岁时才随全家移民美国。
  奥巴马宣布任命时很高调:“我想不出比骆家辉更合适的人选。100多年前,骆家辉的祖父乘坐蒸汽轮船离开中国,在华盛顿州做了一名仆人。―个世纪后,他的孙子将以美国最高级外交官的身份重返中国。”
  “我要回到我爷爷、我父亲、我母亲的出生地”, 骆家辉称自己乐于回到北京。今年1月,曾参加过二战诺曼底登陆的老兵骆荣硕离世,骆家辉称如果父亲还活着,一定会感到非常骄傲。
  驻华大使是充满挑战的职务,由华盛顿决策层排名前十的内阁部长出任该职,在美国政治史上实属罕见。这几天,美国媒体正大力挖掘骆家辉的中国背景,据不完全考证,骆家辉是初唐四杰、著名诗人骆宾王的第36代孙。
  提名骆家辉,在美国获得较多掌声,商界普遍认为释放了利好信号。一般看来,骆家辉人脉广、懂中国、知名度高,是未来几年中美经贸摩擦加剧时期,能从容应付的最佳人选。
  也有评论认为,这是奥巴马“以华制华”一计高招,骆不会因华裔身份对中国有所倾斜。
  
  一英里走了一百年
  
  毫无疑问,骆家辉是美国政坛最耀眼的华裔高官。
  1997年至2005年连任两届华盛顿州州长,2009年又在奥巴马内阁任美国商务部长。《洛杉矶时报》称,骆家辉已在美国创造了首位华裔州长、首位华裔商务部长历史,现在将再任首位华裔驻华大使,刷新华裔在美国政坛新纪录。
  黑头发、黄皮肤,骆家辉是美国第三代移民,骆家“一英里走了一百年”的故事广为流传。
  “100年前,我的祖父来到美国华盛顿州。他举目无亲,不懂半句英文,在一个白人家庭做佣人,这户人家距离州长官邸不到1英里路程。” 骆家辉曾如此介绍家族漂洋赴美的经历。
  “100年后,当我宣誓就任华盛顿州州长时,我开玩笑说,我们家族用了一个世纪,才从那幢佣人的房子,搬进州长官邸。”
  20世纪初,祖父骆世泽怀揣“淘金梦”从广东台山到华盛顿州,后回乡娶妻。骆家辉父亲骆荣硕1917年生于中国,13岁时随父母返回华盛顿州,并定居西雅图。二战期间,骆荣硕入伍在欧洲战场作战,退役后经营餐馆和杂货店为生。
  1950年1月21日,骆家辉出生。他的童年不富足,在一个多种族混居的社区长大,五岁时,骆家辉还不会说英文,因为家里人都讲广东台山话。
  骆家辉年幼时,纽约唐人街一位算命先生曾告诉骆荣硕,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将会成为著名人物。没想到,这句“玩笑话”后来果然应验。
  美国媒体报道,早在骆家辉上小学前,父亲便对他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孝道、勤勉等。直到今日,骆家辉还能用台山话背诵一些唐宋诗词。上学后,骆家辉开始学习英语,依靠打零工、奖学金,于1972年完成耶鲁大学政治学学业,1975年获波士顿大学法学学位,进入检察院工作。
  骆家辉的政治生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为亚裔议员助选时,骆家辉萌生了步入政坛念头。骆家辉实力与运气俱佳,31岁时便少年得志,在1981年当选华盛顿州众议员,并连任长达12年。1993年,他以有史最高票数当选华盛顿州第一大县国王县行政长官,后担任八年华盛顿州州长。
  2009年,已近花甲之年的骆家辉又被提名,商务部长一职让他成为继能源部长朱棣文之后,奥巴马内阁的第二位华裔部长。
  “骆家辉懂得‘美国梦’,他令美国梦鲜活起来,”奥巴马说,“因为这个原因,他能与我一道在这个时代继续实现美国梦。”
  
  美国政坛“华裔标杆”
  
  头脑清醒、温和儒雅、善于言辞、待人谦和,骆家辉坚持自由人权,重视少数族裔群体权利保障,在美国有良好的政治声誉。
  有分析人士称,骆家辉的崛起,是华裔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一个标志。美国现有300多万华裔,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2%左右,是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近年来,华裔在美国参政呈现为“三多一高”的新气象:参选者多、得胜者多、投票者多和参政意识普遍提高。
  对华裔家族身份的认同,在骆家辉公开演讲中多次提及,最早为中国人熟悉的是1997年。
  当年10月,履新州长不久,骆家辉便率领华盛顿州政府官员,开启了首次中国之行,行程涉及北京、上海、成都、香港等地,还与时任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朱?基会谈。
  值得一提的是,骆家辉和父母、姐弟等一行10人,回到故乡台山市水步镇吉龙村寻根。依照传统习俗,骆家辉一家磕头上香,祭奠祖先。2006年,骆家辉还出资为吉龙村修建了一条公路。
  “他就像一个摇滚巨星,所到之处受到国家元首般的欢迎,在市场里的人们都能认出他,并走过来和他打招呼。”曾任骆家辉联络主任的罗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彼时曾有记者问及他回中国有何感想,他先说了一句“好极了!”然后说,“我以我的中国血统为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自豪,为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
  在担任华盛顿州州长期间,中国成为华盛顿州第三大贸易伙伴,以该州为基地的星巴克、微软、波音等公司均在中国开展业务,该州更和四川省结成了“姐妹省”。
  2002年,骆家辉签署过一项法案,规定“华盛顿州各级政府的官方文件自当年7月起禁止使用含种族歧视意味的Oriental‘东方人’字眼,全面改用Asian‘亚裔’”。
  在民主党内,骆家辉是一个被誉为“商界专家”的领导人。作为一位华裔,出任第36任商务部长,骆家辉扭转美国经济颓势,处理了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保护了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国家利益。
  据美国《尼尔森报导》透露,尽管骆家辉不会讲普通话,但他却是一位“中国通”,多年来一直在密切地研究中国问题。
  业余时间,《中国日报》和《南华早报》成为骆家辉获取中国信息的主渠道,美国学者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和李侃如的《治理中国》等研究中国的书籍,也被他放在案头翻阅。
  据同僚透露,近20年来,骆家辉去中国次数超过20次,与许多中国官员保持良好私交。
  
  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很多中国人都存有思维定势,认为ABC( American-born 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会天然地对“老家”关照。
  当骆家辉履新驻华大使后,如果中国官员还以如此思维定势打交道,很可能会栽跟头。毫无疑问,骆家辉肯定是首先站在美国,而非中国立场之上。
  一片叫好声外,已有媒体做出预见。《香港经济日报》称,即使顶着 “美国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头衔,骆家辉仍是美国人,捍卫的是美国利益。
  这在骆家辉提名讲话中也能应证:“美国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要以忠诚和满腔热情维护美国的利益。”
  还有更扑朔迷离的分析,奥巴马提名骆家辉的真正动机是“以华制华”。
  骆上任商务部长时,路透社曾撰文设想了这样一番情景:在中美贸易谈判桌的中央,分别就座两侧的两位部长,竟有着同样的黄皮肤和黑眼睛。文章的疑虑是,祖籍中国的美商务部长究竟将更“中国”还是更“美国”?
  骆家辉上任两年多来,这一答案已经比较明晰。
  虽为“知华派”,但骆家辉商务部长任内对华却并不“温和”。过去两年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骆家辉曾明确表示美难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在清洁能源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给予中国压力。
  2009年11月24日,骆家辉主导的美国商务部决定向中国生产的石油工业用管材征收反补贴关税,税率在10.36%至15.78%之间。美国政府数据显示,2008年从中国进口的钢管产品总额为27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对华发动的最大贸易制裁案件。
  在骆家辉的多项对华政策中,最新颖的一项就是所谓的“碳关税”。2009年6月,美国通过《限量及交易法案》和《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两项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这被普遍认为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壁垒,由于高耗能产品多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且“中国制造”所占份额巨大,将对中国出口造成无可挽回的巨额损失。
  今年1月13日出席美中贸易委员会午餐会时,骆家辉重提知识产权:“我们听到了中国领导人用最严厉的措辞谴责知识产权偷盗行为。但是美国和其他国家仍然在诸如医药、生物技术和娱乐等领域因为盗版和知识产权偷盗每年损失几十亿美元。”
  这次不留余地的强硬表态,被美媒认为是“骆家辉就任商务部长以来最严厉的讲话”。
  冷静的观察者认为,对骆家辉不应赋予过度的感情色彩和政治期待。有人拿陆克文作先例。陆克文是个“中国通”,普通话说得很溜,在北大演讲以“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自嘲。可就是这位澳大利亚前总理,遏制中国一点都不客气。
  
  华裔身份是双刃剑
  
  与前任洪博培相比,骆家辉语言上没优势,却更擅长中国事务。
  但是,不管是长着中国面孔的骆家辉,抑或是其他什么人,驻华大使都是看着风光、但“魔鬼在细节中”的差使,它需要不断地磋商、斡旋、调解。
  日前,有记者问骆家辉:“中国血统是否让你们在中美两国交流时获得某种优势?”骆家辉直言不讳回答:“我不清楚华裔身份是否给此次中国之行带来什么优势。我们来中国,代表的是美国、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美国的政策,不会因为谁参与了协商而发生改变。”
  华裔身份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骆家辉华人面孔将让他具有很多的中国听众,甚至赢得更多中国官员的信任;与此同时,一旦言行中出现不利于中国利益情况,势必会被放大,产生比非华裔驻美大使更糟糕影响。
  骆家辉的任命究竟是否有利于中国?美国侨报专栏作者一娴认为,骆家辉熟悉经济商务,过去几年在中国积累起广泛的人脉,以及他的尽管不多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相信有助于以大使身份推动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当然,在其他方面,例如中美军事交流,对台军售等方面,骆家辉之前限于身份少有作为,今后如何发挥作用,还要观察。
  在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看来:骆家辉的政治使命要比他的华裔身份更加重要,从根本上来说,能否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利益将是骆家辉的首要任务。中美关系合作面与竞争面并存,骆家辉的明星光环并不能掩盖中美之间竞争加剧与经贸冲突可能升级的现实。
  理智地观察,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既不必炒作成“华人的胜利”,也不必过分解读为“以华制华”。“可尊敬的对手”,或许是较恰当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