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作用往往是作为一个非经济因素来分析的,在谈到高等教育和经济的关系中几乎没有提到高等教育的结构,讨论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往往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课题,因此讨论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就成文章的立脚点。
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教育并不占有一席之地,然而,20世纪的发展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人力资本理论将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人力作用高度提纯,使之在广泛的经济分析中得以抽象地运用,并由此打开了教育与经济相联系的视窗。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而教育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教育变革的理论,对教育的变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人力资本与教育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点是把教育与经济结合在一起,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发展教育的目标,通过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评价教育,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要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涉及了这样两个主要领域的变革,一是学校结构的变革,包括学校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都要以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为轴心来调整它们各自的坐标,与经济相关的方面被大大强化;二是教育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教育不能孤立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发展,教育极大地参与了生产过程。
这里利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点,借用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优化的论述来定义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结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要素的构成状态。高等教育结构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以及个体结构。宏观结构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主要有层次水平结构、科类与专业结构、形式结构、地区布局结构以及宏观管理结构;微观管理结构指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结构,主要有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师资结构、基础设施结构以及微观管理结构。任何一个动态系统,皆由结构、功能、机制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功能和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功能有一定的结构和机制所决定。因此还用了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来分析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系统的功能,使其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讨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中,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都从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的关系、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很多相关的数量分析的模型,但是很少把教育的发展从结构的问题上来考虑。国内大部分研究都是介绍新经济增长模型,或者引用外国的一些实证资料来论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真正讨论教育结构问题往往是教育学的课题,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沿用产业结构优化的定义来延伸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问题。高等教育的结构跟其他的结构一样,是一个与社会环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与社会其他结构相互作用,发挥自己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结构,可以说,这一结构是由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产业、行业及职业结构的变化,国家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政策、方针和改革措施、人口构成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社会、家长及其子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等等,在某一特定时空条件下,这些因素对科类结构的影响各不相同,就某一因素而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也有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所谓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就是通过研究高等教育各个亚结构变化与社会其他结构(特别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互动关系,调整高等教育各系统各个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其整体功能的目的。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系统的功能,使其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同时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保持本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平衡,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而做到这一点,有赖于系统内各亚结构的合理化。
二、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考虑到论述的问题,我们在此提到的结构优化是沿用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思路,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探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产业间能协调发展,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向着产业的技术结构和产业内部的综合生产率提高的方向演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实现的。以上的概念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联系,这就是,经济发展不能离开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情况的统计与历史分析,指出了经济结构状况和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提出经济结构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之一。
库兹涅茨从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罗斯托采用非均衡动态结构演进分析法,论证了经济增长并不是脱离产业结构而单独发生的经济过程,恰恰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而使其功能不断提高的结果;帕西内蒂认为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帕西内蒂的方法与总量增长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结构变化明显纳入了经济增长的分析中。这是增长理论发展中的一个突破性的进步。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产业结构有不同的整体效益,从而可以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长,而不同速度的经济增长又对产业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这就是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结构优化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也成为结果-功能主义研究的对象。由于高等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比较大的子系统,其组成要素十分复杂且具有不同特性,形成多层次、多种类和非线性结构,产生十分复杂的功能。经常受到关注和探讨的高等教育的结构有:层次(水平)结构、类型结构、形式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科类(专业)结构、财政结构、师资结构、学生结构、教学结构等10种。其中的前5种,通常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研究,可称为宏观结构,而后5种,往往在一所学校的范围内进行分析,可称为微观结构。
在此,我们沿用产业结构优化的定义来延伸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问题。所谓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就是通过研究高等教育各个亚结构变化与社会其他结构(特别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互动关系,调整高等教育各系统各个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其整体功能的目的。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系统的功能,使其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等教育的结构跟其他的结构一样,是一个与社会环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与社会其他结构相互作用,发挥自己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结构,可以说,这一结构是由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产业、行业及职业结构的变化,国家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政策、方针和改革措施、人口构成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社会、家长及其子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等等,在某一特定时空条件下,这些因素对科类结构的影响各不相同,就某一因素而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也有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同时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保持本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平衡,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而做到这一点,有赖于系统内各亚结构的合理化。
(二)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
克拉克•科尔是美国20世纪极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实践家和劳动经济学家。科尔坚持一种多元化巨型大学观,将现代大学描绘为一个具有多重教育目的、多重教育职能、由多个社群构成的新型社会机构,认为高等教育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充分展现其对于个人发展、学术繁荣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动力作用。此外他还具有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认为国际化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高等教育应在立足民族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在他的思想里,我们虽然看不到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直接描述,但是从中能发掘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在我国国内,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杨贤江等教育家就开始探索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联系。古煤先生更率先提出“建立中国教育之经济学”,“以‘经济’为出发点”,“站在经济的立场上观察中国的教育,推论中国的教育”,但他们只是停留在直觉的层面上,没有也无法对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很深入的理论探讨。从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内,国内主流学界及政府层面“沿用苏联教育学原理基调”,均强调“教育这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适应,而不敢妄谈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张铁明,2002),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内一些教育对经济增长存在贡献的思想仍若隐若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存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中。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门研究教育经济学的书籍、文章开始出版,《教育经济学》(厉以宁,1984)的出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厉以宁(1984)开始强调智力投资的生产性问题,最早提出“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能力工资”以及“知识与技能标准分”(厉以宁,1984)等今天看来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属于人力资本范畴的概念。
从这些研究中,涉及到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直接内容很少,但是由他们的研究思想出发,联系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我们能发现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依据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高等教育自身的结构特点,社会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一个合理的优化的高等教育结构对发挥高等教育各方面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需求,而且可以使高校更加灵活有效地利用区域资源,提高投资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但是,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不是静态的,需要不断得到调整与优化,需要在调整优化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科技、文化等具体情况以及高等教育规律等因素的制约,开拓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途径,动态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技术进步所形成的产业关联,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分工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造新需求的。分工和专业化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必然要对劳动力的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科学的发展还是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依赖于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越高,其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就越高,其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不合理的劳动力知识结构会通过制约产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需求因素和工资因素的有序变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等教育正是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知识结构来优化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结构和产业内部的技术结构,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高等教育需求必然是增长的。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着高等教育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高等教育在自身结构优化的过程中给经济提供了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汗清等.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李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5,(3).?
[4]郑爽.克拉克•科尔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