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影响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意义入手,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是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它的发展历史虽然相对较短,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不断扩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展示着无限生命力。据有关统计,2004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46.8%;共招收高职(专科)生237.43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高职(专科)在校生595.65万人,占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44.6%。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不断加快和深入,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人才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五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心理素质对人的其它素质及人的整体素质都有重要影响。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高职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制约,因为各种素质的形成,都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如学生创造意识、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高职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日常生活中,高职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也是常见的。比如,因为某个问题无法解决而引起头疼、过度焦虑;因为思考过度而引起失眠;由于厌恶而引起呕吐;由于失恋,而引起报复仇恨心理等;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的症状。
因此,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现实对高职教育人才的需要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样在众多层次的人才竞争中,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才能以良好的技能和超凡的心理素质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却很不够,既缺少比较权威的机构专门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缺乏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因而,细致、深入地研究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事关当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乃至全民素质的重要任务。
二、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在人的一生中也是关键期。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承认,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变是一个相当艰巨、充满危机的时期。除生理上的发育成熟与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以外,高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完成个人角色的确立以及独立性的形成。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和对事物认识的思维方式。虽然他们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个性趋于定型,但仍有可塑性;智力接近高峰,但尚未定型;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尚需引导;社交需求强烈,但还存在闭锁的心理。因此,在这一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非常渴望心理健康知识,以解决他们在人格发展、社交、价值实现、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此外,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较为复杂,人们面临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其影响将波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涉及到生活中的每个人,自然也包括高职学生。一般来说,高职学院的社会认可程度不高,就业范围相对狭窄,大多数新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使得他们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对人生前途没有过高的期望,而且还要面对如新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等许多问题。如果某些问题处理不当,对其心理发展必然会形成不良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甚至是心理障碍。
因而,高职院校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职学生自觉关心心理健康,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艰巨的任务。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不足
比较起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无论在经费投入、专业人员的数量和水平,还是在研究深度、成果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研究方法上多是采用思辨的方法,调查研究不足;第二,运用问卷进行取样调查时,都是在本校或两所院校取样,范围较小,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第三,研究内容上,只对男生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走读生与住校生、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比较,对其它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不足。此外,分析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大多只注重外部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对其成长过程中特有的内心矛盾冲突的剖析;并且对外部因素的分析比较概括,不够深入,其中分析学校因素时,没有看到中小学乃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或不足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有着直接影响。第四,文献中所提出的教育对策大多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不强。
四、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对心理健康一般水平的高职学生进行适应性心理教育
首先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主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得以开展,主要形式有开设心理选修课程、周期性板报宣传、应时性的专题讲座、校园广播宣传等。健康意识的树立要有层次性,首先是知识层面的宣传,比如对于“心理是什么”、“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等知识的掌握。其次是“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积极程度和对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程度方面的意识培养,对此,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影片等文艺作品的分析等方式加强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在人们学习生活甚至生存中的重大意义。第三是行为层面,主要让学生能表现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思考、行动方面的主动性与坚持性,对此,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为自身或他人的成长成才服务,如让学生进入咨询室做咨询员、开展朋辈辅导等从而树立和优化心理健 康意识。
(二)加强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教育
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要可以通过观察评价自己外貌、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进行自我分析,这种自我分析的纬度主要有过去现在自我比较、同龄人比较、自我与社会要求比较,再结合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对自己的分析更加深入。在了解自我上,指导其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是关键。让学生客观看待自己有缺点,懂得正确与人对比。其次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体验水平,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来增强自己喜欢自己、爱自己的体验,比如学习、工作和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在这些过程中让他们体会自我满意感、价值感和自豪感,也在其中理智对待成败得失,客观看待长短处;通过比如朋辈咨询、个别咨询消除自责、厌恶等自我消极体验,逐渐建立自尊、自爱、自信的积极自我感受。帮助学生有效地控制自我。首先帮助学生根据社会要求和自我特点确立自我目标;其次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自己通过及时自我鼓励、坚持自我监督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遇到困难、挫折、打击、逆境、痛苦时,善于用坚定的信念、伟人的言行、生活中的榜样、生活的哲理来安慰和激励自己,使自己产生同痛苦做斗争的能力和力量。再次,在实现目标后,能充分享受自己的成功,把成功作为追求新的目标的动力。鉴于高职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问题容易自卑的问题,借助阿德勒的自卑理论“自卑感本身本身并不是变态,他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引导每一个学生正确对待自身的自卑感,并用海伦?凯勒等伟人的事迹影响自己超越自己的生命,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让身边同龄朋友的真实故事来打动、激励自己。
(三)进行环境适应性教育
首先指导学生认识新环境的特点,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课程设置和教师;其次让学生学会接受变化,包括同学友谊不如高中深、食堂伙食不佳、上课时间不固定、师生感情不深厚等等变化问题,区别客观变化事实和自己怀旧心理造成的变化感受。再次,需要帮助学生根据新环境特点、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鼓励学生多主动与人打交道、建立新的良好人际关系,消除孤独心理、调整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型学习为研究性学习,从注重考试分数到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最后帮助学生重新确立目标,迎接现实挑战。积极适应教育是使高职学生积极接纳自我、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和竞争,学会消除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学习和有意识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开发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同时还要帮助高职学生学会认识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人际和谐教育是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通过训练,掌握一定交往艺术,勤于与人交往,抛弃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做法,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不依赖别人、不嫉妒别人。社会实践环节更能锻炼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缓解人际关系敏感。人的自我认识来源于两个主要方面: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客观地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进行社会比较,将社会的价值观或实践标准认可作为自己心理的一部分。此外,对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还可以采用心理剧启示法进行辅导。“脚本”源于集体中某成员或家庭的生活,“剧情”着重反映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及问题,常采用“互换角色法”,扮演者往往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其交往对象的感受,旁观者也可参与讨论分析。参与者通过演出,在笑声或情感激发后,往往有所启迪,进而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会调整或修正不良的行为表现。
(四)关注“心理困难”群体。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咨询
心理个别辅导与咨询主要是针对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单独进行的。可以通过电话咨询、来信咨询、网络咨询和面谈咨询四种形式,其中以面谈为主。其程序包括:心理及行为的检测和鉴别;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分析和诊断;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干预和矫治;心理及行为问题的转化和评估等四个环节。团体咨询是根据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活动的形式,解决团体成员面临的发展、适应等方面心理问题的活动过程。它与个别咨询相比,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互动效果好等优点。如对紧张焦虑的学生进行放松训练,对自卑者进行建立自信的训练,对抑郁者进行合理认知训练,对受挫者进行心理承受训练等,从而改善高职学生的生活质量,勇敢地面对自我与现实。
参考文献
[1]王利华,肖凭.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0)
[2]高美华,孔玉芝.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叶海燕.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
[4]秦韬,冯静,田里.重庆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对策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胡凯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6]侯丽萍,张慧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高调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7]何金彩,唐闻捷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