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国行业协会的发展】 三鹿奶粉

  摘要:三鹿奶粉事件又一次暴露出我国行业协会功能残缺的客观现实。它再次告诫我们,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很多情况下,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的关系尚未理清,责任尚不明确,致使我国行业协会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我们深刻反思三鹿奶粉事件,正是为了更深地挖掘其中应有之意,进一步发挥出我国行业协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自律组织,而不仅仅是充当政府的代理人角色。
  关键词:三鹿奶粉;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三聚氰胺;潜规则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A
  
  自2008年9月爆发、且愈演愈烈的三鹿奶粉事件在社会的阵阵谴责声中终于尘埃落定,随着2009年3月4日三鹿集团正式被北京三元收购,拥有60年辉煌历史的三鹿集团也正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很痛心,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民族企业的瞬间消亡,更痛心的在于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高度缺失,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极度漠视。我们很难象,一个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奶粉销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18.26%的知名品牌就这样在我们视线中消失了。它没有败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却死于一个企业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食品质量安全上,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痛定思痛,当我们重新回顾三鹿的发展史时,会发现曾几何时,三鹿集团率先推广“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城乡联合模式,带动了6万多名农户发展奶业走上了致富之路,前些年三鹿集团先后与北京、河南、甘肃、安徽等省市的30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盘活资产18亿以上,使3万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2006年,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一――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更是迈出了国际化目标的关键一步。在这些辉煌经历的背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三鹿严格的质量把关,良好的企业形象才最终确保了它在中国奶制品行业中的霸主地位。时至今日,我们也发现,也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形象的一落千丈,才最终导致了三鹿集团的消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我们深刻反思整个三鹿奶粉事件时,有必要好好思考三鹿集团究竟鹿死谁手,它是为谁而亡,这也许正是我们反思三鹿奶粉事件的最大意义之所在。只不过,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一个重量级民族企业的垮台。
  
  一、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的我国行业协会现状
  
  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让人们对三聚氰胺这个词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国内奶制品企业普遍添加化学原料三聚氰胺以提升奶粉蛋白质含量的行业潜规则现象大白天下。随着国家行政力量的逐步介入,黑幕越揭越大,从三鹿婴幼儿奶粉到22家69个批次的婴幼儿奶粉,再到伊利、蒙牛、光明等品牌的液态奶都发生了食品禁止添加的生物添剂三聚氰胺。我们终于发现,这是一个全行业都存在严重问题的事件,事情发展到这步,已经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沦丧的普通案例了,它演化成一个涉及到整个奶制品行业,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安全事故,它引发了我国奶制品行业近年来一次最大的信誉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党和政府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力求减少三鹿奶粉事件对我国奶粉产业所造成的影响。应该说,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公关”后,我国政府处理和化解危机的能力越来越强了。然而,我们也同样看到,作为整个行业自律组织的行业协会,作为对整个奶制品行业起主要监管作用的奶业协会,在本行业面临空前危机的时候,却能够悄然遁形,消失得无影无踪。在笔者看来,这并非偶然,它恰恰反映出我国行业协会发展长期以来存在的困境,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不明晰
  所谓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它并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系列,而是作为一种民间性质的组织,发挥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行业协会是政府部门由于机构改革被裁并而形成的,协会的主要领导也多由一些退居二线的政府高官和各大企业的老总担任,而占行业协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发言权,往往难于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更别说进行行业内部的自我监管了。很明显,这样的行业协会是缺乏广泛代表性的,它实际上的半官方性质也造成了它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桥梁纽带作用,难以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以三鹿集团为例,其老总田文华即同时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和河北省奶业协会理事长等职务。正是因为行业协会这种角色定位的不明晰、半官方性质,才最终导致了行业协会难以发挥作用。实际上,对于各行业普遍存在的行业潜规则现象,由于缺少必要的发言权,各中小企业即使反对,往往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一些行业协会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只是一小部分大企业的利益,而忽视了广大中小企业。事实上,占行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如果凝聚得好,完全有能力成为各行业协会内部监管的主要力量。
  (二)行业协会的管理混乱、监管不力,相关行业质量标准极不完善
  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理应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的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同样认为,行业协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正是因为其能起到行业内部自我管理的作用,能对各企业内部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它也是我们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基础。但面对本行业内部存在的激烈的恶性竞争,以及由此导致的随意掺加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成为一种潜规则的现实时,我们却没有很好地看到奶业协会作为一个内部自律组织站在全行业利益的高度,来开展及时有效的行动去制止这种全行业都存在的恶性行为。相反,我们的行业协会却集体选择了沉默,这恰恰反映出我国行业协会长期存在的内部管理混乱、监管不力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行业协会的这种沉默与不作为,本身就是对问题的一种纵容,甚至是默许。联想到2009年初再次爆发的广东“注水肉”事件,我们发现,行业潜规则现象甚至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面对种种行业恶习,各行业协会的不作为很明显,违背了其以自律为核心的本质属性与构建初衷,而这种不作为,恰恰是现阶段我国行业协会最真实的写照。另外,我国目前还存在着相关行业标准不健全、不完善的现象。以奶制品为例,我国对牛奶的检测还停留在1984年的标准上,至今尚未更新。也正是因为国内没有准确测定食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方面的标准,针对三聚氰胺等高含氮的非蛋白类物质的检测方面也是空白。所以,在三鹿奶粉事件爆发时,我们的行业协会会显得如此的惊慌失措。
  (三)行业协会的公关危机处理意识严重滞后   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影响的不仅仅是三鹿集团自己,它影响的是整个中国奶制品行业,因为它揭露的是一个行业最敏感,也是最忌讳的行业潜规则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整个奶制品行业的集体形象。此时,也正需要整个行业协会出面进行自我救赎,因为,毕竟行业协会对自己行业内部的运作模式、行业潜规则最为清楚,也知道该如何改过自新,从最关键的内部环节进行自我整顿。然而,也恰恰是在此时,在本行业面临如此重大危机的情况下,我们依旧没有看到行业协会的身影,更别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在整个三鹿奶粉事件中,我们的奶业协会在事前、事中都未发挥让行业自律的作用,而只是在事后进行了反思以及率众企业道歉、协调筹建奶粉事件患儿医疗赔偿基金,这种严重的滞后性,也反映出我国行业协会的工作明显存在着不到位之处。
  
  二、关于重塑我国行业协会本来属性的政策建议
  
  规范而健康的市场经济在秩序层面必须共同接受政府监管、法律干预和行业自律三大约束。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行业自律越来越成为一个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的关键环节,它客观上对我国各行业协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三鹿奶粉事件的集中爆发,不仅揭示了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高度缺失,更暴露了我国行业协会长期存在的管理松散、监管不力等重大问题。温总理在纽约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盛大午宴时曾说过:“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留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影响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我们认为,不仅企业如此,行业更应该如此,行业协会作为各行业内部的自律组织,更应当发挥沟通政府与企业、生产者与经营者、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它理应承担着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监督和行业协调等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协会更应当扮演市场行为的裁判长角色,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就必须真正构建出以自律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行业协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各方面着手:
  1 积极推动现有的行业协会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理顺关系,分清责任,重塑行业协会本来属性。
  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行业自律组织在中国的发育最早是始于晚清,从同业公会、商会再到目前的行业协会,虽然其名称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行业自律却一直作为其核心追求,被一代代传承下来。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的我国行业协会最大的问题即在于自律功能的缺失,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企业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重构行业协会,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要让行业协会真正成为一个自律组织,成为一个社会中介组织,而不是充当“二政府”角色。往往正是由于政企不分,在本行业面临空间危机时,行业协会总是会存在严重的政府依赖思想而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行业协会早已习惯了危机到来时国家行政力量的强势介入,而自己则是处理一些善后工作。
  2 进一步增强行业协会的代表性与权威性,使行业协会成为真正能够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我国行业协会的主要领导常常由退居二线的政府高官和一些大企业老总担任,忽视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利益诉求,所以往往会缺乏代表性和权威性。而实际上,广大中小企业又恰恰是我国行业协会的主体力量。因此,要想重塑行业协会的本来属性,就必须正视和倾听广大中小企业的呼声,积极发挥它们的内部监管作用,在一些决定有关行业协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也要有中小企业家的身影和声音。所以,在对行业协会领导人的推荐上,要慎重,要对其社会活动的经历、学识能力、专业水平作综合考虑,既要能胜任对外宣传,又要能领会贯彻政府对行业的指导性决策和政策理念,特别要能自主地开展协会的内部管理和运作,使其能够真正代表整个协会,能够站在全行业利益的角度上来想问题、作决策。
  3 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并支持行业协会在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能。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了我国行业协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很多人将其看作可有可无的社会中介组织,缺乏权威性,极大地束缚了我国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重塑行业协会的本来属性,就要不断增强行业协会的社会权威性,摆脱人们心中不受重视的思维定势。我国政府应当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审批制度改革和贯彻《行政许可法》,帮助行业协会切实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可以考虑加快立法,尽快研究制定出行业协会的专门性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行业协会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保障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鹿事件已经完结,但它对我们的启示与震撼却依旧强烈。它又一次暴露出我国行业协会功能残缺的客观现实,它再次告诫我们,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责任编辑 曹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