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问世至今已有120多年,这个历史不算悠久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因此而向前提速了一步。因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各国的汽车工业都极具特色。而说到我国曲折而又辉煌的汽车工业发展史,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正是从这里,中国汽车工业的帷幕正式拉开。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在经济恢复、百业待兴的形势下,政府开始着手筹划建立汽车工业。1950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全面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经过1年多的调查研究和多个方案对比,1951年中央决定把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址设在吉林省长春市郊。
1953年7月15日,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基石被安放在厂区中心广场。
“一汽”的建成,表现了中国人民想要大踏步发展工业建设的决心,《新华月报》在1954年1月刊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汽”的建设情况。文中记载:“我国第一座近代的汽车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内由苏联政府帮助和苏联专家直接指导开始兴建的。这个规模巨大的工厂在一九五三年内已完成了五个厂房的建筑工程,并将在今年内以二十四个车间投入生产。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将迅速改变我国交通运输的面貌。”
虽然当时投入的技术力量有限,但工人们的学习热情却异常高涨,这一点从《新华月报》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参加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程的工人由于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电焊工蔡耕小组工人在研究苏联先进焊接经验――前进后退操作法。由于掌握了这个操作法,原需两人二十四小时焊接一个钢板,现在十八小时就能完成了。”而随文配发的多幅图片更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工人们热火朝天开展建设的情景。
在建厂初期,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一汽”以仿苏中型军用载货车为主要产品。仅仅经过3年时间,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命名为“解放”的中型载货汽车,驶下了长龙般的总装线,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58年,在被称为“中国汽车之父”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饶斌的带领下,“一汽”生产出第一辆东风牌国产小轿车,之后又开发出第一辆2.5吨军用越野车,第一辆高级旅游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等。在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红旗高级轿车”就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汽”在五六十年代,汽车产量发展到年产近6万辆左右。以后的几十年中,“一汽”建设了具有80年代水平的总装、焊接和油添3条生产线,组装了一批“奥迪”轿车,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也不断扩大和提高。它不仅为国家生产了大批汽车,而且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培养了大批人才。
1992年7月15日,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39周年之际,“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不同所有制多种形式的企业联合体,其核心企业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作者为本刊编辑)
图一 毛主席给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题字。
图二 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程采用工厂化的施工方法。
图三 电焊工蔡耕小组工人在研究苏联先进焊接经验――前进后退操作法。
图四 为了早日建成祖国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人们冒着严寒的天气,进行冬季施工。
图五 这是苏联1953年出产的最新式掘土机在工作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