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时间 西方极右思潮兴起透视

  挪威一向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富足、平静、风光旖旎的北欧国家,把它与恐怖、暴力联系在一起,实在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但是2011年7月22日,一个叫安德斯•布雷维克的挪威人用血腥杀戮告诉世人,面对极右势力的沉渣泛起,任何国度都难以独善其身。
  
  极右思潮特征
  
  极右思潮是与极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以及暴力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内容是种族优越论。如果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不难发现,当时的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纳粹主义的核心思想与这一思潮一脉相承、异曲同工。这一思潮在轴心国渐成主流,结果是他们共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把历史的镜头往前推,令人称奇的是,二战时的受害国法国早在19世纪竟然是极右思潮的发源地――19世纪初在拿破仑帝国废墟上重建的波旁王朝是当时极右势力的堡垒。二战期间,法国著名的极右组织“法兰西行动”达到鼎盛并在维希政权时与德国纳粹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由此可见,极右思潮在欧洲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二战结束后,随着德意日轴心国的失败,热爱和平的人们对纳粹主义保持高度戒心,通过各种制度性安排对纳粹主义的再次滋生与发展进行制约,纳粹主义受到严重打击,一度难觅踪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极右思潮已经在欧洲销声匿迹,它改头换面,蓄势待发,等待再次崛起。随着欧洲“民主化”改革进程,一些极右翼势力获得机会开始组织政党,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国家政治生活渠道,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纳粹主义有直接联系的传统右翼极端主义政党,如德国国家民主党;一类是与传统纳粹主义保持距离的新兴极右翼政党,如法国国民阵线、瑞典民主党、比利时的弗拉芒集团、丹麦及挪威的进步党等。
  
  二战后欧洲的三次极右思潮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欧亚大陆出现二战后第一次极右风潮。这一时期,东欧大量移民涌向西欧,引起西欧国家以大规模排外为特征的极右活动高潮,其中德国因为靠近东欧,极右团体的排外活动尤其突出,这一时期德国发生了众多暴力排外事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意大利和法国极右组织进入国家政治体系为标志,欧洲国家经历了第二次极右风潮。1994年,由意大利新法西斯党演变而成的意大利全国联盟进入内阁,这是冷战后极右政党首次登上执政“宝座”,整个欧洲为之震惊。法国“国民阵线”于1972年由“法兰西行动”的同盟者勒庞组建。该组织提出“制止野蛮移民”口号,把法国失业归罪于非欧洲裔移民,认为如果法国不推行大胆的生育政策,西方文明将被亚非人口膨胀的浪潮淹没,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1997年,“国民阵线”在勒庞率领下,在议会选举中获得超过15%的选票,成为法国第三大党,使法国政坛形成左、右、极右三足鼎立的政治局势,改变了欧洲政坛长期以来左右两翼轮流坐庄的局面。
  本世纪初,欧洲出现第三次极右风潮并延续至今。海德尔领导的奥地利自由党在2000年选举获胜后上台参政,刮起“海德尔旋风”震动世界并导致欧盟14国的政治制裁。2001年意大利中右集团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上台,极右政党民族联盟和北方联盟进入内阁。2002年法国总统选举,勒庞在首轮投票中获得超过16%选票,将时任总理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一脚踢出竞选舞台,并与希拉克形成角逐之势。此态势逼迫左派政党不得不公开号召投票支持传统右翼希拉克,以避免法国政权落入极右翼之手。即便如此,勒庞在第二轮中仍然斩获17.8%选票,即约550万选民把选票投给了他。
  近年来,极右势力在整个欧洲有蔓延之势。瑞士、奥地利、塞尔维亚、丹麦、挪威和俄罗斯等国,极右势力在立法选举中得票数均曾经超过15%。值得一提的是挪威,面临2011年即将举行的国会选举,该国最大的在野党,也是极右翼组织“进步党”相比几年前已经获得了更多的人气。据最新民调显示,该党支持率已经高达28%,十分接近执政的工党支持率(平均不过30%),极右势力在挪威已经对左翼治国传统构成实际威胁。
  
  极右思潮蔓延的原因
  
  尽管欧洲各国极右势力状况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政治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对外来移民采取排斥乃至仇视的态度;反对社会多元化,反对多元文化融合;要求加强民族主义,反对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事实上,如果观察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能看到极右思潮在一些国家呈现上升态势,虽然情况各异,但是只要细细分析,不难发现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起因。
  首先,欧洲社会在近20年来经历了几次巨大移民潮,与欧洲长期以来经济较为低迷状态下出现的严重失业、犯罪现象相汇合,引起了选民严重不满,使得极右势力有机可乘,把各种严重社会问题归咎于外来移民,从而迎合选民。据民调结果显示,在欧盟有超过60%的人对本地区超过1800万移民包括非法移民表示担忧,认为是他们在抢自己的工作并导致了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显然,极右势力排斥和仇视外来移民的政策符合这部分民众意愿。
   其次,欧洲各主流政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传统左右翼政党在政策上日益趋同,结构不断老化,缺乏治国良策,使部分选民对他们失去信心,而极右势力则长期在野,其批判性口号往往能抓住一些选民的心理,骗取选民信任。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欧洲政坛左右两大政党纷纷修改纲领,努力争取中间选民,其结果是政策趋同,下层选民对此深感失望,一些工人、农民、小工商业者反而倒向极右势力,把选票投给了他们。
   其三,欧洲历史上是种族主义和种族清洗的重要起源地,历史文化传统对现代欧洲政治有着深厚影响。尽管欧洲是现代文明的发祥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现代人类历史上多次发生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清洗活动都与欧洲有关,不能忽视历史在欧洲某些国家一些人头脑中形成固有的种族歧视,极右思潮有历史渊源。
  其四,欧洲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面临比以往历史复杂得多的国际环境,欧盟如何走上新的繁荣道路,新老欧洲如何实现经济、文化融合,如何面对一体化欧洲新的地区安全形势等等,都是困扰欧洲社会的新问题。当人们的困惑尚未找到明确答案时,极右势力抵制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主张确有市场。
  最后,当代欧洲极右势力大多并不反对现代政治体制,他们往往也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参与合法政治活动,其灵活姿态令各国政府对其无可奈何,难以实施打压政策。
  
  潘多拉盒子已经被打开了吗
  
  尽管极右势力在欧洲有所抬头,但是还不能说它已经达到泛滥程度,这是因为在欧洲当前政治环境下极右势力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
  其一,欧洲已经不可逆转地加入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进程,利益已经将各国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极右势力关于反对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政策主张不符合历史潮流。
  其二,欧洲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离不开移民,这是由欧洲人口结构决定的现实,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高端人才将是世界各国政府趋之若鹜的选择,极右势力反对移民的主张只能蒙蔽一时不能欺骗一世。
   其三,战后民主化建设已经使欧洲社会形成了多元化文化,民众的民主意识和现代意识大大提高,不会允许极右思潮再次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主流,每次极右势力在政治上取得“胜利”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更广泛范围的抗议示威行动说明了这一点。
   尤其是,欧洲各国政治家已经意识到与极右势力作斗争的必要性和困难性,也大体找到了与极右势力作斗争的方法,那就是大力解决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