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共和国六十华诞首都阅兵的钢铁洪流中,行进着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她穿越井冈烽火,历经长征天险,抗日硝烟,决战辽沈、平津,浴血朝鲜战场……她,就是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红军团”, 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这个部队不愧为红军“第一团”的称号,战争年代他们能征善战,和平时期忠于职守,几十年转战南北,打出了“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连”、“功臣神炮连”、“密云尖刀连”、“穿插英雄营”等数十个英雄群体。这支我党最早掌握的武装力量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功勋卓著。
昨日辉煌
“红一团”诞生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是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史称“红一团”,是人民解放军历史最久的部队之一。
“红一团”在长期的战斗历程中,创造了辉煌业绩,为民族的解放,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下,“红一团”为点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熊熊烈火,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东拼西杀。在艰苦卓绝的五次反“围剿”中,“红一团”以鲜血和生命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赢得了“牺牲决胜团”的称誉。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红一团”担任中央红军开路先锋,血战湘江,飞越乌江,抢渡大渡河,一路锐不可挡,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首战平型关,激战黄土岭,血战狼牙山,转战易、涞、灵,名扬中外。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在第四野战军的战斗序列里,先后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而后奉命南征,追歼残敌,跨越冀、豫、鄂、湘、赣五省。全国解放后,他们继续发扬红军部队的光荣传统,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勇立新军事变革潮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捍卫祖国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新的贡献。
今日雄风
“红一团”,一个名扬天下的称号,一支英雄辈出的铁打的团队。走出了战火硝烟,“红一团”的战旗依然火红。我军建设新时期,该团连续11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夺得金牌400余枚,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多次被军区和总部评为“先进团党委”、“从严治军先进单位”……
是什么让她永葆青春,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国庆六十周年前夕,记者走进这个团队,探寻这支英雄团队之所以不断前进的红色基因。
“历史传承的荣誉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源动力。”在采访中,政委杨宏斌把记者带到该团的励志园。记者看到,园里有一座由五支矗立的步枪组成的雕塑。杨政委告诉记者,中间那支枪代表的是“红一团”,其余的四支枪代表它的四个英雄连队,分别是“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连”、“功臣炮连”和“密云尖刀连”。“这五个英雄集体的称号,是由无数先烈的鲜血铸造而成的,把这份无尚的荣誉传递下去,铸就新的辉煌,是每一名‘红一团’人的光荣使命。”杨政委告诉记者,“红一团”的这种荣誉意识已经融入了每一名官兵的一言一行当中,潜移默化,代代相传。
来到“狼牙山五壮士连”营房后侧,一片紫荆花树郁郁葱葱。“这是连队官兵们自己种下的‘金牌林’。”杨政委向笔者介绍,在这个连队,只有在各种比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官兵才可以在这里种下一棵紫荆花树,并在树上的铝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把自己的业绩永远留在这个连队。每一名留下名字的官兵,无论离开连队多久,只要再次回来,都会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荣誉,融化在“红一团”官兵的血脉中,渗透在这个团队的灵魂里。
最近种下“金牌树”的是在今年4月全军军事三项竞赛中夺得手榴弹投掷单项金牌的彝族小伙子吉勾日且。 “当时训练十分艰苦,胳膊肿得发亮,肩膀根本抬不起来,我也有过偷懒的念头。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红一团’战士,绝不能给团队丢人,不能给先烈抹黑,就又忍着疼痛练了起来。”小伙子回忆训练情景时动情地说。
军人生来为打赢,战场上的胜利才是军人最大的荣誉。“红一团”的官兵牢牢记住这一点,在他们身上始终洋溢着敢打必胜的激情和自信。不管是赛场、考场还是演练场,他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为实战需要。
来到该团训练场,记者看到,在40℃的高温下,100多名全副武装的官兵冒着酷热,分成若干个作战小组,在火力分队的掩护下,时而以一字队形,时而按交替跃进的方式,沿沙滩向500米外的高地展开攻击,这一个战术课目,一个上午,他们就反复练了12遍,严格施训,精益求精,训练结束后,所有官兵的身上都像入水浸了一般。
“及格不算数,良好才起步,得了第一还要创纪录。”在“红一团”,官兵们从来没有满足于训练达标、考核过“关”,而是紧盯战场,不断摔打磨练。他们借鉴外军的“魔鬼训练法”,展开了“极限训练”,一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每年八九月份,团里都要将部队拉到环境生疏的野外驻训。官兵吃在露天,住在帐篷,训在野外,在不同地形、天候下反复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术技术。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仅仅追求传统的环数、米数、秒数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红一团”的官兵知道,现代化步兵不仅要练就坚强的意志和硬朗的体魄,更需要掌握高科技知识和信息作战技术。他们展开了对复杂环境下火力打击、信息防护、技术保障等课题的研究,修改完善训练方案,先后创新总结出10多种实在管用的训练方法和路子。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特点,他们对训练任务、训练准备、训练实施、训练考评、训练保障等环节,依法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和严格的管理,不放过训练的每一课目、每一阶段。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力地推动了部队的训练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该团在部队建设和军事训练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愈加激励着官兵们不断前进。
边金勇是“红一团”第一位硕士连长。他编写的《“关键点控制理论”在步兵作战分队作战中的应用研究》在全团推广后,分队的作战能力大幅提高。上级配发某型信息导航系统,他三天没合眼把新系统技术性能琢磨个透,研究出受电磁干扰时系统紧急避扰的5种方法。边连长还带领连队“攻关小组”对系统的训练配套、组训方法和作战协同进行了探索,使新装备很快形成了战斗力。
“团队的转型就如同一场战争,我们每攻克一个难题就有如打赢一场战斗,使命艰巨,任务光荣。”杨政委告诉笔者,“红一团”的全体官兵都和边金勇一样,以高昂的使命意识和荣誉意识投入到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去,用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迎接挑战。
如今,该团已建立了一整套现代野战通信方式和手段,利用国防网络系统、接力车、卫星接收站等现代化通信装备,与各军兵种联合组网,实现了异地同步,野固结合,图文并传的目的,使上级的命令、敌情、战场动态能在瞬间传送接收,大大提高部队一体化作战能力。他们还在现有装备技术上,研究开发利用某先进技术无线组网,不但将提高传输速率、图文的质量,而且将基层营连也纳入到通信网络中。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团也十分注重提升官兵的“软件”。他们围绕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目标,清理旧思想、树立新观念;通过函授、自考、送学等方式,升级官兵们的学历;开展学习新知识、熟悉新装备、掌握新技能的活动,全面发展官兵的智能、技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网上对抗训练,大大提高了官兵掌握应用高技术装备的能力。
对于打赢的执着追求,对于荣誉的热切渴望,成为部队训练转型、官兵素质提高的催化剂。今年初,在集团军组织的演练中,在该团“中军帐”内屏前点兵,战场态势尽收眼底;鼠标轻点,全团将士瞬间得令,如猛虎下山一般,把信息化条件下的步兵战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练结束后,该团的表现得到了各级首长的肯定,而团长杨勇的话发人深省:“单个现代步兵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整个作战链条上的一个节点,需要具备打击与爆破、观察与报知、运动与防护等多种能力。目前我们面对的困难和考验还非常多,绝不能满足现有的成绩,要继续积极创新训练模式,用实战标准检验部队,努力打造出信息化时代的打赢尖兵,无愧于‘红一团’的荣誉。”
在继承中发展,在忧患中创新。抚今追昔,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中国武装革命斗争的全过程,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先后参加了300多次战斗,涌现出了全国战斗英雄符竹庭、杨得志、李万余等一大批英模单位和个人,培养出了1名元帅、150余名将军并有2000多名官兵为国捐躯的“红一团”,在新的长征中将永续红军精神,让荣誉之树常青。
带兵感言
荣誉是军人永不枯竭的动力之源
“红一团”政委杨宏斌:
不是每一支部队都能拥有“红一团”这样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荣誉史,也不是每一名官兵都能拥有“英雄传人”这个享有莫大殊荣的称谓,但每一支部队从他诞生之日起就必将伴随着成绩与荣誉。荣誉是历史的总结,珍惜荣誉能够让一支部队重视自身价值,能够让每一名官兵懂得自强自爱;创造新的荣誉是现实的目标――能否达到并超越前辈们所取得的成绩无疑是当下我们每一支部队,每一名官兵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荣誉又是指引未来的向导。时代在进步,部队的工作内容也在创新,也许我们不用去吃那份爬雪山、过草地的苦,也许我们不会再勒紧裤腰带干革命,但前辈们取得荣誉的那种精神、气节、斗志永远值得后来人敬仰、崇拜和学习。珍惜荣誉吧!你会发现,这是激励你、指引你永远向前的一个永不枯竭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