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评论对公民公共精神的培养] 新闻评论200字

  【摘要】新闻评论是针对变动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及时或适时发表的宣传性、意见性等信息,它是公众意见的表达方式。面对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新闻评论来实现公共精神的理性表达,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社论为例,探讨新闻评论如何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闻评论 公共领域 公共精神
  
  1998年,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访问中国时说:“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①在我国社会民主氛围日渐浓厚,公众民主意识日渐高涨的情况下,公众在公共领域中行使话语表达与舆论监督,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个公共领域需要通过具有公共精神的新闻评论进行理性的引导公众意见的表达,协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南方都市报》社论版为例,其新闻评论发挥的公共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尤其表现在政治参与意识,即公民关注公共事务,监督权力运作,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我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意识而言,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参与意识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公民通过参政、议政、选举、监督、依法维权等一系列活动,对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民主意识、权力意识、法律意识等明显增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民的平等意识、规范意识和理性意识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②在现实生活中,经济飞速发展使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多元意见的碰撞,都需要新闻评论正确引导公众。
  新闻评论担当了培养公民公共精神的重任。如《南方都市报》2010年11月2日的评论《调整收入分配重在还富于民》指出,中国未来的新型发展模式可简短地归并为三点:修养生息、还权于民,还富于民。通过公共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等措施来实现公民收入的合理调整和经济的增长。而公众对中国公共服务的评价与监督正是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再如12月29日的社论《公车改革就是要削减既得利益》,这篇评论的论题关注了公务用车改革的问题,文中提出,公众对于耗费公帑无数的公车意见很大,对于为了治理拥堵而提出的公车改革只有是着眼于削减公车使用中受益群体的利益,那么改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这两篇评论的论题都关注当下公众对于政府政策制定以及公共服务问题的意见表达,体现了公众主体的参与意识,对培养公众的公共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表达公民的利益诉求
  伴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在利益的重新分配与调整中,出现了利益多元化的趋势,促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诉求欲望。公民通常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来表达及交流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攸关公共利益,与人们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能够被人们所感知或体验的客观发生的社会事实。比如物价问题、房价、就业、社会医疗保险、医药、反腐倡廉等等。这些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往往属于热点问题,也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引导公民理性地应对这些社会问题,就成为新闻评论的重点。在寻求妥善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方面,新闻评论往往发挥着公共精神,找到各方利益的一致点,帮助公民进行理性地表达。
  如12月3日的社论《菜价涨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就是针对当前菜价飞涨现象,公众现阶段承受的收入增长乏力和物价上涨太快的双重阻击而评。同月9日的社论《多数家庭买不起房提醒调控勿放松》,作者指出,从居民收入与房价比来看,“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多数民众的购买能力”、“中国多数家庭买不起房”。文章提醒政府,必须拿出真正有威力的一系列的调控办法与措施,来解决公民购房难的现实问题。14日的《城市治堵追求效率更要求取公平》社论则是根据当前交通拥堵现象治理方案而征求民意的评论。这些评论的论题无一例外都关注着公众现实的利益诉求,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三、合理引导公共舆论
  舆论,它是社会群体对某种事件或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与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舆论在任何时候总有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唯物与唯心、辩证与僵化之分。“它虽然不具有硬控制的强制作用,但它能与社会的政治力量、法律力量配合,共同发挥调节社会、规范人们行动的作用。有时,舆论甚至可以发挥政治、法律等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具有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③一定的社会舆论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新闻评论则是一定的社会舆论的文字表现形式。新闻评论在公共领域中能够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等发表议论,能及时迅速广泛的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意愿,从而合理的引导公共舆论,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的作用,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如11月11日的社论《有效监督权力重在公民参与》指出,“公民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公民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愿意积极行使“公民四权”。公民是直接利益相关者,公民参与监督公权力的运作过程,既有积极性又是法定权利。12月19日的社论《必须警惕腐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警示腐败已经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危险,起码在某一些人群心中,官员及其亲属享有特权和特殊利益,公职人员生活富奢、动辄身家天文数字,似乎变得司空见惯,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在愤怒之余开始用羡慕的眼光旁观和努力。进而提出,“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从观念上不再回避,是下一步催生和启动权力健康运行之道的必要前提。这时,新闻评论在公共领域对于合理引导公共舆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新闻评论作为人民群众的公共话语平台,是人们思想、观念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表达公民的利益诉求、合理引导公共舆论,树立起了新闻评论的公共精神,这不仅仅是新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①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125
  ②刘杰:《执政党与执政文明》,时事出版社,2006:341
  ③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2
  (作者:湖北大学09级传播学学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