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桥山,泱泱沮水。每年清明,炎黄子孙都会将目光聚集在陕西黄陵。 《后汉书》中载:“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对祖先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祖更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五千年前,黄帝率领先民统一了华夏部落,开启了中华文明。拜谒黄帝陵,是寻找精神家园最初的支点。为了弘扬黄帝精神,缅怀始祖功德,祭祀轩辕黄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从古至今持续不断。
“庚寅年黄帝陵清明祭祖”活动,从4月1日至7日,举办了包括黄帝陵祭祖典礼、“中华神天鼎”安放仪式、“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栽植炎黄子孙林等多项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华海外联谊会会长杜青林,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等及众多海内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到黄帝陵参加了公祭典礼。
陕西卫视、北京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联合直播本次典礼,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等诸多媒体也进行了适时插播。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西部网、千龙网等全国60家网络媒体,也通过互联网平台联合向全球直播典礼盛况。
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中华民族自古在遇有重大庆典必铸鼎,祭告先祖的传统。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4月4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世界客属总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中国公共关系研究总会、联合黄帝陵基金会、黄陵县政府等单位举办的全球华人敬献“中华神天鼎”仪式,在黄陵县桥山轩辕庙前湖心岛隆重举行。在漫山飘舞的彩旗中,被红纱布遮住的巨鼎显得更加引人瞩目。世界客属总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会长黎国威宣读了“中华神天鼎”铭文,以此表达全球华人祈国之昌隆、民之安康。随后,与会嘉宾进行了揭幕仪式。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里程碑,“神舟七号”是现代中国科技文明的又一里程碑。据了解,本次安放的“中华神天鼎”由邀游太空后回收的“神七”残骸和青铜作为材料铸造而成,古老的中华文化与新世纪科技的完美融合。既承载了中华文明,又聚集了宇宙能量和信息,象征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故名“中华神天鼎”。中华神天鼎采用中华青铜器时代著名的“大克鼎”造型,圆腹、两耳、三足鼎立,雄浑厚重、端庄古朴、气质伟岸。“神天”二字取“神七飞天”之意,鼎重约6吨,高3.5米,寓自三皇五帝开始,中华文明传承不息。鼎口直径2,010米,寓鼎铸成于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新历史时期。鼎座高0.9米,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呈正方形。下部由3个台阶组成,每个台阶高0.09米。寓九五之尊,天圆地方、福吉甲方。正面以回归“神七”材料浇铸金文鼎名“中华神天鼎”,左右面分别篆铸“鼎成龙升”、“鼎立和谐”,背面篆铸“华夏情民族魂”。鼎台则镶嵌有“神七”3位航天英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的亲笔签名及代表全球华人恭献神鼎者的芳名。
在活动现场,“中华神天鼎”的设计师卢银涛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说,“古代铸鼎,是为了敬以香火,以乘先人之灵气,富其生活。牢其基业,昌其事业。旺其家族。今天盛世铸鼎,是为传承五千年伟大的黄帝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当被问及创作时有何灵感,卢银涛笑着说:“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更凝聚着全球华人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整个设计制作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磕绊!”作为当代青铜文化复兴的领军人物,卢银涛被称为“中国鼎王”。他先后设计完成了46个项目50尊鼎,其中经他设计、研铸的“世纪宝鼎”1995年作为国礼由江泽民主席赠送给联合国。
巨龙腾飞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月5日9时50分,“庚寅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轩辕庙祭祀大院隆重举行。现场击鼓34响,代表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崇敬先祖的心声:鸣钟9响,则象征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最高礼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的代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1万多人出席公祭典礼,并敬献花篮。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恭读了祭文,表达海内外炎黄子孙对先祖的缅怀。并将秉承先祖遗风,共谋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共同心愿。“大哉我祖,肇启鸿蒙,修德振武,韶德懿行。兴文字。创法度,丽九天而垂象:教稼穑,工算数,昭万世以腾文……60年自强不息。国运新天。保增长万众同心,再克时艰:倡公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西部开发,赓续新篇:两岸三通,同胞欢颜:自主外交,和谐为先。转变方式,布局谋篇,开中华振兴新元:缵承远祖,奋发踔厉,建神州福祚绵延……告慰吾祖,永兹瑞康。伏惟尚飨!”万名中华儿女怀着赤诚之心向黄帝像行三鞠躬礼。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百名来自陕西省小天鹅艺术团的儿童齐声咏颂起《中华和谐赋》,“岁次庚寅,节届清明。百卉争荣,万象更新。中华儿女,肃穆诚敬,击鼓献赋,祈福于桥陵……煌煌天地人,彪炳日月星。呵护生态,珍惜环境。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民尽其才,物适其用。”字字清晰,句句清澈,天籁般的童声汇聚成心灵的祈福,响彻大地,久久不能散去。那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歌颂祖国新成就、祈福祖国的未来和谐美好的心声。
10时20分,公祭典礼进入“乐舞告祭”。黄帝陵的祭祀乐舞是“中华第一祭祀乐舞”,分3个乐章,即《序礼》、《上篇?云门》、《下篇?龙纪》,表演人数近千人,整个场面气势恢弘。是公祭中最精彩的部分。《序礼》是依据典籍记载的祭祀黄帝的乐舞而创作的告祭新形态,庄穆、雄浑、润心、激扬,其中由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为黄帝陵写的祭文被谱写成一首庄穆、深情的礼仪歌曲在《序礼》中唱颂,营造出一个大气恢弘的现代典礼气氛。“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寥寥32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感恩追思之情。《上篇?云门》借鉴汉唐乐舞祭祀黄帝的乐舞形态。演员们身穿象征“云”的服饰,飘逸起舞。通过《瑞云》、《百谷》、《耒耜》、《桑蚕》4段珠联璧合的演绎,表现黄帝“以云为纪”、“以土为德”开启华夏农耕文明,造福万世的高天厚德。《下篇-龙纪》以“龙”“凤”为符号。把“龙腾中华”与“龙驭桥山”相融合。表演尾声,舞蹈演员缓缓退居两侧,这时一条黄色巨龙轻摆身躯,环绕殿前,飞身一跃,直追苍穹。现场人们不禁欢呼起来,纷纷仰望天空,向祖先神灵致以默默的祈祝。这条巨龙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在黄帝精神的鼓舞下 共同谱写和谐中国的宏大主题。公祭典礼结束后,人们纷纷前往陵前焚香祭拜,缅怀先祖。
海内外华人同根同源血浓于水
今年的祭祀典礼,吸引了数千名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他们中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大家远道而来就是为了祭拜怀念共同的人文始祖。“兴奋”、“缅怀”、“传承”成为当天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在祭祀方阵中。“台湾陕西秦商会”的旗帜分外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血脉在陕西,还因为其中的许多人依旧说着一口浓郁的陕西腔。会长王广生的老家在陕西汉中,目前在祖国大陆创办了学校,开办了工厂,他动情地说:“我这口陕西腔几十年来是一点也没变,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的骨肉感情在这里,所以每年我都要回来看看。”
代表团中年龄最长的台湾书法家,已是88岁高龄的郑隆炎老先生告诉记者,近20年来,他几乎年年都要来拜祭黄帝陵。每次来感受都不一样,越来越领悟了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含义。
曾任台北市立美术馆负责人的台胞苏瑞屏说,“我来大陆很多次了,每年的变化都很大,祖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兵马俑、黄帝陵……这些都是真真切切、亲眼所见,让我有太多的感动,感到两岸在文化上是一体的,让人由衷地热爱中华文化。希望两岸加强文化交流,希望两岸的年轻人共同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来自台北艺术大学二年级的罗曼君是第一次来陕西,陕西的“好气候、好风景、深厚人文素养”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祭拜的氛围很庄重,是她这次陕西之行最期待的内容。罗曼君的外公是陕西人。叮嘱她“要好好记录。回来向我汇报”,所以她拍摄了很多照片,也准备放到博客上和朋友们分享。
此外,“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于4月2日至5日在西安举行。著名学者张岂之、朱汉民、刘源俊、范力舟、张茂泽等参加研讨会,与会者围绕清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感恩与社会和谐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邮政的《清明节》特种邮票首发式也在黄帝陵举行。《清明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3枚邮票的画面分别为祭祖、踏青、插柳。生动表现了中国清明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发展,是继《中秋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之后的第五套以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材的特种邮票。
中华和谐赋
岁次庚寅,节届清明。百卉争荣,万象更新。中华儿女,肃穆诚敬,击鼓献赋,祈福于桥陵。
伏惟我祖,肇启文明。仰观宇宙,俯察品种。功德五千载,和谐铸传统。天人之和,敬畏自然之神明:群己之和,维系社会之稳定;民族之和。促进邦国之振兴:宗教之和,弘扬世界之安宁。煌煌天地人,彪炳日月星。呵护生态。珍惜环境。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民尽其才,物适其用。望今日禹甸,又沐春风。金鸡唱晓。百鸟和鸣。木欣欣以放歌,泉涓涓而欢腾。淑气盎然,雅韵恢弘。昂首奋进,锦绣前程。
沮水泱泱,襟江河以朝宗;桥山苍苍。领山岳以包容。击鼓以吟诵兮,和声悠长。鉴往以知来兮,走向辉煌。千秋始祖,永祜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