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器物_对物小器,对人开通

  对观光客来说,“荷兰”所代表的是风车、郁金香与木屐;稍微用心的人,会发现脚踏车、运河、水坝才是比较真实的荷兰;如果住上一段时间,可能会觉得这里的人既小器又开通,制度虽上轨道但是效率不彰,尤其是语文让人不易捉摸与无可奈何。
   小器与开通怎么会凑在一起的?我们学习英文时,讲到俚语有“Go Dutch”这么一句话,意思是“照荷兰的办法”,就是吃饭(包括喝茶、喝咖啡)付费时,必须“各付各的”。荷兰人不像我们那么好客,遇到新认识的朋友,第一次是请到家中喝一杯咖啡,吃两三片糕饼;第二次是请他来家里喝些啤酒或饮料;如果这两次的印象不错,相谈甚欢,那么第三次才会正式请他来家中吃晚饭。接受这种邀请时,一定要记得两件事:一是赴宴时必须带礼物,通常是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或一瓶酒;二是用餐后必须想办法早些回请,礼尚往来,否则会招来嘲笑。
  小器如果与节俭搭配,那么可以算是美德;不过,小器如果变成斤斤计较,甚至志在图利,就乏善可陈了。荷兰人是天生的商人,所有旧的家具用品都舍不得丢,等待时机再转售于人。且以我的经验为例说明。我在莱顿大学附近的民房借住,房东的儿子卡洛住在楼下,我住二楼以及阁楼。卡洛是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个子高大,合乎荷兰男人平均身高一百八十八厘米的标准。我到的第一天,卡洛请我喝咖啡,闲谈时他主动问我需不需要脚踏车。我早就听说脚踏车是一般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有计划要买一辆二手货,卡洛立即说他正好要前往俄罗斯工作一段时间,可以把车让给我。他开价合台币两千多元,我初来乍到,与人为善,便一口答应。他立刻带我去附近的民营车库看车,并让我试骑,情况还不错。
  隔了一星期, 房东太太造访,并邀请我去她在附近的家里吃饭。我准备了应有的礼物,依约而至。席间随意聊天,气氛融洽,最后房东太太说:“卡洛的俄罗斯之行可能要延后,我家还有一辆多余的脚踏车,就以同样价格卖给你吧!”刚吃完人家的晚饭,我怎能多问细节呢?于是在天色昏暗中,她牵出一辆脚踏车让我带回去。第二天一早我付钱给卡洛。到了周末,我骑车去看一位同事,发现这辆车还可以骑,不过有一些缺点:一、车灯坏了;二、没有装锁;三、车铃有些故障;四、前胎很快就没气。既然钱都付了,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何况我与卡洛同一个大门进出,常常见面,总要维持友好的关系啊!
  那么,小器与开通有什么关系呢?小器的人只顾自己,不喜欢受别人左右,同样的,也不愿意“多管闲事”。于是,大家不妨自由自在,形成互不干扰的风气,结果就变成开通了。荷兰人经常宣称他们没有种族或宗教文化上的歧视问题,即使对娼妓也抱着明理的态度。至于各国担心的毒品,大致分为两种,一淡一浓;荷兰对淡的并不禁止,对浓的则是公开禁止,私下又从宽处理。他们的开通有些太过头,譬如对于罪犯,常视之为“社会败坏之下的牺牲品”,有些人甚至主张罪犯在本质上是个生病的人,他们需要的是治疗而不是惩罚。于是监狱像是疗养院或重建院,想尽办法帮助犯人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大体说来,荷兰社会非常稳定,人们喜欢讨论、乐于辩论,但是对结论较无兴趣;他们对什么事都有意见,有时是为了说话而说话。有一个典型的笑话是:“冬日下午,约翰向同事彼得叙述他对某一件事的看法;谈了半小时后,他说:‘彼得,你接着说一下,我的手太冷了。’”几个人在一起,如果没有话说,不是太安静了吗?话说多了自然会有抱怨、批评、抗议的习惯,但是又不会诉诸暴力,反而对任何东西都比较不会太主观、太武断。由此观之,小器与开通反而很合乎民主自由社会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