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27岁的苏联《真理报》记者弗谢沃洛德?奥夫钦尼科夫来到中国。周恩来知道他精通中文,便笑着对他说:“你的名字太长了, 应当简化一下,不如叫欧福钦――欧洲的欧、幸福的福、钦佩的钦。”奥夫钦尼科夫欣然接受。
戈尔巴乔夫1989年5月访华时,欧福钦作为负责参与起草相关文件的专家,再次来到中国。
85岁的邓小平与58岁的戈尔巴乔夫举行会晤,欧福钦回忆:我听到戈尔巴乔夫对邓小平说:‘我们应当用推土机把这个陈旧的共产主义政治体系推平,然后所有改革才能够进行下去,否则所有一切都将掉进沙堆里。’”
对此,邓小平回答道:“现在我们和您正行驶在一条乡间土路,也就是计划经济。它是坑坑洼洼的,但已经被车轧平了。而右边有一条高速公路,也就是市场经济。我们需要从现在这条路转向那条路。为了能够转过去,必须牢牢掌握方向盘,而您建议去掉方向控制!那么,您怎么将汽车从这条道路转向另外一条呢?”
欧福钦说:“我觉得,邓小平很睿智,因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尤其需要国家调控。可惜的是,苏联70年间,我们没有保存全国人民辛苦创建的财富。”
(摘自《老年生活报》200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