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切除,功能照常 脑、肝、肺、肾和胃肠,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有时为了挽救生命却又必须把它们切掉一部分或一大半。切掉一个病肾,仅余的另一个肾可以胜任原有的全部泌尿功能;切除大半个胃,仍可完成消化的任务;剪掉一截小肠就更不在话下了;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脑,也可以切掉一块而无损于智力。十几年前,云南省有个病人切去整整半个大脑,现在仍能工作。
人体大多数器官具有很大的潜在能力,所以切去一些之后,余下的部分仍足够承担起原有的全部工作,这种潜力称为代偿能力。
全部切除无影响
有没有可以全部切除而无碍生命的器官呢?有。
对于不受孕的女性来说,子宫和乳房都可以整个切除而无损于孕育以外的人体机能。
我们熟知的扁桃体,是一种淋巴组织。扁桃体常发炎可引起风湿病和肾炎,所以欧洲人过去喜欢从小就把它割掉。现在了解淋巴组织具有抗病的免疫功能,因此不再预防性地切除了。不过扁桃体只是人体淋巴组织中极小的一部分,当反复发炎时,仍应该切除,这时整体的免疫功能并无太大影响。
免疫器官中最大的要算脾脏了,但没有脾脏的人也能很好地生活。在幼年时期切掉脾脏对免疫力会有点影响,所以学龄以前的儿童除非必要,最好不做脾切除手术。
胆囊是个消化器官,有病时也可以整个切掉。
阑尾作为一个消化器官,从比较解剖学角度来说,其功能处于退化的过程中,也许若干年后人就没有阑尾了。
修理和更换皆可
心脏是维持生命的首要器官,人们不可一刻无它。如果心脏损坏了,就需要“修理”和更换。心脏像个唧筒,装有4只单向流通的“阀门”,迫使血液向一定方向进出流动。这些“阀门”在解剖学上叫做瓣膜。瓣膜坏了可以修补,修不好时还可以拿掉它,换上人造或动物的瓣膜。如果整个心脏都坏得无法工作而又不能修补时,还可以干脆换一个。完好的心脏是从新鲜尸体上取下来的,世界上已有不少借助别人心脏生活下来的“换心人”,非洲有位牙科医生换了心脏之后还能参加足球赛!现在,人造的心脏也在研究之中。
可以更换的器官还有肾脏。由孪生子提供的肾脏最容易移植成功,但这种机会太稀少了。“人工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肾脏的功用。过去,“人工肾”的体积太大,只能放在医院里。切除了肾脏的病人,每隔几天去医院“租用”几个小时,以排泄体内积存的废物。近年人工肾技术大有进步,病人可以在晚上睡在床上享用人工肾,白天照常上班工作。据说还有微型的人工肾,带着它甚至可以环球旅行。
血液和骨髓历来被认为是人体的精华,但也可以更换。输血是人们早就熟知的,输骨髓则是一项崭新的技术,许多严重的血液病可通过移植骨髓而获救。上海某医院曾给一个丧失了生血能力的儿童移植了他姐姐的骨髓,获得成功。
借用亦无妨
还有一些可以借用的器官。食道癌病人切掉患癌的食管以后,可以用自己的一段小肠来代替缺失的食管。烧伤病人的创面容易沾染细菌而化脓,必须用皮肤薄片来覆盖。但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自己往往没有足够完好的皮肤,那就只好向别处去“借”了。除了向健康人借之外,还可借用鸡皮。鸡皮在人身上长不牢,移植半个月左右就要萎缩脱落,但此时病人的创伤已可愈合,无需再靠鸡皮来保护。
不过人体也有一个置换不得的“禁区”,就是大脑。这倒不是由于技术困难,问题在于社会因素方面,人换了大脑,他原来的记忆、思维方法和生活经历都会消失,代替的是换入的另一个大脑主人的社会经历。那么他应该算是原来的张三,还是献脑的李四呢?原来的社会关系,包括职业、婚姻和家庭关系如何处置为好呢?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足以让人们争论许多年。但无论如何,实验性的换头术看来迟早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