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感悟篇一:感性同学毕业感言
感性同学毕业感言
为大家推荐下同学的毕业感言,请欣赏 没了朋友的陪伴,才发现,
原来我的生活是如此的颓废不堪。
也许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认真审视自己,从新做人。 心情失落的时候,笔尖就发涩,
因为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是多余的。
独自用感情的弦弹奏伤离别的人太过感性。 还是笑着说再见吧。
朋友们,你们的阳光曾照耀我。
谢谢!再见。
感性,感悟篇二:交友之深刻感悟
倘若没有朋友,世界就会变得不可爱。谁不懂得友谊,谁就不会生活。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同别人的友谊。一个人一旦获得了友谊,困难与痛苦就会成倍地缩小,快乐与幸福就会成倍地增加。以上所言,是关于友谊的一些名言警句。根多不易翻,友多不易倒。根多易吸收营养,友多易得到帮助。朋友就是靠山,朋友就是胆量,朋友就是力量。友到用时方恨少,敌到防时方恨多。这些是我对交友重要性的感言。交友固然很重要,但绝不能滥交。滥交的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滥交的原因多是由于不懂得交友的原则和方法。下边所述,主要就是笔者关于交友之原则和方法的一些感悟,同时也介绍一些有关交友的其他问题。
【友多不一定就好】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意即朋友交得越多越好。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因为:一、品行不良的朋友,越交得多越坏,会使你的路越走越少。二、交往可以产生朋友,也可产生敌人。
【交友要门当户对】过去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我认为交友也应该讲究门当户对。这里说的门当户对指的是:志同道合、人格平等。因为,等量才能交换,平等才能交往。不平等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其“友谊”也是不能长久的。没有共同的追求,很难有共同的语言。只有真正的志同道合,才有真正的欣赏、理解、关心和支持。理解是相互的,不理解也是相互的。臭味相投的人,是把臭闻成了香,他们也是门当户对。
【交友基本原则】玻透明人喜,人真诚人爱。物洁人喜,人纯人爱。只有心诚,才能友多。用人先看忠,交友先看德。路滑路难行,人滑人难信。无人愿住危险的房,无人愿交奸猾的友。买物重质量,交友重品德。夫妻贵在忠贞,朋友贵在忠诚。不忠之属狐看鸡,不诚之友狼看羊。把最诚的心给予无心之人,把最深的情给予无情之人,是人生最大的悔恨。交一个品德不良的朋友,等于在身边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此,我们交友时,切记以品德为重中之重。这是交友的基本原则。词知义才敢活用,人知德才敢深交。宁愿无友,也绝不要交无德之友。
【不卑不亢原则】不卑不亢是做人的原则,也是交友的原则。我们需要友情,但我们不能低头哈腰地去乞求友情,也不能为维持友情而卑躬屈膝。当然,也不能以老大哥自居,居高临下。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兄弟,无尊无卑、无贵无贱。强扭的瓜不甜,强交的友危险。强做的生意易赔本,强交的朋友易受骗。
【用心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人心。人心是人的本质。一般事物的本质就难以发现,何况人的本质(品德)呢?关于本质的认识是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获得需要的是感官,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的是聪明的大脑——心智。
【交友在交心】只有心近,才有身近。心近近眼前,心远远天边。交友就是为了交心。真正的朋友主要的是心灵的相交,若心灵不能相交,其他方面的交往是不会有强大的粘合力的,所谓的友谊也是不会长久的。
【大事见人心】小
事见人面,大事见人心。有的朋友不经大事你是看不清他的真面目的。因为,一般的小事,他都能表现得很好,一遇到大事需担责任、担风险时,他就会当缩头乌龟。这样的朋友,其实不叫朋友,或叫“二般”朋友。所以说,大事是验证真假朋友的“试金石”。【日久见人心】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要想看得清必须站得近。物不用不知优劣,果不吃不知苦甜,人不交不知好坏。书不读不解,人不交不知。但是,真正地了解一个人,不是短期的交往就能完成的。书解需要百编读,人知需要百次交。书越读越明,人越交越清。要知道,有的人是很会“挂羊头卖狗肉”的。所以,我们的先哲早就教导我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交友在平时】无往就无来,无交就无情。不支就不会有收,不往就不会有来。别怨他人今天不来,只怨自己昨天不往。商品买在必用时,朋友交在不用时。平时不修路,行时无路走。
【珍爱友谊】友谊之线不敢轻易割断,别说不易接上,就是再接上也是会留下“结”的。伤口易愈,疤痕难平。树好栽不易培,友好交不易维。爱情的花朵需时时用爱意去浇灌,友情的小草需时时用友谊去滋润。所以我们要精心地珍爱友谊这枝娇嫩的花朵。怎样珍爱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重情义。宁愿失钱不失情,宁愿失财不失义。夫妻重在恩爱,朋友重在情义。以诚才能换诚,以信才能得信。树怕伤根,人怕伤心。情重于金,义重于银。朋友之间只有把情义看得很重要,才能不伤对方的心,才能维持永久的朋友关系。
二、多怨自己。非常合脚的鞋难买,非常合意的友难找。事要多看好处,人要多看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反省自己,多看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是解决一切人民内部矛盾的灵丹妙药。
三、早除误解。朋友的反目成仇,大多是由于误解。误解之结不早早解开,只能是越拉越紧,越不易解。为误解反目成仇多不值得呀!
【学会看人】把朋友当成敌人可悲,把敌人当成朋友可恨。把朋友看成敌人,朋友就会越来越少,敌人就会越来越多。玻璃并非水晶,相识并非友朋。词不解不能乱用,人不解不能乱交。因此,我们在交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下边介绍几个鉴别人之优劣好坏的经验:
一、客观看人。奸猾的人往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诚实的人往往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我们不应以自己的心里来揣度别人的心里,否则很易看错人,而交到坏友。
二、易变之人不可靠。车怕上下颠簸,人怕反复无常。易动之物不可依,易变之人不可靠。
三、花言巧语心不善。包着糖衣的常是难咽之药,花言巧语的常是难交之人。花里胡哨心不美,花言巧语心不善。
四、重钱难重情。太认钱的人不认人,太顾钱的人不顾面。重钱难重情,贪利就忘义。
五、狼之友也是狼。鸡群中难找到凤凰,羊群中难找到骆驼。和狼为朋者也是狼,和蛇交友者也是蛇。狼之好友一定狠,蛇之好友一定毒。
六、趋炎附势非好人。趋炎附势的人,下眼皮必然肿大,眼睛只会向上看。用得着时轻
易叫你爷的人,用不着时就会立马喊你孙子。
七、酒肉朋友非朋友。酒肉朋友有酒肉,无酒无肉若路人。
八、直爽的人多诚实。路直路近,人直人诚。
九、帮你的人不一定就是善人。使你笑的人不一定就是朋友,使你哭的人,不一定就是敌人。难时帮你的人并非都是出于善心,有的人是别有用心。
【好友可变坏】物——久不用要防坏,友——久不交要防变。许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事: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说他经济上遇到了很大困难,急需一大笔钱。这时,你很念往日情义,想方设法帮助了他。可你的钱似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后来,一经打听得知,昔日好友早已由好变坏,判若两人。
【坦然面对友变敌】物近易碰撞,人近易矛盾。成了朋友,拉近了距离,就有了较多的方方面面的交往,随之产生的利害冲突就会多起来。另外,也会产生许多误解。还有,就是交上了不该交的坏友。所以,有许多朋友最后变成了“敌人”。
翻脸的朋友都说对方不够朋友,这时,就会使自己很烦恼。那么如何劝慰自己呢?可以这样想:兔急也吃窝边草,狗急也咬狗主人。有支出不一定有收入,有好心不一定有好报。不要很想他人的无情无义,要多想自己的问心无愧。生气无好脸,发怒无好言。把善良给予恶人得到的往往是伤害,把诚实给予奸人得到的往往是欺骗。只有把好给予好人才能得到好报。风雨同舟有风雨,无风无雨各自去。理解朋友增友谊,理解敌人不生气。
【一般朋友的相处】朋友按远近可分几种,知己是最近的朋友,其次就是一般的朋友,这种朋友占绝大多数。不远不近,不易矛盾。对待一般的朋友,不要交往得太深,太深了易产生矛盾。保持一定的交往距离,反而更有利于维持良好的一般朋友关系。
【早绝坏友】不安全的因素越早排除越好,同理,品德不好的朋友越早绝交越好。忠要给予有心之人,诚要给予有信之人,情要给予有义之人。对于品德不好的朋友,不要怕得罪他,越得罪得早越能早些给他断绝关系。否则,多交一天就会给自己多增加一天的麻烦,多带来一天的烦恼。
【朋友不等于知己】知心者交心,相识者交口。相识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不一定是知己。朋友易得,知己难得。把知心的话说给不知心的人,只能让人偷心,让己伤心。人最难得到的是真情,人最难遇到的是知己。无话不谈的朋友是相互的,不是只有你对人家无话不谈。
【不迁就朋友】不讲原则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而是纵容。真正的朋友不只是欣赏,还有关心的监督、善意的批评、及时的提醒等,而不是你好我也好。迁就自己自己败,迁就朋友朋友坏。迁就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之所为。
【不嫉妒朋友】真正的朋友,你有就是我有。一方举起了奖杯,一方应去拥抱握手。绝不应是不理不问,绝不应是低头就走。几十年的老同学、好朋友,看到了对方在某些方面好于自己,就嫉妒羡慕恨,是很不应该的。嫉妒,犹如在朋友之间燃起了一堆大火,烘烤着别
人也烘烤着自己,纯害无利。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就应是:对方高兴也手舞,对方悲伤也泪流。
只有心明,才能眼亮。
感性,感悟篇三:作文感悟类
捕捉灵动的哲思
——中考写“感”类作文专题突破训练
【学习目标】
1.能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
感动的内容。
4.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考点聚焦】
1. 根据特定的要求写因“景”而感的感悟文。2. 根据特定的要求写因“物”而感的感
悟文。
3. 根据特定的要求写因“人”而感的感悟文。4. 根据给定的要求写因“事”而感的感
悟文。
【知识累积】
⒈ “感悟”的基础
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感悟”的基础。感性认识是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以及现象间外部联系
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形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
物的现象。
⒉ “感悟”的结果
深刻的理性认识是“感悟”的结果。理性认识是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事物本质、
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它反映
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⒊ “感悟”的原则
①可以遵循小题大做的原则。从平凡处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质,从生活琐事揭示深刻的哲理。
②可以遵循合时而作的原则。“感悟”要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可增强文章的时代性、教育性
和战斗性。如果所选择的“感悟”刚好能够回答社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触动人们
心头的那根弦,那么这个“感悟”就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能够发挥较大的社会作用。
⒋ “感悟”的方式
①直露式:可以是“开门见山”,将“感悟”置于文首,让读者一目了然;可以是“画龙点
睛”,将“感悟”置于文末,让读者回味无穷。
②含蓄式:将“感悟”寄寓于叙述描写之中,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本身来显示。这种
情况属于古人常说的“春秋笔法”。此种方法较难驾驭,可是用得好,可禁绝一切空话、套
话和说教,让“感悟”随着文章的展开自然地流泄出来,能够造成含蓄隽永的意境,引导读
者去深入体验,咀嚼玩味。
⒌ “感悟”的要求
①保持协调:从文章结构上说,“感悟”部分必须与主体叙述部分有机的结合。“感悟”只能
是“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蛇足”,它是对主体部分的微言大义的自然引申,是揭示主题
并使之深化的必然需要。
②片言居要:从语言表达上说,要一言达意,一语中的,切忌絮絮叨叨,啰啰嗦嗦,要在文
章的紧要处用极其精炼的语句揭示要旨,不可泛泛而谈,长篇大论。
③含蓄隽永:从表达效果上说,以生动委婉为佳,一般不赞成赤裸裸、硬梆梆地摆出自己的
“感悟”,进行枯燥说教,主张在曲中见直、藏中见露、浅近中见深远,要给读者留下思索
的余地。
⒍ “感悟”的误区
①感悟不清,漫无中心。就是文章中要么没有感悟,不能把内容要点抽象出来,要么就是感
悟泛滥,发生迁移,不能集中力量形成一个感悟点。
②感悟不当,失之偏颇。就是文章中的感悟不正确或不准确,认识过于片面和绝对。
③感悟不深,肤浅陈旧。就是感悟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不能深入本质,不能把握事物的精髓,
不能展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承袭旧套,缺乏独创性。
④感悟不精,不善点睛。就是对文章只做一般性的总结,不善于提高一步,拓开一层,缺少
一目传神的文眼。
【卓越思维】
写“感”即是写感悟,也就是写出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常常表现为一种情
感、一种哲思、一个道理,它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主旨。
要写好“感”,先要抓住生活中能触动我们情怀的东西。
我们可以因景而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作中,没有无缘无故的写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意志融入到景物之中去,使山水有情,草木含意。我们在观花时怀人,赏月时思乡。看海时
可以感受博大,观云时可以感受飘逸,一切皆由景而感。
有时,景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这时写感,要对景进行联想和想像,赋予具体的景象以抽
象的哲理。我们看到黎明,感悟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我们同样感悟它孕育希望的
艰难。
我们也可以因物而感。
文学作品中的物,或牵系着一个故事,或寄托着一段感情,或隐含着一个道理。在记物的时
候,可借物言情,也可托物喻意,还可咏物明理。有如一块橡皮记录着一段友谊,一声问候
承载着一份亲情,一束玫瑰诠释着一种爱意。
因物而感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构思写作模式,作者描述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
这个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段感情,一种哲理。所以要在写物之前,要赋物以意,在写物之
时,要为感蓄势,在写物之后,要自然出感。有如写莲花,其实是为了赞美高洁,写翠竹,
其实是为了颂扬虚心,写黄牛,其实是为了昭示勤劳,写蜜蜂,其实是为了讴歌奉献。
我们也可以因人而感。
即从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中寻找感点。可以边叙边感,在描写中点缀自己的感受、
感想。也可以叙后出感,在写人之后,详写感点,借势出理。我们可以因自己的衣食父母而
感,感悟父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我们可以因祖国的英雄儿女而感,感悟先烈的英勇后生的
可畏。
我们还可以因事而感。
在记事之后,或就事论事抒发感想,或由事入理阐发感悟,是让作文具有一种哲思之美的重
要手段。尝试爬山,可以感悟征服困难的滋味,体验垂钓,可以感悟宁静淡泊的境界。在由
事写感的时候,要对事件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挖掘,由一事提炼出一理,并且用精警的语
言予以点示。
要写好“感”,还要把握好“度”。
首先感受要有信度,即要感悟得真实。
真实的感受才能让人产生共鸣,一旦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就收不到感人的效果。真情实感才
能打动人心,要做到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
其次感受要有坡度,即要感悟得自然。
感情也好,感悟也好,不是对人或事物一见即发,而是有一个过程,必须存在关联、过渡、
蓄势、铺垫,否则会使人感到突兀,读者感到不易理解,更不会接受。
再其次感悟要有深度,即要感悟得深刻。
首先要对所描述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可以生发开去的点,然后是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抓住
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想像和联想,由此及彼地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
最后感悟要有浓度,即要感悟得感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而浓厚的感情。感情浓郁的感悟就会在
读者的心头打下深深的烙印,感情浅淡的感悟就会像过眼云烟不留任何痕迹。
我们要学会感悟,善于感悟,抒写感悟。
因为感悟无处不在!只有通过感悟,你才能发现世界的奇妙,生活的精彩!只有通过感悟,
你才发现世界是多么令人神往,生活是多么美丽!
【知能解读】
[中考名题一]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
件寻常小事中感悟一个道理,在学习当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觉察到一份
真诚??请以“我发现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2.表达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4.600
字左右。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
[名师指路]本题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能够很好的考察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写好本题,就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材应注重人文性。文题中的“发现”有着广阔的外延,
你对“理”的“感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材点,只要是你用心体验生活后发现的有价值的东
西都能写。把笔触深入到道德世界和人生意义的范畴,让读者既有所知,更有所感。第二、
立意应注重独特性。题目中的“我”字规定了行为主体的惟一性。“根据自己生活经历将题
目补充完整”这一揭示又强调了个性化的要求,至此,必须摒弃一般化、概念化的立意,亮
出只属于自己的发现。第三、形式应注重多样性。形式的创新应该不拘一格,可以选择各种
各样的表现形式,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挥洒笔墨,为自己的内容决定最佳的外在模式。
可以用散点铺排式或一词经纬法,也可以集中笔墨展现一个场面,然后以一句精妙的点示收
束全文。
[中考名题二]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
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
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
于600字。3.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福建福州市中考作文题)
[名师指路]生活很无奈也很精彩,那么“生活需要什么”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每
个人有不同的回答,成功的人需要有人给他一阵掌声,失败的人需要有人给他一点安慰。回
望自己走过的历程,总结得失就会发现自己最需要是什么?此题如要把握好,首先必须写出
自己的心声,文章才会有感染力,如果要求新,可以从反向立意,其实生活并不是仅仅需要
一些正面的、美好的东西,有时它还需要负面的、不太受人喜欢的东西,如:批评、泪水、
苦难、失败、寂寞等等,这样可以以逆向思维去求新,相信会使你悟出的道理会与众不同,
你的文章也会因此而不落窠臼。
[中考名题三]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有温暖关爱,这里有
友谊信任,这里有拼搏进取;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充满了阳光雨露,充满了亲情友情,
充满了合作竞争。请你根据提示所提供的内容,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将其中几个方面有
机地联系起来,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
[名师指路]这虽然是一则材料作文,但所给出的材料内容相当的宽泛,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是描写丰富美丽的风光景观,抒写至亲至善的人间情谊,叙写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不一而足,总的来说,文题涵盖了自然和生活万象的方方方面。要想破题求新,从写感悟入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途径。我们可以紧扣材料,如果对大自然的美景和千姿百态的人文景观进行感悟,要想不落俗套,必须摒弃陈旧的那种在热爱上做文章的作法,善于挖掘新的东西。如果对温暖的关爱和真挚的友谊进行感悟,就要截取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感触最深的材料,力避空洞无物。
[中考名题四]在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再自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如音乐、读书、挫折、爱??)填到所选作文题中的横线上,然后作文。
(1)生活因___________更精彩 (2)生命因___________更精彩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广东湛江市中考作文题)
[名师指路]这是一个选题作文,其实给出的两个选项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一个非常宽泛抽象平时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可是它们却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什么会使生命增色,让生活添彩?无非就是你平时最感兴趣的东西,曾经让你最得意的事情,总之,你的文章不是灰色调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文章应当紧扣“精彩”一词,极力渲染你生命或生活中出尽风头的一幕,让人能够从你的材料中感悟到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定要揭示到底是由于什么让生命或生活如此精彩,然后水到渠成地加以精辟的点示,紧接着就可以收束全文。
[中考名题五]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体验奋斗的苦乐,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无论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均不受限制。
要求:1.围绕话题,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自选。 (陕西省中考作文题)
[名师指路]“感受生活”是一个常写常新的话题,从题目的“引语”来看,文章可任选观赏美景、聆听音乐、享受亲情、拥有目标、体验苦乐、遭遇挫折等材料。总之,只要是“感受生活”的,什么材料都可以入选。考生可以大胆使用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对这个题目来说,生活的面太广了,我们最好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小口切入,以小见大。如“亲情”,可以写父母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遭遇失败”可以写自己当时的痛苦等。此外,文章还要处理好“叙”与“议”的比例,文章中的记叙与描写要多而细,浓墨重彩,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点到为止。
[魔师点化]感悟,即对生活有所感触而领悟。那么,在写作生活感悟类的文章时,就必须强调先有“感”然后才有所“悟”。可以说,“感”是“悟”的前提,“悟”是“感”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写“感”时,一定要写出丰富的情感,写“悟”时,一定要写出理性的思考。
【模拟演练】
[文题之一]大自然无私地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动人魅力,无时不刻在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思考。那么,就让我们拥有一颗热爱之心,去记取在自然面前对美的顿悟,写下自然诉说着的生命真谛吧!请以“生命”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能够聆听大自然美妙和声的心灵,可是谁又真正体验过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那么多的馈赠呢?那么,这一个贴近自然的命题作文,又重新提醒我们能够与自然共语,聆听大自然的召唤,感悟大自然在各种事物给我们的人生启迪。那写
好本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要抓住自然中“物”的精神实质,找到它们与生活的接触点、契合点、相似点,借助想像和联想展开全文。可以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写出它的象征意义;可以运用以物喻人的手法,写出它的丰富内蕴;可以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写出它的精神实质。
[例文参读]
生 命
在一个很寒冷的冬天,百木凋零。我边走边思考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什么是生命。就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我却发现了一个十分扎眼的东西。
它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我站在远处,实在是辨不出那到底是什么。在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木中间,它太丑了。当我走到它面前时,才猛地辨认出它。然而我又委实不忍心看它,它实在是大惨了。
那是一棵被闪电削去大部分的断裂了的树干,参差不齐的残枝凌乱不堪地伸向空中,煤炭般漆黑的树干上有许多白点,萎缩的树皮脱离了树干,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我望着它,看到它那本已残缺不全的身体上还留下了许多人为的伤痕:用手扒下的树皮,树干上刻着的许许多多的字??我心里涌上了怜悯。“它被生命完全抛弃了。”我轻声地自言自语,随后带着怜惜的心情,转身离开了它。
转眼间,春天到了。一天,我在小路上漫步。一路上,阳光明媚,放眼望去,全是嫩绿的一片,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周围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在小路的尽头,在一片绿色中,我又发现了它,那棵伤残不堪的老树。它依旧立在那里,依旧很丑陋。那形象与周围的一切都极不协调。
带着一种怜悯的心情,我慢慢走近了它??但我也很快地发现,在那残缺不全的树干上,有一点却融进了这春的绿色之中。
待我走近后。才非常惊奇地看到,那残断的树干中,抽出了一丝嫩绿的小芽。在并不温暖的初春的风中,在周围的一片绿色中,它显得那么柔弱,却又是那么坚定地挺在那里。这也是与它周围的生命不一样的地方,那完全是一种顽强,一种融入了生命之中的不屈不挠的顽强。 我愣在那里。注视着那棵嫩绿的小芽,心中陡然升起了无限的敬佩。
看,它活过来了!
那株长着椭圆形叶子的小芽在风中摆动着,那棵半截的老树抖动着断了的枝干,仿佛也在附和着,为它的新生而欢快地唱着歌。我相信:老树凭着不屈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抗争,一定会得到新生!随着新绿一天天扩展,象征着生命的墨绿会重新挂满它的枝头!
同时,我也解开了一直在困扰着我的问题:在逆境中永不放弃努力去获得希望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永不放弃,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生命的伟大就体现在此。生命是什么?这本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对懂得生命的人来说这就很艰难。
能够去解释生命的人才能够拥有生命。
那树,代表的不是死亡,是生命,是生命的延续。 (选自《中考作文大全》 作者:王 欣)
[例文评点]作者通过对一棵大树的对比观察,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一个被闪电削去了大部分的断裂的树干,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它被生命抛弃了;一幅是,那残断的树干中,抽出了一丝嫩芽,坚定地挺在那里,它活过来了。一棵大树,两幅图画,两种感受,从而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在逆境中永不放弃,努力去获得希望的生命,这是最珍贵的。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说理形象,含义深刻。
[例文参读]
生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