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总是有十名博士联名抵制这个或支持那个的新闻出现,而且,每次都能在媒体上掀起个不大不小的炒作高潮来。且看: 2006年圣诞节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2007年3月2日,又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的另外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甚至要求于丹从《百家讲坛》中“下课”,并向电视观众“道歉”。
3月19日,重庆也冒出十名博士联名,抗衡北京十名博士而力挺于丹。
不计较这些博士们抵制和支持事项内容的对与错,仅仅从十名博士联名这个现象说事。其实,稍微琢磨一下,这个现象很有噱头,也非常有趣。
一是为什么联名的是博士,而不是学士或者硕士?二是为什么联名的人数总是十,而不是其他数字?
先分析第一个问题。老东仅仅是学士学位,按道理是没有资格去揣摩人家博士的心态和想法。但老东是个草根平民,却可以站在草民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也许不全面,也许偏颇吧,姑且当成闲聊好了。
在中国最有有话语权的,最顶级层次的自然当属那些政界人士。第二层次就是那些无所不知,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的几个院士。第三层次的是所谓的专家等……虽然当家作主的老百姓还不知道排在第几十层呢,可这第四层就很玄妙了。成名的体育、演艺界明星,著名主持人,暴发了的大款等,也能有一定的话语权。靠炒作成名的各种驴鳖虾蟹等人士,也同样可以有话语权……也就是说,想成为第四层次,可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年头,有了话语权,就有了实力,有了实力,就会名利双收。而中国当前的博士们,正是考虑到这个关系吧,才迫不及待地冒出来,也想在第四层次里争点话语权,也准备分一杯炒作的羹喝喝。
而我们的博士实质上又是个什么货色呢?
博士是个舶来名词,也是象征着学历、学识的称号。本来应该是学历和学识的最高级别,当然,在学术上也应当有较深的造诣。但是,世人都知道,在现今的中国,博士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谁才能获得那个至顶的学识“桂冠”?客观地讲,由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直接和全面影响,能获得硕士和博士的人,未必都是真正的拔尖人才。专长于读死书,专长于应付考试,甚至是为了逃避就业困难,不敢面对社会现实,才将连续升学当成“职业”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本就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是靠消磨青春换来的一个学历虚名混日子,也就很难界定其水平是否就真的比硕士或学士高哪去。甚至个别的博士说其是草包也不过分!另外,是一些有钱有势的“公仆”们,为捞政治资本,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到的。这些人除了擅长于官场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外,在学识和学术上,就根本不值得一提。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所谓博士们,仅仅是个符号而已,本来就代表不了什么高水平、高能力,并不是被社会所认可的学识和学术权威阶层。
即便那少数有真本事的,也应该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发挥特长;给民生找出济世良方;为民权铁骨诤言;对民主勇敢呼吁……
而我们的一些博士们,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陶醉于博士的虚假光环里,无法认清自己的真实面目,甚而将自己当“盘菜”了,以为将自己的博士名衔往哪一亮,国人就佩服了,就敬仰了,就听话了……也就不甘于寂寞,开始时不时地想出来喊那么几嗓子。在他们的想象中,什么学士,什么硕士,都不够资格,都没有本钱,只有那带着博士学位头衔的他们才有权利炒作,才有条件冒泡,也才有资本联名抵制或者力挺。可笑的是,这几次联名行为,无一例外地遭到了网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炮轰和嘲讽。基本上都是刚一露头,就被砸了个灰头土脸,然后就是偃旗息鼓。
再说第二个问题。中国人也不知道哪根筋出了问题,凡是搞个什么倡议活动,基本都是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全是十的整数。有着最高学历的博士们可能一时半会凑不够百人,或者千人……就只好将就十人了,所以,屡屡出现十名博士联名的闹剧!
不知道这个“十”有什么社会意义,或者在数学上有什么玄妙的道理,老东倒是觉得,十人也好,九人也好,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博士的心虚和没有底气!总以为凑成个集团,才能有力度,才能有效果,其实质就是他们内心里发虚,没有单打独斗的勇气,只能倚靠小团体的氛围给自己壮胆。
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叫“游侠”的网友要和北京那十名联名抵制于丹的博士“决斗”。不管其是否幼稚或行为是否可行,仅从其胆量来看,一个人和十个人单挑,也不得不让人佩服。两相对比,那些博士们倒是显得窝囊无比了!
最后想说的是,博士们:你们别以为十人联名就可以代表什么了!
老东是政工师,也联合十名政工师去喊几嗓子,难道就可以代表了所有政工师了吗?哪天有十名妓女联名抵制男女性行为,难道她们就能代表了所有中国色男色女了吗?所以,奉劝你们,去做你们的学问吧,让别人去炒去成名吧……即使有点想法,那就自己单独站出来,别再弄个什么十人联名的闹剧,让世人笑掉大牙,甚至是丢人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