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体育文献述论] 试述文献的级别及其相互关系

  [摘要]以古代体育文献的演变轨迹为主线,揭示古代体育文化的繁荣情况,并对古代体育文献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代体育文献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关键词]中国古代体育 体育文献 价值
  [分类号]G250
  
  对于体育文献的认识,学术界往往持信古或疑古两种态度。他们对古代体育的认识所依靠的主要是现存的古文献。这些古文献按体裁来分主要有两大类:以简帛等为载体形式出现的非印刷品(汉代以前)和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品(隋唐以后)。按内容来分大体可分四类:①综合型文献中有关体育的篇章,包括大型类书、丛书,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说郛》《古今图书集成》等。②有关某项体育运动技巧的文献,如棋谱、棋经、马射谱、蹴鞠谱等。③专门的体育典籍,包括论及体育发展史的(如《角力记》)和专门论述某个项目及比赛情形的(如《丸经》等)。④各类史书、笔记及文学文献中保存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材料,包括“二十四史”、诗词、歌赋、笔记、戏曲、小说及其他文献中的有关体育娱乐的记载与描写。如唐诗中有大量反映唐人体育文化的作品,如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杜甫《清明》、韦庄《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等;历代笔记如《唐摭言》、《东京梦华录》等,也有大量反映民间开展体育游乐的场面;小说《金瓶梅》中李桂姐踢球的精彩情节,《水浒传》中武术与拳击场面的描写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体育文献资料。遗憾的是我国古代的专门体育文献大部分已失传,使读者不能详细了解其内容体例及价值,以此,我们根据古文献中的体育文献记载,探讨一下古代体育文献的发展轨迹及社会价值。
  
  1 古文献中的体育记载
  
  1.1《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记载
  纪昀等纂著《四库全书总目》共二百卷,清乾隆以前的中国古籍,几乎都被囊括进去了。书目分经、史、子、集四部,每部中都有关于体育活动的记载:
  1.1.1经部如《仪礼?乡射礼》介绍了每年春秋两季,各乡的行政长官乡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邀请当地的卿、大夫、士和学子,在州立学校中举行乡射礼详况。乡射礼是古代乡学中举行的一种礼仪活动,射而饰以礼乐,兼具击射尚武的精神与修身培德的教化意义。《周易》在《上经?比卦》、《下经?恒卦》、《下经?解卦》等中均有关于狩猎的相关描述。如在《上经?比卦》中记有“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说的即是君王田猎之事,而且君王已知道由三面包围驱赶,可见具有田猎经验。另如《下经?旅卦》“六五:射雉,矢之;终以誉命”,此人射术高超,能“一矢之”,因而博得善射的美名。虽说《周易》之本意在于占卜,但从文中相关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田猎射击等体育类活动。《孟子》中有关体育事项的记录也非常丰富,《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篇、《告予章句上》第二十篇等讲到射术。如后者记录“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告子章旬上》第九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讲到弈之术。
  1.1.2史部在《陈书》、《南史》、《北齐书》、《史记》等中均有大量的体育文献。下面以《史记》为例,略举一二。《史记》一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大部分。在《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李广列传》等中均有关于射、猎的场面描绘,如《孙子?吴起列传》中著名的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下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献计,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依此计,田忌取得了胜利;《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提到了剑术,《季布栾布列传》等讲到游侠武术。至于其他体育项目,如蹴鞠(《苏秦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角抵(《李斯列传》)、举重(《秦本纪》、《项羽本纪》)等都在该书有相关记载。
  1.1.3子部《墨子?非攻》、《荀子?议兵》、《吴子?图国》等记有田径运动。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也涉及到不少体育知识。
  1.1.4集部集部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总集五类。各朝各代诗人的诗作也有不少描绘了当时的体育活动。如《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王维《观猎》:“风劲角弓呜,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卷二百七十五张建封《酬韩愈校书打球歌》:“俯身仰击复傍击,难于古人左右射。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养由遥破的”。两首诗分别描绘了将军行猎及打马球的场景。唐诗中说到蹴鞠,多说到“白打”或“白打钱”,如卷六百九十六韦庄《长安清明》:“早是伤春暮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阳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白打”即两人对踢,“白打钱”就是两人比赛胜负的钱。唐人最钟爱的运动,应是打球。
  1.2类书中的记载
  如果说四部能为读者提供古代体育文献具体内容的话,那类书则为查检和利用这些古代体育文献提供了便捷全面的检索途径。如:
  1.2.1《太平御览》 宋李肪等编纂,凡1000卷,是北宋前期官修丛书之一。书分55部,下分4558个子目,子目下按时代先后排列资料,皆先具书名,次录原文。在卷667的“道部”和卷721的“方术部”收有养生文献;关于射御、棋牌、蹴鞠、角抵等活动的文献则集中收录在卷744-755的“工艺部”。
  1.2.2《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杨亿等人奉敕于公元1013年编成。全书按事迹、人物和事物分部编撰,共分31部,部下设1104门。此书收录有关古代体育的文献十分丰富,如帝王部卷124的讲武和“修武备”、宗室部卷206的“才艺”和卷271的“武勇”、将帅部卷394-396的“勇力”、牧守部卷93的“武功”、总录部卷786的“博学多能”、卷83的“养生”、869的“博弈”和908的“工艺杂技”以及卷845-859,收录了丰富的古代体育文献。
  1.2.3《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编,蒋廷锡校订,是我国现存的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宏大、体例最完善的一部类书,内容涵盖我国1500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是查找古文献最重要的百科全书。其中所列有关古代体育文献十分详尽,在《历象汇编岁功典》中有关于竟渡、拔河等民俗活动的文献;《方舆汇编山川典》有关于少林、武当等的文献;《明伦汇编官常典》有武术方面的文献记载;《神异典》有大量古代气功、养生的文献;《理学汇编学行典》有理气、游侠等部;《经济汇编选举典》有教化、武举等部;《礼仪典》有巡狩、军礼等部。
  
  2.1古代体育文献的发展轨迹
  2.1.1先秦至秦汉先秦时期的体育活动混杂在生产劳动、宗教、教育、军事、礼仪之中,没有独立和分离出来。体育活动在一般文献中是零星记载,如《山海 经》中的“夸父追日”,可以看作是非正规的赛跑运动。《淮南子?本经训》和《楚辞?天问》中记载的关于“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弓箭的发明和先民对射术的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作品中也有体育活动的内容,如射箭、滔水(游泳)、赛马、棋艺、养生等,与战争和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礼记?射义》、《荀子》、《墨子》、《韩非子》等文献中都有关于射击与礼仪关系的记述,《战国策》中则有关于蹴鞠的最早记载。秦汉时期,从书目及现存的类书、丛书以及私人著述中尚能看到部分。如《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中,都著录有一些体育文献:《汉书?艺文志》“兵技巧类”就著录有《逢门射法》二篇、《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将军射法》三篇、《蹴鞠》二十五篇,其中《蹴鞠二十五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足球教科书,可惜早已失传。看过此书的唐人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蹴鞠二十五篇》有《域说篇》”。域说就是讲球门建筑规格的,仅此一篇,就可见全书内容的详尽。
  史书与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大量有关体育的材料,如《史记?李斯传》云:“二世在甘泉宫,方作角抵俳优之观”。《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古代文献中所谓“角抵”是相扑与武术的结合,在当时它与乐舞有紧密的关系,游戏的成分更多一些。《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蹋鞠”,即蹴鞠。汉代刘向《别录》曰:“蹴鞠,促六反。蹴尤蹋也”。
  汉赋中也有表现体育运动的内容,如李尤的《鞠城铭》等文中都有关于早期足球的描写。《鞠城铭》云:“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鞠城也叫鞠域,即足球的比赛场地。该赋对汉代足球比赛的规模、方法、人数、规则、裁判都有描述,是一部有关足球运动的重要文学文献。
  2.1.2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魏晋南北朝文人玄士大多雅好棋艺,所以,这一时期有关棋类的文献颇多,如邯郸淳《艺经?棋品》就是对围棋理论的总结。北周武帝曾制《象经》,文学家庾信曾写《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隋书?经籍志》子部中记载的有关棋类的文献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如沈敞《棋势》十卷、王子冲《棋势》十卷、范汪等《棋九品序录》一卷、梁武帝《围棋品》一卷、徐广《弹棋谱》一卷等。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代,统治者对军事和科举(包括武举)制度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体育鼎盛局面。《新唐书?选举志》记载,武则天“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可见当时体育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项目繁多,宫廷、民间体育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体育文献也因此变得十分丰富。
  秋千和围棋往往受到下层民众的喜爱,秋千往往受到女性的青睐,这从唐佚名画的《秋千图》可以得到证实。角抵(角力)运动颇受民众欢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引周缄的《角抵赋》,从赋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角抵杂糅了相扑与武术散打二者的特点,是这一体育形式在唐朝社会的真实反映。唐人喜围棋,上至帝王,下至贫民百姓都较擅长,据《云仙杂记》载,翰林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纸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鬣间,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胜则征饼饵牛酒,取饱而去”。说明有会弈棋的下层百姓。
  唐代文人比较喜爱博奕,《旧唐书?艺文志》著录上官仪《投壶经》一卷、吕才《大博经》二卷、董叔经《博经》一卷、李邰《骰子选格》三卷等,都是当时人所写有关博奕理论的文献。《唐书?艺文志》著录的王琚《射经》一卷、张守忠《射记》一卷、任权《弓箭论》一卷及陈宏《玄宗马射图》等,都是有关射击的文献。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讲究气功养生,隋代有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一书,详细介绍气功导引术,强调肢体运动、呼吸锻炼等,是系统论述气功养生的一部重要文献。
  唐代还盛行拔河运动,当时的进士薛胜写过《拔河赋》,形象地反映了民间拔河活动的盛况。可喜的是,唐人笔记及文学作品中的体育资料,留存至今,至为宝贵,这可以从现存《全唐诗》、《全唐文》及类书等文献中找到。
  2.1.3宋元至明清现存的宋代体育文献有很多,类书如《太平御览?艺经》,史书如《宋史?礼志》及宋人笔记等,都有关于体育活动的记载。蹴鞠至宋代十分盛行,宫廷中常有蹴鞠比赛。在民间还产生了蹴鞠组织――“圆社”(亦称齐云社),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圆社的人数可能不少,许多历史文献上都有“天下称圆社”的记载。由此看来,圆社是全国性的足球组织。因此,有关蹴鞠的文献应运而生,如汪元程著《蹴鞠图谱》(又名《打球仪》),曾被编入元末明初陶宗仪的《说郛》,后又被辑人《古今文献集成?艺术典?蹴鞠部》。还有无名氏的《蹴鞠谱》抄本,重点论述足球技艺,认为蹴鞠重在熟悉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
  南宋时期流行跳水运动,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两画船,上立秋千,……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水秋千”就是一种跳水器械。
  宋代还是象棋进入规范化的重要时期。如尹洙撰的《象棋》、司马光撰的《七国象棋》、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宋代关于围棋的文献很多,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就是收集南北宋的棋谱、棋论编辑而成的一部重要文献。
  宋代出现了专门的角抵组织――角力社(也叫角抵社),类似现在的摔跤协会。宋调露子的《角力记》是一本专门论述角力历史的专著,书中回顾摔跤发展演变的过程,系统论述了角力的形成,角力的名目和技术要求,书中有史有论,因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史论著。
  秋千也是当时民间十分普及的运动。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描写了女子荡秋千时的真实情景。
  两宋时期,讲求养生的风气依然浓厚,出现了许多气功养生理论文献。如《宋史?艺文志》子部著录中皇子《服气要诀》一卷、王弁《新旧服气法》一卷等。
  元初出现了一部以“宁志斋”为室名的文人所著专门论述捶丸的文献――《丸经》,类似于今天的高尔夫运动。《丸红》不但总结了捶丸的发展历史,还对过去和当时流行的捶丸方式、场地用具、击球技术、竞赛规则及捶丸的作用等都做了详细记述,并特别强调了体育运动的道德发扬。现存的《丸经》有周履靖《跋》文的明刻本,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高尔夫球的文献。射击是元代人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如纪宜《广弓经》一卷,王德用《神射式》一卷,刘怀德《射法》一卷,任权《弓箭启蒙》一卷等。
  明清时期棋类运动繁盛,由于象棋广泛发展,已有多种棋谱专书问世,如唐寅著《棋双》、朱晋桢辑《桔中 秘》、徐芝选著《适情雅趣》、薛丙撰《心武残谱》等。这些棋类文献的流传,既反映了明清社会象棋的普及,也为近代象棋的发展做了理论指导。明清时期的围棋文献很多,如明许毂的《石室仙机》、蔡邻聊等的《官子谱》、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等,这些文献大多都保存至今。
  明清时期气功导引术趋于成熟,主要代表文献是明代朱权的《活人心法》,该书提出著名的“八段锦”导引法,标志着我国传统气功导引术的成熟与最高成就。此外,武术十分兴盛,门派林立、各成一家,自有拳谱套路。这时期留下了许多武术专著,主要有程宗猷的《耕余剩技》、俞大猷的《剑经》、吴殳的《手臂录》、黄百家的《内家拳法》等,还有许多未经刊刻的私人抄本以及口口相传的拳术歌诀。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此书历来是研究武术的重要文献,后来茅元仪的《武备志》等文献对其内容均有转载引用。
  
  2.2古代体育文献反映了古代体育文化的辉煌
  2.2.1先秦至秦汉“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宽泛的思想基础。儒、道、法等诸家思想都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秦汉时的国家法律、礼制、治国思想、科技发展将中国古代体育的文化内涵、时间制度、内容形式定格于一定的框架之内。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时节所进行的大规模群体娱乐活动已经带有国家行政干预的性质,因此使体育活动与国家、社会、民众结合得更加紧密,其中儒家思想成为影响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主要学说。
  西汉时编定的《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而且包含了对前世养生思想批判继承后的较科学的部分,给予后世养生者诸多启示;东汉时期,华佗创编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形态的“五禽戏”,为养生事业提供了医学依据。匈奴人的乐器、舞蹈、摔跤、赛马也逐渐传到中原地区。
  2.2.2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在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的分裂与战乱后,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融入,带来了有别于汉文化的各种习俗、文化和体育项目。民族大融合既促进了民族交流,又缓和了中原封建纲常礼教对人民思想的束缚,为文化和体育的发展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女子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我国古代女子体育的发展。唐代壁画中有反映仕女打马球的场面。唐玄宗称宫女荡秋千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竞相模仿,形成“万里秋千习俗同”《杜甫?清明二首》的局面。女子打秋千成为古代反映女性体育活动的诗词、歌赋、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
  2.2.3宋元至明清宋代市俗文化的形成使体育娱乐活动的导向逐渐由皇宫转向民间,这种转变使得宋朝皇帝经常出宫“与民同乐”。五代十国、西夏、辽、金、元、清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他们都接受了儒家思想和华夏文化。所以这些朝代的体育活动都带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射柳、射草狗、摔跤、木兰秋弥和中原体育文化的特点。明末清初实行的“海禁”使中国和世界彻底隔绝起来,但经过长期的优化、选择、传承,造就了冰嬉、滑雪、赛马、骑射、射弩、摔跤、斗牛、斗鸡、游泳、航海、弄潮等区域性、民族性以及流行全国的武术、舞龙、耍狮、踏青、登高、秋千、放风筝、斗蟋蟀、围棋、象棋等民族体育项目和体育民俗。这些体育民俗和活动已经逐渐脱离了生产和军事防备需要,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保持民族传统、展示民族风采、扩大民众社交、满足民族心理的重要社会活动,显示出中国古代体育重要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3 古代体育文献的社会价值
  
  古代体育文献记录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留下了许多堪称世界之最的优秀民族体育精华,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它的重要社会价值体现为:
  
  3.1再现当时社会状况
  早期的人类为了生存,出现了田猎、攀登、投掷等活动,这些都是体育活动的最初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进行体育活动不再只限于求生,频繁的战事使更多的人习于射、御、剑、骑等。而游离于战争所需之外,更是出现了赛龙舟、蹴鞠、毽球、舞狮等更丰富多彩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古代体育文献能使我们了解各历史阶段的体育生活形式。如《水浒》关于射、骑、御、剑、角斗等的描写,人们习于这些运动的社会局面,同时反映出当时战事不断、政局不稳。
  
  3.2指导个人健身、养生
  中国的传统武术、养生之术得以流传至今,并不断发展,最大功劳应归于古代体育文献。如介绍导引术的就有西晋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唐孙思邈的《千金方》、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清代的《寿世传真》等著作。这些文献记录了古人丰富的养生、健身之术。这些文献资料让后人得于从吸气吐纳之术、五禽戏、太极拳等中华文化的瑰宝中获益,进行健身运动和养生运动。这些传统的体育形式在我国的传播程度、知晓程度、习武之人的发展程度绝非外来同类项目(如拳击、泰拳等)可相比。
  
  3.3娱乐
  休闲娱乐活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娱乐则是其主导的价值取向。一些文学作品中记载的体育活动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体现了体育娱乐功能。如明清小说中有大量的反映民间体育活动的内容,《金瓶梅》中就记载有象棋、围棋、双陆、秋千、击壤、毽球、击球等运动,如第二十五回“吴月娘春昼打秋千”,表现女子对秋千的喜好与普及。角抵是融相扑与散打为一体的运动,据统计,《水浒》全书反映角抵的有无数次,其中四次最精彩,即第三十九回、第七十四回、第八十回及第一百零四回。生活必需有劳有逸。“逸”者,“闲”也、“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