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述馆藏是图书馆的立馆根本,二律背反在馆藏建设中的普遍存在阻碍图书馆的良性发展。指出充分发挥联盟馆的舍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确定纸本低利用率文献并通过合作建设储存图书馆,聚合服务,以储为用、以储促用,构建联盟馆藏一体化体系,提高馆藏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为用户服务的品质使联盟馆藏走上优质、高效、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图书馆联盟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 馆藏建设 二律背反 纸本低利用率文献 储存图书馆
[分类号]G255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普遍应用,图书馆馆藏在载体、结构、类型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真研究馆藏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用户需求的新变化,协调好馆藏储存与使用之间的平衡,解决好用户当前文献需求与社会发展长期文献保障之间的关系,促进馆藏更广泛地运用组合,提高馆藏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为用户服务的品质是图书馆联盟馆藏建设的重点。
1 馆藏建设之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哲学基本概念,指规律中的矛盾即在同一个事物或同一问题上相互联系的两种力量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背相反的现象。二律背反现象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对其有效的协调、平衡和化解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例如,科学家通过对地面物体推动力和地心引力的研究,计算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用的火箭必须具备多大的推力,实现人类飞天的梦想。因此,认真剖析馆藏发展的二律背反对厘清馆藏建设至关重要。
1.1 馆藏的快速增长与馆藏的有限保障
馆藏的不断增长是自然而然的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馆藏更呈几何级数递增。以高校图书馆为例,1949年我国高校图书馆总藏书量为794万册,1987年增至3.45亿册,而截止2009年我国大多数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以上级别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数量都超过100万册,其中某省属地方本科院校,其馆藏总量更是由2005年的55万册(印刷型)猛增到2009年的128.79万册,年平均增长14.7万册。但同期我国出版图书种类由2005的20.8万种上升至2009年的30.2万种,按每书两册的复本率换算,上述某馆仅2009年就有近22.9万种新版中文图书缺藏,约占我国当年出版图书品种的75.7%。而我国外文图书馆藏更长期呈现结构性缺失、品种严重匮乏的状况,我国高校英文图书1950-2007年的收藏总量为45万册,还不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三校同期收藏量的1/4,而全球印刷品图书在20世纪50年代有20万种,到80年代有70万种,90年代各种文献增长每年超过1.2亿种,且伴随着书刊价格、种类的快速增长而图书馆经费却缓慢地增加,用户本馆馆藏的保障率还将持续下降。
1.2 馆舍面积的大幅提高与日益窘迫的馆藏空间
一批批大规模新建图书馆的拔地而起同样见证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的馆均建筑面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为3 333m2,80年代增至5761m2,至90年代已达到6242m2,而2008年157所高校图书馆上报在建新馆的建筑面积,总计约为315.7万m2,馆均约为2万m2。但馆藏空间的不足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上海及周边地区20余家高校图书馆馆藏空间利用情况的调查,60%以上的高校表示目前馆藏空间已非常紧张,另40%左右的图书馆对未来几年馆藏空间不足表示出担忧。事实上,如今的图书馆管理者为了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的馆藏使用习惯和学习需求,正倾向于减少书库面积以增设若干的学习室、研究间和Ic空间使图书馆成为用户喜闻乐用的知识共享空间和学术交流中心。因此,书库危机将长期存在。
1.3 数字资源的飞速发展与纸本文献的重要地位
作为馆藏的新成员,数字资源以其海量、方便快捷的无限制使用及不占据馆舍空间等优点,迅速成为馆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以清华大学为例,图书馆从1996年开始购买网络数据库,至今已购入中外文数据库319个,仅2005一年用于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已占图书馆文献总经费的1/3强。但即使是在数字资源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纸本文献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信息载体,在较长的时期内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因此,纸本文献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数字资源的飞速发展与纸本文献的重要地位是图书馆馆藏发展所遭遇的第三个二律背反。
2 合作储存聚合服务
解决馆藏发展二律背反的关键在于摈弃“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走合作储存,聚合服务,共建共知共享的道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不仅只限于本馆馆藏的规模,还应包括馆藏的开放程度、馆藏的搜集能力和提供能力,服务质量不仅由本馆馆藏来决定,还要取决于其综合利用本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馆藏的能力。合理的拥有+有效的共享=馆藏。该公式所表达的不仅是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图书馆馆藏体系的全部内容,更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全新理念。如何在“拥有”与“共享”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纸本馆藏建设的关键。实现平衡的本质就是要解决本馆需要拥有什么样的纸本文献,哪些纸本文献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得,而哪些纸本文献则需要定期送交联盟储存图书馆作长期保存使用。
2.1 合作储存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必然规律,纸本馆藏也应如此。经过长期的发展,每个图书馆都存有一定数量的纸本低利用率文献。据相关研究论文显示,综合性科技图书馆中有40%―50%的图书在10-20年内没有被用户利用过,专业科技图书馆中也有10%―20%的图书多年未被用户利用过。该论文同时也指出,复旦大学图书馆统计其纸本低利用率文献约占总馆藏量的25%左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纸本低利用率文献的绝对数将越来越大。因此,合理确定并安置好联盟成员馆的纸本低利用率文献,以达到减负增效,节约空间,降低存储、管理和服务成本理应成为图书馆联盟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2.1.1 确定纸本低利用率文献一般而言,当文献从出版之后进入图书馆再经过若干年的流通、阅览等,使用率下降到较低的程度或者无人使用的就为低利用率文献。对零利用文献,1978年的苏联文化部制定一项-细则中明确规定,通常4―5年无人利用的文献就属于低利用率文献,中心图书馆分馆的时间可以降到2―3年。根据赵伯兴等人的研究,利用率、年代标准、文献类型、服务对象、语言标准和复本等因素是判定纸本低利用率文献的重要参数。一般可将长期处于用户借阅低位的、利用率呈指数下降的,出版10年以上的,普赖斯指数高的,鲜有用户使用的小语种文献和高复本 文献作为低利用率文献提交联盟储存图书馆储存使用。但由于各馆的客观实际各不相同,收藏文献的学科类型和用户利用文献的特点存有差异,各学科文献的老化规律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处理不同类型的学科文献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用户的特点及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充分了解本馆馆藏数量、质量和文献借阅规律的基础上,由各馆学科馆员汇同有关专家学者审核确定。
2.1.2 合作储存联盟成员馆纸本低利用率文献的确定为联盟馆藏合作储存提供了可能。由于纸本低利用率文献仍具有潜在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用户,尽全力让每书有读者,每读者有其书应该是图书馆联盟不懈的追求。图书馆联盟共建纸本低利用率文献联机目录库并在联盟主页上对外公开发布以供检索浏览等是一个可行的好方法,这样联盟的纸本低利用率文献的种册数在OPAC系统中就一目了然。联盟成员馆汇集的单册纸本低利用率文献将直接进入联盟储存图书馆做永久储存并提供对外服务。而对多复本的纸本低利用率文献,联盟在保留品相最佳的一册入藏联盟储存图书馆外,还应许可并鼓励有需要的馆或用户通过选购、交换或转赠等形式进行缺藏文献的补齐补全,“以本馆之所余,换本馆之所缺”在日本各地已经成为国立、公立、私立及大学等图书馆协会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日本私立大学图书馆协会自1976以来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复本书刊和纸本低利用率文献的交换,平均每次提供交换的文献有2605种约22399册,交换成功的平均为1102种6433册,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同时,联盟还可以积极对接“希望工程”、“知识下乡工程”等活动,将有关适用的文献无偿地赠送给区域内的社区图书馆或镇、村、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馆藏较为缺乏的图书馆或资料室。如此种种努力,将不仅使部分文献的利用率大幅提高,而且协调并丰富了区域内最广大图书馆的馆藏,无论其是否是联盟的成员,实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合作储存,同时也缓解了原有馆的藏书压力,并可为联盟在区域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1996年建军节前,广西大学图书馆根据解放军战士的特点,选择了一批以小说、军事类为主的纸本低利用率文献,赠送给驻地某部队的图书室,为人民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作为馆藏重要组成的数字资源的合作储存也应当是图书馆联盟合作储存工作的核心,积极研究和采用云存储技术等先进技术,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手段,构建起拥有足够存储空间和高可扩展系统,高效率地维护数字信息的永久性、真实性和长期可读性,并能将联盟成员馆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是关键。
2.1.3 储存图书馆以联盟成员馆共建为基础,以解决书库危机为契机,以集中永久保存成员馆的低利用率文献为要素,以书目信息为纽带,以文献共享为目的,在常年适宜的温度、湿度、照明及空气系统中,对入藏的文献采用一种一册、高密度、模块化、闭架式入藏管理的图书馆就是储存图书馆。储存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在于在联盟区域内担负起“以藏为主”的责任,使联盟成员馆的建设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藏用结合”向以“以用为主”转化,达到联盟馆藏的最佳储存和最佳使用。作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新发展,世界各国图书馆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国际上诸如美国、英国、芬兰、俄罗斯、日本等国已成功运作了各具特色的模型。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界也开始了初步的实践活动,如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远程书库、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中心储备书库,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版本图书馆等。
2.2 聚合服务
2.2.1 以储为用 较低的利用率、特殊的储存方式、广泛的来源、多样的类型使得储存图书馆人藏文献的揭示工作尤显重要。OPAC是用户利用文献的主要途径,是用户需求与文献服务的碰撞点。因此,在严格遵守统一的文献著录标准和格式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系统集成商的合作,强化联盟储存图书馆OPAC系统在揭示文献内容和检索文献信息方面的能力是以储为用工作的重点。
首先,OPAC显示信息应全面覆盖某一馆藏的主题、作者、人物、地名、时代、事件等基本内容;支持各种基于XML标准的格式;以开放数据和开放API的形式,集成网上书店免费提供的封面图片、目录以及免费阅读的章节;检索界面简单易操作,能提供组合检索、相关词检索、扩展检索、多种文献类型的集成检索和学科导航功能并能够保存检索历史;可按年代、字顺、流通频次等顺序排序检索结果;具有纠错提醒功能,在用户输入检索词的同时,可判断检索词构造是否准确,若错误给出更正提示,若正确则动态地显示与该检索词相关的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大约命中数、输入同类词的用户、有没有评论推荐、在馆的具体架位,同时允许和鼓励用户标签馆藏、评论馆藏、做网摘等。
其次,联盟储存图书馆的OPAC系统还应能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文献的状况,便捷地提供用户获取文献的最佳途径。比如当系统检索到用户所需的文献后,被检中文献如果已经数字化且过知识产权保护期,所有用户均可在查询过程中直接调用全文;还在知识产权保护期内的文献,有权限的用户可直接获取全文;对于无权限的用户或尚未数字化的文献,系统则直接引导用户进入文献传递系统进行文献传递申请,如果没有检中记录则给出相关检索推荐并指引用户转向联盟成员馆的OPAC系统进行文献查阅。
此外,联盟储存图书馆的OPAC系统还要积极地融入外部共享的大环境,加强与其他信息机构的合作,如对接其他联盟的OPAC系统、全国OPAC系统,出现在用户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中等。只有这样联盟储存图书馆中的文献才能被用户充分地发现、认识和利用,才能保障以储为用的高效运作。芬兰国家储存图书馆是该国文献传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2年,53000件请求中有37000件被出借;15000篇文章被复印,满足率高达98%,是其国内较活跃的出借图书馆,足见储存图书馆的威力。
2.2.2 以储促用 联盟馆藏的一体化建设和服务是以储促用工作的关键。联盟储存图书馆聚合低利用率文献并提供服务,联盟成员馆专注于本馆高利用率文献的建设和服务工作,高低利用率文献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全面、系统的文献保障体系是以储促用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充分考虑联盟成员馆性质、任务和各馆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优化联盟成员馆的馆藏布局,使联盟的馆藏建设从传统的联采联购的集团模式向更加科学合理的协调采购、分类采购模式转变,促使成员馆的馆藏向专业化、特色化、学科化方面发展,增加联盟馆藏的品种,扩大联盟馆藏的多样性并尽力避免区域内同一文献的高复本重复购置,减少冗余文献,节约宝贵的经费和馆藏空间。在这样共知共建共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盟馆藏,将全面地包括或者接近于全面地包括了区域发展所需的重要专题文献或者特色文献,如地方文献等,从而保证了联盟总馆藏(指联盟各成员馆的各种馆藏和联盟储存图书馆各类馆藏的集合)能够覆盖区域内大多数用户的文献需求,有效去支持用户的教科研等活动,同时将大大缓解联盟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二律背反,不断增强联盟图书馆的实力。
联盟馆藏的一体化建设为构建联盟统一、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联盟组织中的编目专家或元数据专家在遵照国家相关通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个个元数据的注释,把分散、异构的联盟总馆藏中的学术观点、数值、公式、分子结构、源码、专利号等知识元分解和抽取出来,进行重组,形成以知识元为中心的内容高度关联、无缝链接的联盟资源有机整体,并能持续、稳健地将大量不断更新、不断出现的知识元整合成知识元组群,揭示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网络化关联,在小于“篇”、“册”的粒度和层次上提供服务,直观地展现某一学科的结构特点、研究热点、发展源流、专业相关程度等重要信息。这样联盟馆藏中的每一本书、每一份文献都不再是“孤岛”,“每一本书中的每一个词都被互相耦合、串接、引用、摘录、排序、分析、注释、混合、重组,并且被融入到比以往更深的文化中”,从而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在发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互联系,引领科学研究向前快速推进”。如此,联盟馆藏建设将走上优质、高效、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