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贸:国际标准下的高增长]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官网

  近年来山东外贸以入世为契机,在市场和政府两大力量的推动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对山东经济的乘数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002年339.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2003年418.4亿美元,同比增长34.4 %;2004年,首次突破600亿美元,达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6.1%。
  2004年,山东省出口产品中增长最快的依次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9亿美元,同比增长62.1%)、机电产品(出口97亿美元,同比增长50.9%)、农副产品(出口83亿美元,同比增长26.1%)、纺织服装(出口8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增长最快的这四类产品同时也是山东出口的支柱产品,占当年出口总额的82%。这突出表明,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在国际分工和对外贸易中,不仅继续发挥了自身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而且正在逐渐实现动态产业结构升级。
   山东外贸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在入世背景下山东省政府顺应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使山东融入世界,让世界进入山东,将外经外贸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亮点来培育,加大了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和各种出口优惠措施给外贸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和更加宽松的环境;山东各地市和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引导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和化解各种贸易壁垒,促进了出口的增长。
  其次,产业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给外贸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传统出口产品的农产品由初加工产品为主转向深加工、绿色无污染、标准化产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禽流感”、农残检测等不利影响,实现了“高门槛下的高增长”。山东的纺织服装受惠于全球出口配额的逐步增加,但也面临着更加严苛的技术标准和保障措施,因此千方百计地提高工艺技术、打造知名品牌,保持了较高的出口增长速度。值得关注的是,在山东一直处于弱势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近年有了长足发展,尤其以电子信息、造船、集装箱、家用电器为骨干的机电产品出口首次超过纺织服装,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这是最具实质意义的进步。
  再次,获得外贸经营权的民营企业不断增多拓宽了外贸渠道、增加了外贸品种。入世以来山东逐步取消了民营企业在申请资格条件上的特殊限制,从审批制走向依法登记制,2004年7月以后,外贸经营权完全放开,使大批民营企业具有了进出口经营资格,加快了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200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1%,其中出口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6%,成为出口增长的一大亮点。
  山东外贸进一步发展既需要克服外部制约因素,也需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来自外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山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目前80%以上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尤其是四大支柱出口产品中的农副产品、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受到影响最大。在农副产品方面,近年来主要进口国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大大提高农药残留标准,引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实行食品注册通报制度,配以苛刻、繁杂的检验程序,严重阻碍了山东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例如日本为了阻拦菠菜进口,2002年公布蔬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01mg/kg。这项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措施,既远远严于日本其他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限量,又大大超出美国、欧盟及国际组织标准的0.05mg/kg。在纺织服装方面,作为山东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日益严密的环保法规和采取的环保措施,如健康与安全法规、绿色生态标签、绿色生态标准和绿色包装法规等,成为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严重障碍。在机电产品方面,美、欧等国都制定了严苛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例如美国规定供应商应进行ISO9000注册,否则不购买其产品,欧盟规定进口的机电产品必须通过规定的合格评定程序,取得欧盟统一的CE合格证书,才能进入欧盟市场,这些规定同样严重制约了山东机电产品的出口。
  为尽快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有效的预警防范体系、构筑贸易保护措施是当务之急。值得欣喜的是,山东省质监部门筹建的“应对贸易技术壁垒预警体系”已经试运行。当然,从根本上说,必须切实提高本省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并等同采用。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协调统一了,突破贸易壁垒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理有据。
  国外频繁的反倾销活动和特保措施的实施,使得山东省比较优势产品不能长驱直入目标国家市场。近年国外针对中国的彩电、纺织品、浓缩苹果汁、大蒜等的反倾销案都涉及山东产品,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形成扩散效应,向更多产品蔓延。
  应对国外反倾销和特保措施不仅需要涉案企业积极应诉,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只有如此才既能消除国外反倾销的借口,又能赚取应得的利润。
  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无序竞争严重、外贸效益不高。由于山东省出口总额的近80%仍属于传统产品,市场需求弹性较低,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低价竞销,大宗产品出口量增价低的现象比较突出,2004年服装出口价格比1998年下降了近30%,其中梭织服装下降27%,针织服装下降33%。花生从1997年的约20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70多万吨,但出口价格持续走低,出口效益持续下降。量增价减的结果是既浪费了资源,也损害了企业利益。因此急需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树立产业集群的意识,加长产业链,寻求规模效益。
  (作者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