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庙会是件很惬意而神圣的事。 小时候跟爷爷奶奶赶庙会,头一天晚上就会激动得睡不着觉,猜想着庙会的壮阔与纷乱以及这景那景,幻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至于能不能在虔诚礼磕之后见到神仙倒不敢奢望的,但祈求神仙保佑还是可以放胆去想的。
当然是与佛教道教等深厚文化有关的原因,在中国,庙会的内容丰富极了,有玉帝庙会、观音庙会,也有文圣人武圣人庙会,等等等等。这一切,都于岁岁年年里充盈着人们的生活与思维空间。
而千佛山庙会则是以“老人节”为主题的。在济南,千佛山的名气很大,千佛山庙会的名气也不小。今日作为济南市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公园,很早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千佛山古时候称历山,相传舜虞曾躬耕于此,所以有舜耕山之称。到了隋唐时期,山东佛教昌盛,这里的悬崖峭壁上就雕凿了众多佛像,大的人高,小的寸余,令人难以细数。后来,人们又于此修建千佛山寺,就有了今日的“千佛山”。
千佛山名胜古迹是很多的,沿着山路上行,有唐槐亭、齐烟九点坊、云径禅关坊、兴国禅寺、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洞天福地坊、一览亭等景点以及众多的碑文、石刻与佛像。立脚山顶南望,山外青山,峥嵘逶迤;若是放眼北眺,可见黄河奔流,平原千里之间而蹴卧牛山、华山、鹊山、凤凰山、标山、药山、北马鞍山、粟山、筐山等,群山风光则尽收眼底。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每逢这天,古人都要头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高游玩,以求除灾避害,生活安宁幸福。这种“九九登高”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探究千佛山庙会的起源,是自元代农历九月初九开始的。而每年的重阳节这天,济南人便喜来登高望远。千佛山的深秋,天高气爽,山前山后,盛开的野菊烂漫似锦,清香扑鼻。站在“赏菊岩”上观赏菊花,便成为人们登山的一大乐事。而济南人除赏菊外,还有吃菊花的习俗。人们将白色的菊花瓣采下,蘸上面粉油炸食之;或者配上肉类做成菊花火锅,配之以菊花浸泡的美酒,在山上野餐,别具风味,清香无比。诗人朱照曾在《重阳节同人挈酒历山登高诗》中写道:“闲招三两友,把酒醉南山。静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间。”述的就是古人重阳登千佛山的情趣。
千佛山附近还盛产柿子,尤其以大盒柿最为著名。每年九月初九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大凡赶庙会者,一般多以买柿子而归,所以千佛山庙会又有“柿子会”之称。逢了千佛山庙会,在通往上山的路上,便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有揽秋游玩的青年男女,也有虔诚的信佛者去兴国禅寺晋香礼佛,更有的伴妻携儿全家出动。从山脚下到山腰兴国禅寺间1公里多的山路两旁,就设有1000多个摊位,沿途卖着山货杂品、香烛元宝和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卖烧饼、包子、馄饨的饭棚,高声吆喝着招徕顾客;民间工艺品、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儿童玩具的,琳琅满目:表演杂技、马戏、歌舞、唱戏的、说书的、拉洋片的、玩呜嘟嘟的,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这时的千佛山就有了一种澎涨的醉意。
其实,来千佛山赶庙会的人们,为数不少的还是来此敬上香火,祈求神灵保佑,磕拜之间于心里诞生出各自的愿望,哪怕只是一种憧憬。上了年岁的人如此,年轻人也如此。
如今的千佛山庙会则更是盛况空前。尽管人们登高已不再是为了避灾除害,而饮菊花酒、吃菊花火锅的习俗也不多见,但来登山的人们照旧络绎不绝。人们在浏览或挑选着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时,总要登上山顶,纵目远眺,观赏着如诗如画的济南新貌,感受一种美的享受,寻觅着千佛山庙会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