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从历史碎片中走来]房山小清河在哪

  2009年11月13日,我站在一幢高楼的窗前,鸟瞰小清河。一场飘飘洒洒的大雪过后,整个城市银装素裹,洁白皑皑。小清河蜿蜒而舒展地静静流淌,穿行在这座城市的街衢和楼宇之间。岸边的柳树垂着银色的丝条,不远处的亭阁仿佛是一幅雪景大画上夺目的点缀。我观赏,我遐想,总感觉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壮美充溢胸间。
  久违的雪更能带给我们家乡的气息,家乡的记忆,家乡的思念,它能让我们的感情在那雪国的回忆中徜徉。小清河的雪,小清河的风,轻巧得甚至没有任何影子,也没有声息。然而,在这平平淡淡中,我们又觉得,小清河的有一些日子或者有一些事情,依然是那么光鲜或者晦暗,依然是那么值得怀念和留恋。这些日子或事情,也许是热闹的,时尚的、快活的,或者是庄重的,朴素的,哀怨的,甚至是沧桑的,痛苦的。
  此刻,我目力所及的小清河,正是她从市区臧家屯至黄台码头线。形容大江大河,文人们爱用“源远流长”。可站在我现在的位置看小清河,“源远”谈不上,她的源头仅在十数里外的西郊睦里闸和市中心的几大泉群。发源于一个内陆城市中心的河流,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多见。“流长”却绝对够资格。《齐乘》说她,自济南“蜿蜒东北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入海。”乾隆《历城县志》也说她:“小清之源出于历城之趵突泉中,汇?,漯、孝妇诸泉,东北抵乐安(今广饶)高家港,达于海。“作为一条河流,最远大的理想莫过于奔向大海,大海是千万条流水灵魂的归宿。一切的流水都有源头,却不是每一条水都能独流入海的,而小清河却能保持自我,与长江、黄河样矢志不渝,奔向大海。”达于海”,就会被人尊崇,被人仰慕,被人一代代地赞颂,小清河就是这样一条充满梦想的河。
  小清河河道为史传大禹治水“四渎”之一的古济水下游古渠。小清河自南宋齐王刘豫率众开发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历史上它承载着济南的商贸运输,泄洪,灌溉等诸多功能。济南曾经是一个发达的内陆港口城市,小清河作为这座城市的母亲河,对济南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济南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哦缺的作用功能,一直是一条“黄金水道”。可以骄傲地说,济南,正是得益于这条塑造千年辉煌的小清河,才呈现百业兴旺、万民富足的盛世景象。
  小清河自古就有“小盐河”之称。乾隆《历城县志?盐法》这样记载:“历(下)不产盐,而城北泺口则是商贾聚集之所,凡济南,泰安,东昌,兖、沂曹六府所食之盐自武定府利津县属之永阜场,筑包船运,皆由大清河经蒲关抵泺口;乃分运各州县,故泺亦(山)东省运盐之一大总汇也。“有清一代山东各州府所食之盐,基本都是从海边永阜场盐场由大清河运至泺口,再从此转运各地的。可是到了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黄河改道,全部淹没了永阜场盐场。自895年起”改从官台场筑包,由小清河运至黄台桥,设垣囤积,改用车运至泺口,再发水运。”(《续修历城县志?盐法》)从此,黄台桥码头又成了盐商聚集之地。后来山东盐运使张毓蕖(名莲芬浙江余杭人,官僚民族资本家,枣庄煤矿的创始人)见马拉人推的转运方式非常不便,出资。创修黄台桥至泺口小铁路一段,名日清泺小铁路,以资转运。“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后,张毓蕖又与津浦铁路局会商,拆卸小铁路,改修为津浦铁路支线,“衔接正轨,沿路各县需盐,均可由小清河黄台桥装车,直达本境,商民称便。”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干章。” (明朱善《一斋集?丁亥舟行小清河》)小清河,一渠清水,万千鱼虾,绿荫夹岸,船桅林立……人们都知道小清河是一条美丽的河,也是一条散发着历史文化馨香的河。人们称赞小清河,不仅仅因为它的舟楫渔盐之利。人文气质、包容精神,是小清河文化的意象特征,顽强的精神,高洁的禀赋,是小清河精神文化的内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