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刘集支部与《共产党宣言》】刘集支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博物馆收藏着一本1920年8月出版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这是1975年在广饶县刘集村发现的。   许久以来,人们多认为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是1920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他的思想转变时,曾多次讲到他在1920年春第二次旅居北京期间,阅读过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本人也曾回忆说,该书是1920年4N在上海出版的。但是,至今没有发现这样的版本。现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中文译本是浅蓝色封面的1920年9月的“再版”本。后来上海发现了1920年8月出版的全译本,在上海档案馆保存。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宣言》早期版本的发现情况,大致就是如此。而广饶藏本提出了新的情况并作出了新的说明。广饶藏本,是平装本,长18厘米,宽12厘米,比现在的32开略小一点。书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上端模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著者署名为“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安格尔斯即恩格斯――编者著)”,“陈望道译”。全书用5号铅字竖排,共56页。封底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价大洋一角”,印刷及发行者是“社会主义研究社”,由于校对疏忽,书名《共产党宣言》误印成了《共党产宣言》。
  广饶藏本为《共产党宣言》的首版时间提供了有力佐证。过去,认为《宣言》全译本在中国出版是1920年8月说,只有上海档案馆一本实物作证,被称为“孤本”、“孤证”。现在有了广饶藏本,更可喜的是在上海图书馆还查到了同样的一本。这样,再加上北京图书馆保存的残本,至少是有了4本8月的版本,从而证明《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是1920年8月出版的。
  据调查,广饶收藏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先是在济南共产主义者手中,其后又传到广饶,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党的一大后,济南党组织为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党员学习革命理论,主要就是学习《共产党宣言》。广饶收藏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最初就是在济南共产党员中流传、学习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其所有者为济南的早期党员张葆苣。后来,这本《共产党宣言》辗转到了与张葆苣等一起学习和活动的广饶县籍女党员刘雨辉手中。1926年春节。刘雨辉回老家刘集村过年,将这本《共产党宣言》带回刘集村,交给了支部书记刘良才。从此,这本革命文献,便在这个偏僻的农村经历了不平凡的50个春秋。
  广饶刘集党支部是在1925年春建立的。支部书记刘良才经常在晚上召集党员们,在他家的3间北屋里,于煤油灯下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其它文件。入冬农闲时节,党支部还举办农民夜校,由刘良才或其他党员宣讲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共产党宣言》又成了刘良才等同志备课的好材料。
  在党的领导下,革命的星星之火很快由刘集、延集燃烧到全县。1928年12月,中共广饶县委成立,1929年初刘良才担任县委书记,下辖8个支部,党员发展到70人。党领导的贫民会会员达500人,能影响五六千农民。此外,还成立了青年团、少先队、工会等组织。党领导群众进行了“砸木行”等斗争,打击了敌人,鼓舞了人民。
  广饶藏本《共产党宣言》同革命的风雨相联系,历经战火的磨难,饱浸着烈士的鲜血,革命者冒着生命危险将它保存下来。1931年2月,刘良才调任潍县中心县委书记,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刘集支部的支委刘考文。1932年8月,广饶的邻县发生共产党领导的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博兴暴动”,反动派的镇压波及广饶。刘考文估计到自己有可能被捕,就把这本《共产党宣言》交给了本村忠厚老实、又不引人注意的老党员刘世厚。不久,刘良才被敌人杀害,刘考文等刘集的六七名党员也被捕。
  那时,国民党政府开列出禁书676种。《共产党宣言》被列为禁书之首,对于保存、阅读、宣传者予以监禁或处死。刘世厚冒着杀头的危险用油纸包裹,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藏了起来,使之躲过一次次劫难。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扫荡”刘集村,他又冒死闯入火海,从屋山墙的雀眼里抢出了这本书。新中国成立后刘世厚老人从墙旮旯里把这本《共产党宣言》取出来,在扉页的左上方又加盖上了“刘世厚印”,与最早收藏此书的“葆苣”印痕相映,然后,端端正正地放进屋中的大箱子里珍藏。
  1975年秋天,广饶县文管会的同志到刘集村,召集老同志座谈革命历史和征集革命文物。负责保存这本《共产党宣言》的84岁老人刘世厚将其捐献给国家,珍贵典籍终得以重见天日。
  不久,这本《共产党宣言》便被正式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这本《共产党宣言》仍珍藏在广饶县博物馆内,它也成为中共山东党史上最为珍贵的革命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