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清晨,伊拉克萨迈拉市的居民做梦也没想到,市中心传来两声剧烈爆炸之后,阿里?哈迪清真寺立即被烟尘笼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去,只见清真寺巨大的金色穹顶已被炸毁,裸露着土黄色的砖体和横七竖八的钢筋。一座宣礼塔顶部镏金装饰也被爆炸的气浪剥落,清真寺内更是一片狼藉。他们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拍头、捶胸、顿足,一遍遍声嘶力竭地怒吼着:“罪过!”“罪过!”
由于有着巨大金色穹顶而被称作“金色清真寺”的阿里?哈迪清真寺里,供奉着什叶派第十位和第十一位伊玛目(宗教领袖)阿里?哈迪和哈桑?阿斯凯里的陵寝,被认作是同纳杰夫、库法、卡尔巴拉同样重要的什叶派四大宗教圣地之一,怎么能允许任意亵渎与破坏呢?
什叶派心中的圣地
穆斯林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可追溯到公元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逝世后,上层统治集团内部围绕着谁担任哈里发(继承人)所展开的激烈争斗。几十年争斗下来,担任叙利亚总督的穆阿维耶被拥戴为第五任哈里发,并在大马士革建立起穆斯林哈里发帝国的第一大王朝――倭马亚王朝,伊斯兰教内部便正式分裂成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凡拥戴穆阿维耶继任哈里发的被称为逊尼派,凡坚持只有穆罕默德的亲属及后裔才有继承权而拥戴阿里(穆罕默德的女婿)的儿子侯赛因为哈里发的被称为“什叶派”。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除了权力之争外,还在于对伊玛目的作用和对《古兰经》教义的理解上。什叶派之所以拥戴阿里,除了他是穆罕默德的亲属外,更因为他们认为,惟有阿里及其十二代被奉为伊玛目的后裔才是向穆斯林传谕《古兰经》内在精神(或释为“隐意”)的真主的使者。在什叶派心目中,阿里的地位甚至高于穆罕默德。公元878年,第十二代伊玛目萨德尔失踪后,什叶派认为他只是暂时“隐遁”,将来还会作为救世主降临人间。由此可知,供奉着第十、第十一两位伊玛目陵寝的阿里?哈迪清真寺,在穆斯林什叶派心目中的地位了。
萨迈拉:“谁见了它都会喜欢”
倭马亚王朝在穆斯林哈里发帝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至公元684年,它相继征服了西班牙、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塔什干,并直抵印度境内,使倭马亚王朝国势达到全盛时期。公元717年,在与拜占庭交锋失败后,王朝国势逐渐衰败。公元749年,穆罕默德叔父的玄孙阿布?阿拔斯利用民众对倭马亚王朝的普遍不满,高举反叛旗帜,并于公元750年大败倭马亚军队,宣布建都在巴格达,从此开始了穆斯林哈里发帝国的第二大王朝――阿拔斯王朝。
虽然埃及、北非、西班牙等属辖地纷纷宣布独立,但是,持续了500年的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年~1258年)经过几代哈里发的励精图治,工业、农业、贸易、科学等方面都取得重大发展,其国力与影响堪与我国盛唐媲美。据史料记载,那时底格里斯河边的码头上,就常常堆积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可惜的是,进入公元9世纪后,由于争夺王位,展开连年争战,陷巴格达于刀兵水火之中,使国家元气大伤。握有兵权的波斯、突厥族近卫军将领也蠢蠢欲动。公元833年,第八代哈里发穆阿台绥姆继位后,担心权势旁落,决定将首都迁至巴格达西北约160公里的萨迈拉。这里濒临底格里斯河,又界于巴格达通往大马士革和伊斯坦布尔的国际商道上,是既可进又可退的首选之地。相传穆阿台绥姆十分中意他选定的新都,特意为它取名萨迈拉――即“谁见了它都会欢喜”这句话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连缀而成的新地名。穆阿台绥姆及其后的哈里发执政期间,依仗着阿拔斯王朝的余威,大兴土木,为萨迈拉留下了许多至今令人们赞叹不己的宏伟建筑,如集居住、议事、听取百姓诉讼等功能于一体的“哈里发宫”,公元852年竣工的大清真寺,公元892年将首都迁回巴格达前不久落成的豪华、典雅的“情人宫”,以及包括阿里?哈迪清真寺、阿布?德尔福清真寺、骑士广场、“巴尔库瓦拉宫”在内的他一些建筑,都融合了东西方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
独一无二的“转塔”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萨迈拉大清真寺独具一格的大清真寺的宣礼塔。清真寺的宣礼塔尽管外形各异,多彩多姿,但通往塔顶的阶梯都建在塔内,惟独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的阶梯修在塔外。欲登上塔顶,只能沿着六级螺旋形塔身外的阶梯一圈圈盘旋而上,这个塔俗称“转塔”。据说,当初满怀重振阿拔斯王朝热望的穆阿台绥姆之子穆台瓦凯勒哈里发否定了建筑师最初的设计,把一个纸卷的纸心向上一抽,交代建筑师:“就按这种式样建。”于是,世界上才有了这座独一无二的阶梯建在塔身外的螺旋形宣礼塔。相传,当年每逢礼拜日,穆台瓦凯勒都要骑着骏马,沿着阶梯策马而上,向一排排坐在清真寺院墙内的穆斯林宣讲《古兰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同夫人多次去萨迈拉参观大清真寺遗迹,却只攀登过一次“转塔”。那次在我们前边有几位身披黑袍的什叶派妇女,攀上方形塔基后,便沿着那螺旋形阶梯向着塔顶爬去,不料当她们由背风的一面刚转到顶风的一面时,从大漠吹来的强劲的薰风,扬起她们的黑袍,像一面面鼓胀的黑帆,于是她们惊叫着转身跑下。经过我们身边时,虽然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却依旧惊魂未定。我们试探着踏上宽约2.3米的阶梯,靠塔体的一边,有一道铁栏,那是后来旅游部门为了游客安全而修建的。阶梯另一端却无任何遮拦。我们相互鼓励着,一圈圈盘旋而上,虽然靠塔身的一侧有铁栏杆可扶,但两步之外便是绝壁,真如走在人迹罕至的悬崖鸟道之上,只能紧盯着脚前,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只有转到背风处,才敢乘停下来喘息的机会,向地面张望一眼。因而,我们对当年穆台瓦凯勒策马登塔宣讲《古兰经》的传闻始终心存疑惑。不过,当我们从塔顶下来时,遇到两位登塔的当地人,在擦肩而过的一瞬,他们微笑着跨向外沿,把扶手让给我们,却依旧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辉煌不再
无论穆阿台绥姆、穆台瓦凯勒父子如何怀着重振阿拔斯王朝的热望,企盼着像先祖一样在萨迈拉重建一番伟业,但内忧外患连绵不绝的阿拔斯王朝已是江河日下。公元892年,当继任者将首都迁回巴格达之后,萨迈拉便衰败下去,到公元1258年巴格达为蒙古骑兵所破。阿拔斯王朝覆灭时,萨迈拉几成一片废墟。这座著名的大清真寺也仅剩四周的院墙和这座52米高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转塔”,还耸立在底格里斯河边这片广袤的沙原上,默默地向游客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
阿拔斯王朝在萨迈拉遗存的一处处古建筑中,惟独阿里?哈迪清真寺由于供奉着阿里?哈迪和哈桑?阿斯凯里两位伊玛目的陵寝,被一代代什叶派穆斯林视为圣地,他们像爱护眼睛一样不断修葺、呵护着它。我们在“转塔”顶上俯瞰萨迈拉时,看到的是除几个大城市外一些城镇因为战争所留下的破旧、无序的衰败景象。惟独阿里?哈迪清真寺巨大的金碧辉煌的穹顶,在夕照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而今这座已逾千年的清真寺竟然横遭如此巨大的劫难,怎么不令世人、特别是穆斯林什叶派教徒们痛心疾首呢?!
爆炸事件促使伊拉克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更趋激化,冲突、破坏与仇杀事件迭起。尽管国际社会和两大教派的领导人多次呼吁教徒们保持克制、维护团结,但这一事件无疑是在伊拉克千疮百孔的肌体与伊拉克人民备受伤害的心灵上,又撒下了一把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