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要推倒“三座大山”|推倒三座大山

  之所以突然调整对以政策,缘于其所处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及内外重压。      4月24日,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同意首先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实现停火。之后,哈马斯还放出风来,称将通过埃及与以色列商谈有关释放被绑架的以军士兵沙利特事宜。作为停火条件,哈马斯要求以色列取消对加沙的封锁。哈马斯之所以突然调整对以政策缘于其所处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及内外重压。
  
  头上有“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以色列。
  对于以色列来说,哈马斯盘踞加沙并割据一方,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过去哈马斯与法塔赫同处加沙,使得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打击总有投鼠忌器之虑。如今,这种顾虑可彻底打消了;“忧”的是,接连不断的火箭弹袭击预示着加沙很可能成为类似南黎巴嫩地区的反以“前沿阵地”。因此,自哈马斯独占加沙以来,以色列便不断加大对其政治、经济、军事压力,试图压垮仍以“合法政府”自居的哈马斯政权。
  政治上,以色列竭力孤立哈马斯,称只要哈马斯不放弃“三不”政策(不承认以色列,不放弃暴力斗争,不承认巴以已签署的协议),就坚决拒绝与其进行任何接触。即使是在哈马斯频频示好、主动请求停火的情况下,以方仍怀疑是“缓兵之计”,断然拒绝。
  经济上,以色列对加沙动辄全面封锁,企图卡住哈马斯的脖子。加沙西靠地中海,北部和东部均毗邻以色列,仅南部与埃及接壤。长期以来,以色列不仅掌握着对加沙主要资源和能源的控制权,而且牢牢控制着加沙所有对外通道。此外,由于加沙经济基础差,外贸渠道单一,加上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从而更难以摆脱对以色列的依赖。自2007年6月哈马斯独占加沙后,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变本加厉,使其本已十分恶劣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如今加沙人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缺乏能源发电机无法发电,冰箱无法运转,肉类和奶制品价格猛长,其中肉类价格在10天内上涨了一倍;医院经常停电使日常诊疗受到直接影响,疫苗和药品因无法冷藏而失效。“油荒”使许多加沙人只能骑车或步行上班,就连警察也不得不骑马执勤;垃圾运送和污水处理难以正常进行,12个地区已失去垃圾处理能力,使50万加沙人生活在“垃圾堆”中;“油荒”还直接影响到“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在加沙的救济工作。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加沙的食物短缺几乎快让“天”塌下来了。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在加沙约有30万巴勒斯坦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其中的贫血症患者已上升到77.5%。
  军事上,2007年9月,以色列正式宣布加沙为“敌对实体”;11月美国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以来,以军对加沙的军事打击日益升级;今年2月底至3月初,以军对加沙发动了名为“暖冬”的军事行动,共造成数百名巴勒斯坦人伤亡。同时,以军针对哈马斯高官的“定点清除”也从未间断。
  第二座大山是“同根生”的法塔赫。
  2007年6月中旬哈马斯与法塔赫在加沙兵戎相见并最终独占加沙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下令解散了由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担任总理的民族联合政府,由亲法塔赫的独立人士、原民族联合政府财政部长法耶兹出任新总理,组成“过渡政府”。阿巴斯态度强硬,称哈马斯为“恐怖分子”,扬言对其实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对话、不谈判”。巴解中央委员会谴责哈马斯与“外部势力”勾结,在加沙发动“政变”,要求成立调查委员会将政变者“绳之以法”。与此同时,法塔赫已开始筹备修改选举法,准备按“比例代表制”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近一年来,阿巴斯领导下的法塔赫为了搞垮哈马斯,不仅一再强调其政权的非法性,而且将其完全排除在巴以和平进程之外,还独享国际社会的巨额经济援助。法塔赫与哈马斯势同水火,宁可遭受加沙巴勒斯坦人唾骂,也不愿与哈马斯分一杯羹。
  第三座大山是美国。
  对美国而言,哈马斯控制加沙,特别是一旦“哈马斯斯坦”激进政体建立起来,将意味着其中东政策的失败。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推出对中东地区发动反恐战争加民主改造的双重战略,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扶持亲西方的“民主政权”,打压反美反西方的“暴政前哨”。然而,在伊拉克这个“民主样板”迟迟无法建立、“雪松革命”后的黎巴嫩政局频频受到冲击、伊朗核危机无法摆平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得到“反美急先锋”伊朗支持的、具有强烈伊斯兰极端色彩的“哈马斯斯坦”横空出世,无疑将会使美国在中东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美国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哈马斯巩固政权。于是,在哈马斯独占加沙后,美国对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分别采取了“胡萝卜”和“大棒”政策,在积极扶持法塔赫的同时,从各方面打压和削弱哈马斯,迫其就范并接受“招安”。
  
  哈马斯“愚公移山”
  
  面对“三座大山”,哈马斯并未坐等被压垮,而是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极力在困境中寻求出路。
  军事上,哈马斯不仅纵容旗下军事组织“卡桑旅”对以发动武装袭击,而且默许或支持其他伊斯兰军事组织(如绑架以军士兵沙利特的“伊斯兰军”等)通过向以南部地区发射火箭弹等手段对以进行打击,干扰以色列与法塔赫的和谈进程。同时,哈马斯还想方设法壮大武装力量,于2007年8月成立了自己的“海军”――海上警察部队。虽然只有150人,且装备远逊于以色列海军,但哈马斯表示会尽力阻挠以军的军事行动,充分显示了哈马斯面对以军的强大攻势毫不示弱、顽强抗击的气势。
  经济上,哈马斯一方面力争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捐助;另一方面通过哈马斯成员的慈善捐款(个人收入的2%),为在与以色列冲突中失去家庭和谋生手段的加沙人提供抚恤金,并确保伤者得到伊斯兰慈善机构照顾。前不久发生的“炸墙”行动不失为哈马斯摆脱经济困境的一个经典之作。由于长期封锁,加沙民不聊生,哈马斯领导人、原巴自治政府外长马哈茂德•扎哈尔将加沙比喻为类似当年纳粹统治下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大监狱”。为了摆脱这种“囚徒”困境,哈马斯策划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越狱行动”,于2008年1月22日炸开了加沙地带与埃及交界处拉法口岸的边境墙,近一半的加沙居民涌入埃及境内抢购食品及日常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外交上,哈马斯一改往日的强硬态度,打出“人道主义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频频向国际社会发出求助信号。今年4月20日,哈马斯领导人恳请阿拉伯国家捐弃前嫌,帮助加沙民众渡过难关。流亡叙利亚的哈马斯政治领导人哈立德•马沙尔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所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请承担你们的责任,真正施加压力,阻止以色列(封锁加沙的)罪行。我们不要求你们向以色列开战,只要骄傲地与我们站在一起。”他还通过与埃及和沙特等国家领导人接触,呼吁各国加大对以色列的压力,并争取从埃及获得更多燃料。他强调说:“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每当加沙有一名巴勒斯坦人死去时,你们也有责任。”同时,马沙尔还呼吁政治对手阿巴斯与哈马斯谈判,找到解决巴勒斯坦分裂的办法。他说:“如果我们不以民族利益为重,无条件坐下来会谈,达成有关所有事项的协议,无论是你还是哈马斯都无法得到原谅。”
  哈马斯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据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策与调查研究中心2008年3月初统计,如果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哈马斯将获得35%的选票(2007年12月为31%),法塔赫的得票率为42%(2007年12月为49%)。
  
  巴以和谈不可或缺的角色
  
  尽管根据巴《基本法》,作为巴总统的阿巴斯有权授命新总理组建政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法耶兹领导的“过渡政府”之合法性问题日益突出出来。若召集议会会议重新选举,就会马上面临是否还让哈马斯议员参加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哈马斯议员要么被以色列逮捕,要么滞留在加沙,再聚集起来很不现实。如果抛开占有74席多数席位的哈马斯议员,单凭法塔赫阵营和独立派系的议员则很难凑够132个法定议席。但若将约占巴总人口1/3的150万加沙巴勒斯坦人排除在选举之外,单独在约旦河西岸搞选举,所选出的新议会显然又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因此,尽管以色列和美国极力排斥哈马斯于巴以和平进程之外,但事实证明,只要哈马斯不被消灭,只要其政权存在一天,那么若不将其纳入巴以“和平轨道”,它将一直扮演和谈搅局的“害群之马”角色,成为巴以和平之路难以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