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与图腾 远古图腾文化的符号学分析

  [摘要]本文借助符号学的分析方法,试图探索图腾符号背后某些隐而不显的社会意识。图腾符号作为初民社会集团意识的标志,凝结着远古初民强烈的思想情感、希望和信仰,影响并塑造了原初人的文化心理。图腾作为一种符号标识一旦被氏族成员所接受,就具有了象征社会意识的文化规范性,对远古社会的社会整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图腾文化;符号学;集体意识;生命本质力量
  
  一、图腾的产生及图腾符号的文化功能
  “图腾”一词最早于丁•格朗的《印第安旅行记》中首次使用,用于记录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同源的信仰。图腾(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原初人相信自己与共同尊崇的图腾物有着某种血缘亲属关系,每一个氏族成员都是图腾的亲属,甚至后代。我国民俗学者岑家梧先生说:“图腾就是人们相信某种动植物为集团之祖先,或与之有血缘关系”。①图腾的另一个含义是“标志”,“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图腾作为符号,是初民社会集团意识的辨识标志。象征集体意识的图腾符号作为氏族成员的精神归属,唤起了散乱的个体情感对氏族的整体认同,有效的组织和团结了原始族群,对当时的社会结构起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整合作用。
  为了确保初民社会的有序运行,个体的情感只有通过外化的集体行动来表达,并固定在某种可以代表群体情感的对象上。图腾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是与氏族发展初期的社会结构相符的意识形态。原初人幻想中的神秘力量(对象),只有借助具体可感的表象符号才能更有效地在他们心中激起强烈的定向联想和宗教情感。涂尔干认为,是一种本能的倾向使“文明水平较低的人们……在一种共同生活中结合起来……在身体上涂上或刻上能够唤起这种生存共同体的图像”。②
  原初人在危机四伏的大自然面前,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对命运的恐惧、生命的敬重,加之对生存过程中遇到的某种自然物超人能力的崇拜,导致图腾幻想的产生。初民对图腾符号的敬仰和崇拜,在一开始其实表现为人对自我生命本质力量的一种否定。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优越性并不明显,甚至凸显弱小,只能诉诸于图腾,把对生存的期待完全寄托于图腾的庇护。在功利主义看来,图腾符号一出现就带有社会功利性。利益驱动原则决定了不同的神话共同体选择不同的图腾作为其意识形态的载体。图腾物因为有利于延续氏族成员的生命和氏族部落的发展而受到关注,“在那里,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可吃的东西,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都会醒目地突现出来。”③或是因为图腾物的负面利益,如鳄鱼,苍蝇却是因为使敌人或陌生人感到不适而得到强调,借助于某种怪异、恐怖、畏惧和神秘的形式来达到威吓异已、保护自我和族类的目的。
  正如现代的国旗、国徽代表经验世界中的民族或国家一样,图腾作为符号代表或关联着想象世界中的神灵或祖先。用存在着的此物指代与其有着某种关联的另一物,同时这种指涉发生在一定的可以相互理解的文化共同体当中,是符号成立的基本条件。作为与当时的氏族结构相应的社会意识,图腾对原初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可以说,正是图腾的这些符号特性使图腾具备了符号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二、图腾文化的符号学阐发
  20世纪法国著名的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将符号学研究从语言学领域转向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罗兰•巴特认为世界是通过内含意义的各种代码来展现的,现实始终是被建构的,正是各种代码和符号使得意义成为可能。符号学关注意义的这种产生,罗兰•巴特称之为“意义生成过程”。正如各种代码和符号历史地和社会地受它们背后的特定利益和目的的影响一样,意义的生成也必然植根于当时之世的意识形态之中。
  任何符号学都要以两个术语――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其实在符号系统内,还有第三个术语,即符号本身,它包含了能指和所指。能指构成表达面,所指构成了内容面。以鄂伦春族的熊图腾为例,熊的图像或符号以及图腾的语用形态――神话、巫术礼仪、原始壁画等都充当着符号结构的表达平面,而想象中的氏族祖先和熊本身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和凶猛的特性则是符号结构里暗含的所指。但是这远远不能揭示图腾符号对原初人生活和心理诸多层面的影响,为了对意义的生成过程进行深层剖析,罗兰•巴特在其著作《神话学》中,引入了“第二序列的符号系统”。
  
  这时,第一序列的符号系统即语言学系统,它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符号,第二级系统才称为神话。语言学系统中形成的符号变成了神话系统中的能指,为了避免混淆,在这里,能指变成了“形式”,所指变成了“概念”,神话系统中形式和概念的结合,巴特称其为意指(signfication),意指其实就是神话本身。神话通过形式、概念和意义之间的各种特定关系而起作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旨在揭示资产阶级的神话,其实无论是资产阶级神话还是远古神话,它们的功能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并塑造受众的文化心理。
  (一)图腾符号的能指平面(表达平面)
  图腾符号的能指是那些标志不同部落和氏族的图腾载体,这些图腾物一旦用以指涉不同于自身的观念和意识时,也就具有符号的功能。例如西北、北部地区的民族多以鹰、狼为图腾,东北地区的民族则尊奉熊、虎、鹿为先祖,它们都是作为图腾符号的能指而出现。
  另外,图腾的符号特性往往借由神话、巫术仪式、原始壁画等图腾艺术表现和延续下去的。作为图腾符号的解释项,无论是神话话语、巫术礼仪还是原始壁画都再现和扩展了图腾符号的意义空间。作为宏观文本性的符号单位,图腾艺术把某种关于图腾信仰的观念、情感和意愿变为可供人们直接观照和体验的符号单位,更为有效地强化了人们的情感功能, 激发了族员对图腾符号的自我认同和信赖。
  (二)图腾符号的所指平面(内容平面)
  对图腾符号内容平面的考察需要立足于整个符号过程,以揭示隐藏于其中的社会意识为最终目的。图腾符号的所指一般被理解为一定的想象性实体,指涉着非经验性的来自于传说中的始祖或神灵。每一个氏族成员都是图腾的亲属,甚至后代;因而必须尊崇某种动物或植物,对图腾物实行部分或完全的禁忌。卢德平教授将图腾符号从功能上划分为指称性(designative)、评价性(appraisive)和规范性(prescriptive)等类别。指称性功能主要指图腾载体所指涉的形而上的神话对象。即想象中的氏族祖先。评价性功能是指同一神话共同体中的成员所持的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中的评价性成分。正是这种原始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塑造了氏族成员的文化心理。规范性功能是指图腾符号对氏族部落形成的内含或外设的不可逆的文化规范性。同一神话共同体内的氏族成员拥有一致的集体归属感,原本分散的个体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被组织起来,唤起了集体观念和行为的产生。④换言之,图腾其实就等于一种由各种态度和强制行为方式所组成的集合,是一神话共同体与其他神话共同体区别开来的集团意识标志。
  (三)能指与所指背后的意指层面
  图腾系统作为一种符号学实践,对图腾符号的解释实践的研究便应超越表达和所指平面抵达图腾符号的意义维度。当那些负载着群组崇敬和信仰的图腾符号,积淀了原初人的思想情感,成为一种集体意识的象征。原始初民相信这样一种生命共同体的观念:人与图腾物可以在本性上相互渗透,通过纹身、禁忌等形式使图腾物能够认识自己,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以相似律为基础,初民们相信通过巫术礼仪等具有魔力的图腾仪式,使人有能力作用于生存环境并达到人对自然的征服,他们借助于想象当中具有超能力的图腾达到对自我生命本质力量的确认。“图腾制度表现为一种宗教对原始人为利用环境所做的努力的祈福,是对原始人‘为生存而斗争’的祈福”⑤。
  图腾符号的产生,是原初人尝试着用具有局限性的感性思维把握世界的产物。图腾崇拜其实是作为与原初社会结构相符的意识形态出现的,图腾符号及其图腾符号的解释项所起的作用是唤起神话共同体的个体情绪,形成一种群组身份认同和集团归属感,维系氏族成员之间的和谐和团结,意图在于使氏族整体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在深层结构上它所反映出来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之下,原初人对生命的呼唤与崇仰,促进了原初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图腾符号中显现出来的生命意识
  在原始社会里,生存的严峻,人类命运的不可掌控,对自我本质力量的不自信和生命消失的恐惧直接导致图腾崇拜的产生。图腾文化的形成实际上传达出原初人对生命的呼唤和崇仰,正是借助图腾崇拜这个平台,人类的自我意识才进一步发展,得以在物我不分的环境中界定自身,从而开始作为自然生物界特殊的族类而存在。
  作为图腾崇拜主要内容之一的生殖崇拜,就直接表达了原初人祈求生命旺盛的观念,在远古社会,鱼、蛙、蛇等日常动物均是因为其超强的繁殖能力而成为图腾载体。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原始壁画中,也不谋而合的表达着这一主题。原始壁画的创造题材多限定在繁衍能力奇强的动物身上,比如纳西族和壮族都曾以青蛙为图腾,就是因为初民对青蛙极强的繁衍力和生命力的惊奇,“从表象看,蛙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状相似,一样浑圆而膨大;从内涵上来说,蛙的繁殖能力很强,生产繁多,一夜春雨便可孕出成群的幼体。”⑥表达了原初人对生殖的渴望和多产的祈求。原初人对生殖的祈福还表现在一些感生神话上,如司马贞的《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太帝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⑦,便是讲伏羲是其母华胥感孕而生,在我国古代神话中还有诸多这样的例子。
  原初人的生命意识还体现在巫术礼仪中。作为图腾符号解释项的巫术礼仪,笼罩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身影之下。巫术具有一种实践和情感上的目的,凝结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思想、情感、信仰和期望。这种以祭礼为主要核心的巫术礼仪活动,旨在乞求图腾祖先能够保佑氏族子孙繁衍,兴旺昌盛。巫术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模仿,期望所模仿的行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产生出来。例如图腾仪式中最具特色的繁殖仪式,通过具有神奇力量的巫术使图腾物达到繁衍生息的目的,以影响族类的昌盛,就反映了原初人对生命的渴望。
  图腾很久以来就是诸多领域学科的研究对象,正是凝冻在图腾符号当中的社会意识,才使原本简单的图像符号获得了超模拟的内涵和意义。图腾符号中包涵了大量的观念、想象,正是这种积淀、融化在形式、感受中的特定的社会内容和情感,使得图腾得以拥有如此强大的魅力。这种符号性的文化活动客观上作用于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形成群组身份认同,让族员日益被组织在一种超生物族类的文化社会中,获得了超动物性的“社会”内容,对远古的社会整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此,人作为本体的存在与动物界有了真正的区分。
  
  注释
  ①岑家梧.图腾艺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第1页
  ②Durkheim,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1925,p.332
  ③Malinowski,Magic,Science and Religion,1948,p.27.
  ④卢德平.原始图腾的符号学阐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⑤Malinowski,Magic,Science and Religion,1948,p.28.
  ⑥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181页
  ⑦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
  
  参考文献
  [1]岑家梧.图腾艺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2]列维•斯特劳斯.图腾制度[M].渠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卢德平.原始图腾的符号学阐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李泽厚.美学三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