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归招聘_“海归”高官

  周小川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央行行长      最近几年,周小川是屡遭国内政治攻击的高级官员之一。此前,一些人口中的龙永图亦曾经历了从“民族英雄”到“卖国贼”的转变。而他们被攻击的一个重要“把柄”是,他们对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现状“居功至伟”;与此同时,批评者还总是不忘提及,他们均有着海外留学的经历。
  缔造中国股市的留学生
  周小川的官方简历没有提及他的美国修学经历,但是丝毫不妨碍外界视之为中国省部级“海归”高官的代表。
  1988年7月,一群留美归国人员开始起草《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之后,周小川也参与进来。当年11月9日上午,周小川与高西庆、王波明、张晓彬一起进入中南海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及国家经委、体改委、财政部和央行的领导人汇报了工作。
  此时,周小川的官方身份是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而且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之后,周小川没有参与跟证券有关的工作,而是转任了中国银行副行长。
  2000年年初,周小川正式进入他曾参与“助产”的证券行业。他被宣布出任中国证监会第四任主席当日,沪深两市大幅高开。市场的积极反应似乎预示着,他会有一个辉煌的任期。2001年7月,他还获得了就任证监会主席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国际荣誉――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决策者之星”。
  2003年,周小川离开中国证监会,转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人民币汇率的解放者?
  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后,周小川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和主管外管局工作的央行副行长的经历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上任伊始,周小川的国际化观念和国际性知识便遭受了严峻的考验:中国大型金融机构从技术上来说已经破产;日本和美国频繁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晚7时,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从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2006年至2007年,除中国农业银行之外的13家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经过注资、包装之后,集中上市。
  突然宣布调整汇率制度和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海内外上市,立即引发了业内广泛的争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的地位受质疑,给周小川的改革计划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9年3月23~26日,亦即伦敦G20金融峰会举行前一周,周小川连续发表三篇文章,倡议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逐步取代现有的国际储备货币。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一个利用国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不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路径清晰可见。
  最新的消息是,周小川的学术密友、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6月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说,未来5年内,能够实现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可兑换。
  
  龙永图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对话者”
  
  十余年参与中国“复关”、“入世”谈判,不下五十次往返于北京与日内瓦之间,早已使龙永图成了中国“入世”的代名词。
  而从1992年他被任命为外经贸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开始参与“复关”、“入世”谈判至今,他的角色经历了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翻译者”,到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推动者,再到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布道者的转换。
  
  歪打正着参与“复关”谈判
  龙永图大学时学的是英美文学。1973年,28岁的他成了新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了一年的国际经济。与他同去的还有中国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
  但是此后,龙永图的职业长期和他留学时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直到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1991年下半年,中止了两年多的中国“复关”谈判重启。
  同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访问北京。此时,龙永图刚刚从中国驻联合国特约代表处回国。因为美国得克萨斯州出生的署长口音很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代表处的翻译听不懂,他们就找到龙永图,希望他充当一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与时任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之间的翻译。
  龙永图的翻译工作显然给李岚清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后不久,他就接到了去中央党校学习的通知。3个月的学习结束之后,他便被任命为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1992年1月,他开始参与中国“复关”谈判。
  参与“复关”谈判第一年,龙永图就遭遇了与世界没有共同语言的尴尬。
  关贸总协定即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经常被称作“市场经济俱乐部”,不言而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承认搞市场经a济。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承认中国要搞市场经济,中国贸易谈判代表团才终于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共同语言。
  
  代表中国的谈判者
  1997年2月,龙永图升任外经贸部副部长,兼任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而两年前,世界贸易组织正是取代了“临时适用”的关贸总协定,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协调范围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因而,此时的谈判就由“复关”谈判变成了“入世”谈判,而谈判的范围亦相应扩大。
  谈判范围扩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内外参与利益博弈的部门大大增多,谈判难度随之增加。
  龙永图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谈判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是形成共识的过程。”据说,现在谈判中广泛使用的“双赢”一词,亦是他最早舶入中国内地的。
  2005年之后,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入世的各种影响逐渐显现,中国一些产业受到了外资的强大冲击,特别是一波接一波的反倾销浪潮,再次把龙永图推到了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卖国贼”的争论漩涡之中。
  龙永图对此的经典回答是:“我既不是功臣,也不是卖国贼,只是代表中国做了一场谈判。”
  2003年,龙永图离开了让他成名的外经贸部,成了刚刚成立一年的非政府组织――亚洲博鳌论坛的秘书长。“我去博鳌就是要建立一个大平台,让全球了解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崛起。”2006年,龙永图接受北京一家媒体采访时如此解释他当初的选择。
  2007年,龙永图联手贵州卫视,推出了一档谈话节目――《论道》。他一次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他要论的“道”,“就是怎样使中国加快发展”,他要利用《论道》节目,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尽可能地再多做一些阐释和说明。
  
  陈竺
  全力推进新一轮医改的实施
  
  与周小川、龙永图从体制中出去,海外修学结束后又回到体制中的“海归”高官不同,卫生部部长陈竺和科技部部长万钢则是从体制外“空降”到体制内的“海归”高官。
  
  新部长带来了多重希望
  2007年上半年,中国政坛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当属两个非中共人士――万钢和陈竺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
  对于陈竺出任卫生部部长,国内舆论寄予了多重希望。一些人期待他和万钢的“入阁”能给中国的政治、人事制度变革带来新气象。另一些人则希望陈竺能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和国际化视野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06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14个(后增至16个)部委联合组成医改协调小组,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成为各套方案之间争论的焦点。
  彼时,陈竺正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任上。
  2007年10月17日至18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了南北两大片区“医改座谈会”,讨论综合了九套方案而草拟的新医改讨论方案,“政府主导”的观点突然占了上风,“到2020年建立一个覆盖中国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总目标和“坚持公益性”的改革主线基本成型。
  “新一轮医改启动之时,卫生部主政的是高强,而医改新方案成形之时,陈竺才上任不久,而且新方案是十几个部委参与起草的,所以陈竺个人对医改新方案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很有限。”长期关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说,“他所能做的主要就是推进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制订更完善的配套方案和建立更好的医疗卫生系统运行体制。”
  
  
  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官员
  陈竺1984年至1989年曾就读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从事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1995年以后,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竺的学术履历与法国渊源颇深。
  而法国200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医疗制度最完善的国家。
  陈竺出任卫生部部长后,法国是他出访最多的国家。因为他的推动,中法医疗卫生机构展开了频繁的交流与多领域的合作。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说:“中国的新一轮医改很难说是借鉴了哪一个国家的模式。从医疗保险,到医疗服务体系,再到公立医院改革,应该说,我们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博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模式。再说,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是尽善尽美的。”
  王虎峰的说法或许正好说明,陈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官员的能量正在释放。
  
  朱云来
  央企海外上市的总推手
  
  因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本土业务的增多,中金董事长朱云来亮相国内公开场合的频率亦越来越高,而他身上的神秘色彩正在逐渐褪去。
  
  低调的“亚洲商界领袖”
  现在外界逐渐知道了他是中国前总理朱?基之子,1977年至1981年就读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气象局工作;199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修读大气科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转往芝加哥DePaul大学修读会计硕士,毕业后进入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芝加哥分店任会计师;1996年到1998年受雇纽约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担任一名投资银行雇员,开始了投资银行家的生涯;1998年正式加入中金公司驻港办事处,当时中金公司的董事长是中国国务院现任副总理王岐山。
  2005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朱云来为“亚洲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时,曾如此介绍他:“没有人能像朱云来那样,横跨环球金融界和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体。朱云来是中国唯一的国际级投资银行中金公司的主管,他有芝加哥DePaul大学的会计学学位……被认为是一位能干而勤奋的交易人。中金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向海外发行股票的核心经纪人。”
  而曾采访过他的记者说,他行为低调,衣着普通,面对记者提问,全部报以沉默,甚至不愿透露自己的姓氏。中金公司最初的业务范围亦成全了朱云来的低调。
  1993年,中国国务院开始酝酿国内超大型企业海外上市,适逢此时,时任世界银行驻华办事处首席代表林重庚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基提交了一份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报告。两件事一结合,就催生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中金公司的发起股东包括五家海内外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技术投资和担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名力集团。借此,摩根士丹利等海外资本叩开了中国的大门。
  
  他带来了中金公司的黄金时代
  虽然国务院批准成立中金公司时赋予它的职责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战略重组和境外融资等提供多种服务”,但是,最初它的主营业务是护送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去海外上市,而本土业务几乎为零。
  因此,彼时,朱云来无需公开露面。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金公司的黄金时代是从朱云来到来之后开始的。此话的准确性几何姑且不论,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金公司承销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人寿、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超大型国企的海外上市,的确是2000年初朱云来接替方风雷执掌中金公司之后发生的。
  超大型垄断资源企业海外上市,最初的确解决了超大型垄断资源企业国内市场融资难、体制改革缺乏动力等问题,但是随着上市的公司逐渐走出困境,而且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公司,国内的各种质疑之声开始高涨:第一、低价入市导致国民财富巨额流失;第二、优质上市资源流失,导致国内证券市场空心化和边缘化;第三、产业被外资控制,国家经济安全堪忧。
  另外,中金公司参与的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不乏失败的案例。据说,2007年中投公司欲借入股美国黑石集团变相IPO但最终巨亏,背后就有中金的参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金公司开始向本土发展,朱云来开始频频亮相国内公开场合,随之而来的还有中金公司内部股权激励和人事纠纷的消息。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