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使它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为了实现其世界大国的愿景,印度的外交战略作出了许多重大调整。
大国化的外交理念
印度的大国意识根深蒂固、由来已久。这与它的历史、幅员、人口、文化以及曾经的外交辉煌等因素密切相关。印度是东方的文明古国,直至今日,它的哲学、宗教、文学等宝贵遗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民族解放斗争时期,印度的反帝反殖运动是亚非国家的榜样。后来,在亚非拉地区各国的民族独立事业中,它又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另外,印度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七位,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早在独立前夕,印度的开国元勋尼赫鲁就抱有极其强烈的大国理想,要把印度建成一个强大、统一、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由于他在印度政坛的崇高地位,这种思想一直作为印度外交战略的重要指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冷战时期,正是在这种外交战略的指导下,印度与其他几个有影响的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并在美苏对抗的大背景下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尽管冷战后的印度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当年尼赫鲁外交思想的束缚,但其追求大国地位和身份的精髓却是一脉相承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的日益强劲、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外交工作的不断进取,印度的大国意识进一步强化。2006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印度军队的人数在世界上排名第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正在加强,战斗力得到提高。1998年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后,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核武器国家。印度在不少高科技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方面享誉全球。在外交舞台上,印度开始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各主要国家竞相取悦于它,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处于历史最好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对自身成为世界大国的憧憬变得日益清晰。
在上述诸种因素的大力推动下,印度人争取大国地位的信心明显加强。印度的领导人、战略圈内的著名人物,都对印度成为大国、强国发表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宏论。2001年,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在议会发表讲话时说,力争在21世纪使印度成为“强大、繁荣和富裕的国家”,“取得与其领土面积和国际地位相称的位置、作用和地位”。2004年3月12 日,瓦杰帕伊在《今日印度》举行的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在世界事务中为印度赢得一席之地”。近几年来,印度战略圈内更有不少关于印度国家定位的议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认为印度是“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由此可见,“加入国际社会的管理层”或“坐进国际社会的贵宾席”已经成为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
调整中的外交战略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前苏联的瓦解,整个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使自己的外交战略能够适应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从而可以在新的形势下取得较大的主动性,印度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
其一,印度外交战略的最大变化是从抵触西方到接近美国。在冷战时期,尽管印度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但是其基调还是倾向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的关系呈现出“起伏不定”和“相互疏远”的状态。特别是1971年印度与苏联签订涵盖军事安全领域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以后,印美关系明显疏远。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美国将印度的夙敌巴基斯坦视为对付苏联的“前线国家”,向其提供大量军事经济援助,而印度则进一步偏向苏联,印美关系更见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外交政策带有明显抵触西方甚至是反西方的色彩。
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不断加大拉拢印度的力度,印度也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充满潜力的大市场”、“信息产业的人才银行”相吸引,为两国关系升温造势,印美关系开始密切起来,美国“已经成为印度的首要战略目标”。2000年,印度邀请克林顿对印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在时隔22 年之久对印度的首次访问,足以说明两国关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2005年7月,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美国承认印度是“一个拥有先进核技术的负责任的国家”,使两国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06年3月,印度邀请美国总统布什访印,使双边关系达到新的水平。
其二,印度外交战略的鲜明变化是从突出政治到强调经济。冷战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制定往往偏重于政治,经济外交所占的比重很少。但是,冷战的结局和冷战后综合国力竞争的严峻事实,使印度开始认识到经济因素在整体外交中的极端重要性。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亚洲四小虎的腾飞和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刺激了印度外交政策制定者。争取和维护印度的核心国家利益,为经济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其外交工作的重点。
为此,印度外交部专门设立了经济司。经济外交已经成为驻外使馆的重要任务,而经济方面的业绩,成为考核外交官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方面,为保证印度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能源外交尤为突出。另外,地区主义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促使印度认真地把地区经济一体化作为一项政策”,特别是把合作构建泛亚地区主义作为“外交政策关注的一个主要领域”。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是,它极大地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改变了对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消极态度,积极探讨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安排。在多边层次上,印度也与巴西、中国、南非等国家一道,进行了不懈的外交努力,争取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
其三,印度外交战略的另一个变化是从理想主义到实用主义。近年来,尽管印度在一些场合还在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进行活动,但是已经很少看到它为发展中国家到处奔走呼号的身影了。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现在,印度极少再提及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南方国家的概念”。印度政府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自身强盛起来,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尊重。因此,印度现在的外交方针是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只要能够对印度的实际利益有好处,就不再强烈坚持某些理想的愿望。这说明它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再是“见义勇为”的“愤世嫉俗者”。
全方位的外交态势
近年来,印度不断加大在外交领域的工作力度,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均在加强之中,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均在改善之中,在国际舞台上的能见度明显加强。
首先,大幅提升印美关系。2005年7月, 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订了包括承认印度核地位的10余份文件,使两国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印美两国领导人宣布,两国已经完成“战略伙伴关系后续行动”的规定动作,开始转型为“全球伙伴关系”。美方宣布,承认印度是“一个拥有先进核技术的负责任的国家”,为两国关系的大幅度升温作出了重要铺垫。由于美国十分看重印度在地缘战略中难以替代的作用,其对印关系中隐含着极为深刻的战略考虑。包括国务卿赖斯在内的多位高官在不同场合均表示,“美国将帮助印度成为21世纪的全球大国”。印美两国还就此签订了一份引人注目的国防合作文件――《印美国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份文件,印度将得到美国“准盟国”的待遇。2006年3月,布什总统访印期间,美方就有关印度核地位、向印提供先进战斗机以及在太空领域的合作方面作出了十分积极的表态,昭示了两国关系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其次,继续推进印俄关系。冷战结束伊始,俄印两国于1993年1月签署《俄印友好合作条约》,又于2000年10月发表了《俄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宣言》。近几年,双方之间的高层交往持续不断,政治关系相当密切。2005年12月,曼莫汗•辛格总理访问俄罗斯,为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双方在国际关系的许多重要领域达成了共识。2007年1月26日,印度邀请普京总统作为其国庆阅兵式的特邀嘉宾,这充分表明两国战略关系的深入发展。另外,印俄两国在充分互信的基础上,达成了联合研制与开发新式武器装备、联合生产高技术武器以及建立军工领域合资企业的共识。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进展也相当明显。俄罗斯决定继续帮助印度建立核电站,以缓解印度国内电力供应严重紧张的局面。
第三,稳步发展印欧关系。在欧洲国家中,普遍认为印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印度已经成功地与欧盟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印度与欧盟各国领导人举行峰会的机制已经持续了6年。欧盟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彼此之间的相互投资正在日益增多。双方制定了联合行动的各种计划,准备继续增强战略互信。欧盟国家对印度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项目予以支持,并欢迎印度参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第四,不断密切与东盟的关系。自1992年提出“东向政策”以来,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一直呈现日渐密切的趋势。2003年,印度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达成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成为与中国、日本和韩国一样与东盟进行地缘和战略互动的国家。2004年,双方签订了《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2005年,双方又签署了《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为彼此之间的贸易投资增添了新的动力。
第五,大力强化印日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 印日关系开始由疏而近。 2000年,印度邀请日本首相森喜朗访印,双方达成了恢复对印经济援助,进而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谅解。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日本将印度列为官方发展援助最大的受援国。2005年4月, 印度邀请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印,双方表示将大力推动“全球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在改变亚洲战略力量结构和推动联合国改革中进行密切合作。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于2006年12月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两国领导人决定建立“战略性和全球性的伙伴关系”。这将赋予双边关系更大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双方还将2007年定为“印日友好年”。
第六,继续缓和印巴关系。印巴关系是印度外交最为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是印度实现大国雄心的重大战略牵制。近几年来,印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坚持的思维定式,开始以相对灵活的态度处理与自己“老对手”的关系。随着“板球外交”的展开,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联系基本保持正常。双方同意“以认真的、有目的性和前瞻性的方式,探讨和平协商解决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两国高官进行的“对口对话”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两国间业已中止16年之久的联合委员会重新开始启动。印度还从克什米尔地区撤出5000名兵力,作为同巴基斯坦增信释疑的信号和步骤,并将准备根据形势的变化继续从那里撤出军队。
第七,继续改善印中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印中关系不断升温,彼此之间的政治互信继续增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互访在相当程度上营造了改善关系的气氛,有效地促进了双方的政治、经贸和文化关系。2005年5月, 曼莫汗•辛格总理邀请中国总理温家宝访印,双方决定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的协议。2006年11月,印度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印,使得双边关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06年,双边贸易已接近250 亿美元,现正在向400亿美元的目标迈进。双边的军事交流有所进展,民间往来不断增加。
第八,在多边场合大显身姿。近年来,印度在多边舞台上的活动日渐频繁,已经成为众多多边外交的重要参与者。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次会议上,印度或单独,或与中国、南非和巴西一道,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大声呼吁,为促进“多哈发展议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多国多次举行联合军演展示的实力。在“东亚峰会”上,印度领导人也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印度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共同体等地区性或次地区合作组织内也有较好表现。它还被上海合作组织吸收为观察员。在20国集团中,印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西方8国集团的峰会上,印度与中国、巴西、墨西哥和南非同为特邀嘉宾出席。自2005年以来,印度还提出“印度无所不在”的口号,这可以说是近年来印度外交的一个重要追求。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