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之前不久,高举着反对旧礼教、提倡新婚姻的大旗的胡适,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与他的小脚妻子江冬秀在老家安徽绩溪完婚。新婚之日,这位留美7年风流倜傥的26岁的博士先生压抑着对天涯一方两位红颜(一为美国人韦莲司,一为上海留美学生陈衡哲)的无可奈何的眷恋,目光在比他大一岁的素未谋面的新娘身上驻留未久,就转向了年方17岁的女傧相曹诚英清丽脱俗的面庞上。这位含苞待放的女孩子的嫣然一笑,拉开了一场近半个世纪的痴情绝恋的序幕。
英妹妹遇上縻哥哥,正是“还君明珠双垂泪,恨不相逢未嫁时”。胡适的小名叫胡嗣縻,而曹诚英算起来则是他的本家表妹。因此,“縻哥哥”、“英表妹”的顺理成章,使二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更加心心相印起来。但曹诚英与胡适一样,也是自幼父母包办婚约,已经许配给了胡适同村的胡冠英。于是,在禁忌重缚下的痴男怨女的恋情之火愈发地炽热起来。
真正的灵肉交织发生在1923年的西湖之夏。胡适在他的《藏晖室日记》中曾作如此记载:
“下弦的残月,光色十分凄惨,何况我这三月中在月光下过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今当别离,月又来照我。自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继续这烟霞三月的神仙生活了,我们蜜也似的相爱,心里很满足了。一想到、一提及离别,我们便依着脸哭了。”
大家的文字毕竟不同凡响,一段日记情景交融,凄迷婉转。当时,曹诚英已经与胡冠英结婚,并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院,而胡适从北京孤身南下休养,经年之后重逢于杭州西湖烟霞洞。英妹妹婚后的生活极为不如意,三年没有生育,迫于夫家的压力不得不允许丈夫续了小妾。一个是轻怜呵护,一个是渴望新生,埋藏已久的缱绻之情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在杭州新新饭店同居不久,胡适又在西湖烟霞洞边地清修寺租了一间房子,一起度过了三个月的神仙眷属生活。
“胡适大名垂宇宙”,这段绯闻自然难逃当时圈内人士的耳目,徐志摩戏称:“适之是转老还童了。”且不论情缘不断的名人胡适在当年如何能被尊为“圣人”,仅就执学界牛耳一项就会令他顾虑重重。反旧俗不等于无道德,两情相悦更非性解放。两女共事一夫的念头胡适是断然不敢想的,不惟牺牲名誉,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违背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的信仰。
当胡适终于提出离婚时,与他预料的一样,江冬秀以一把菜刀和两个孩子的生命相胁,风波瞬间平息。相反,作为女人,曹诚英与江冬秀同样表现出了果敢的一面,她对胡冠英提出了离婚,而胡冠英也没有为难她,爽快地办理了离婚手续。在签完字放下绷紧的神经的一霎那,曹诚英却没想到她对未来的憧憬已经化成泡沫了。
伉俪未成,情义不断。在胡适的帮助下,曹诚英赴美留学,于1937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安徽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及沈阳农学院任教。后来曹诚英有一次再婚的机会,但男方在江冬秀的一番说辞下,拒绝了婚事。万念俱灰的曹诚英此后孤身一人走完了她的人生岁月。1958年在沈阳农学院退休,文革期间终老于故乡。
“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50年代末,蛰居美国的胡适吟诵着当年他写给曹诚英的诗句,岂能不老泪纵横、肝肠寸断?在他一生中接触的所有女人中,英妹妹是他永远的牵挂,永远的心痛。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逝于台湾。“上穷碧落下黄泉”,或许,当年那个送嫁娘的倩影在胡适瞑目的瞬间不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