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由“春为岁首”而得名,是中国最具有凝聚力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给中国百姓带来无尽的期盼与欢乐。丙戊随腊去,金猪带暖春,猪年再次向我们走来。 传统习俗暖新年
春节延续数千年,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韵味。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新年做盘算。杀猪宰羊、添衣备粮、洗衣粉房,忙得不可开交。
腊月二十三,进入春节前最忙碌的准备时期。家家户户送灶王、吃灶饼。让自家的灶王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送上天,到天帝那里去汇报一年的所见所闻。乡里人有着更多期盼,贴一张灶爷神像,称上一副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为过年置办的东西叫年货。一家老小,从里到外换新衣;米粮、蔬菜、瓜果,样样不缺;蒸馒头、炸丸子、磨豆腐、制点心,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烟酒糖茶、探亲礼品、晚辈红包,一应备齐。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洗刷的日子,全家上下洗澡、洗衣,为的是除掉一年的晦气,利利索索迎接新的一年。剃头也赶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剃了头,从头开始,万象更新。
贴对联,是全家上下的大事。进入腊月,擅长毛笔字的人开始摆摊写对联。乡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全村子的人,拿着买好的红纸前来排队。不管多忙多累,二十八之前也得赶着写完。直到腊月二十九,对联都贴到各家门上,写对联的任务才能圆满完成。
粉刷干净的门窗、墙面,贴上对联与年画,就有了新年的味道。树上要贴,粮仓、家具也要贴。“开门见喜”迎门贴,“身体安康”伴床头,“六畜兴旺”畜边随,“五谷丰登”见粮仓。大红的颜色,加上雄劲有力的字体,让人对未来的一年更是充满了憧憬。正是“笑盈盈辞旧岁,喜滋滋迎新春”。
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增添了新年的喜庆。无论是春节还是结婚庆典,大红灯笼都是必要的装扮。大门挂,二门也要挂。大大小小排成行,圆满而又亮堂,新年的气氛更浓一筹。
除夕之夜至初一,是春节的高潮,是辞旧迎新的关键时刻。大年三十熬年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送走旧岁,迎来新年。初一大早放“开门炮仗”,大人孩子穿好新衣挨家挨户磕头拜年。
拜年是中国人问候的一种方式。初一拜佛像、拜祖宗、拜长辈、拜朋友、拜邻里,不管平时有什么过节的人,都心气平和,见了面说声“过年好”,为新年喜庆而宽容大度。“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因为有压岁钱,孩子们更是乐于拜年。给长辈磕个头,可以拿到或多或少的零花钱,足够孩子们花很长一段时间。
初二起走亲访友。“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出嫁的闺女回家看爹妈,侄子看姑姑,外甥看舅舅,姐妹兄弟之间也要聚到一起热闹一番。乡间的节目更是丰富多彩,踩高跷的,耍旱船的,舞狮子的,扭秧歌的,走街串巷,好不热闹。孩子们竖着耳朵听,只要锣鼓炮仗一响,肯定有表演队到了,呼喊着前去观看。表演节目一年一个样,诉说农家新乐事,表达对来年的无限期盼。
正月十五元霄节,春节再起高潮。张灯笼、猜灯谜、吃元宵,乐趣不减。赶灯会更是热闹非凡,五颜六色的花灯聚在一起,有的气势宏伟,有的美妙动人,在明镜月光之下,构成人间另一美景。
春运涌动思乡潮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难解团圆心结。不管走到天涯海角,除夕之前也要赶回家团圆。奔波了一年的游子,无论地位高低,成功与否,都迫切希望回家团聚。世态炎凉、路途艰辛、工作压力统统抛之脑后,过年只有在家人身边才算心有所依。
春运,春节的衍生物,如今成了春节的重要内容。春运期间回家难,可再苦再累也要回家。在外工作的,打工的,上学的,纷纷踏上回家的征程,潮水般涌向全国各地。今年春运40天的时间里,又将是哪般风景?
据估计,2007年春运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21.7亿人,超过历年高峰。其中,铁路运输1.55亿人次,公路交通运输19.7亿人次,水路运输2841万人次,民航运输1930万人次。这么多回家的人,形成一支赶路大军,浩浩荡荡。
铁路,总是运输人流的重头。由于铁路承运能力有限,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现象司空见惯。为了能够拿到回家的票,游子们不辞劳苦,整夜整夜地排队买票。只有买到了票,才是找到了回家的路。
更心切者,避开春运高峰,提前踏上回家路。离春节还有一个月,记者来到北京西站,发现已有部分民工开始返乡。“我们是干建筑的,现在天冷了,活不好干,不如早点回家,免得走晚了就回不去了”。
求学的学子,归家心切。调查显示,春运期间,学生流主要集中于上海、杭州、福州、成都、重庆、西安、长沙、广州、南京、昆明、兰州、
乌鲁木齐、南昌、哈尔滨等方向。而且,时间也相对集中,在1月22日至30日之间。铁道部预计,节前全国学生客流量将达到700多万人次。
铁路部门对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照,提供尽可能多的购买学生票的方便。北京、广州、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学生持学生证可以提前购买车票。济南的学生,可以提前20天拿到学生票。从1月9日起,北京各大院校的学生,提前拿到车票的人有30万。其余没赶上的学生可以到车站的学生票窗口买票。
另外,北京铁路方面,在1月19日开行第一趟学生专列。北京、广州等地还为部分学生提供节后返程票。
农民工买票既可以团购,也可以自己去买。一部分人自己豁上时间眼巴巴地在车站排队买票,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早晚等着票拿到手才松一口气。只有票在手里了,心里才觉着踏实。老乡多的农民工,茶余饭后统计一下人数,派个代表到车站,一下子把票全都买了,等安心干完了手头的活,就可以顺利回家了。
北京站、北京西站和八王坟、六里桥、莲花池、赵公口4个长途汽车站,从1月15日开始,集中为农民工办理离京的团体票业务。
学生有学生票窗口,农民工有农民工窗口。两大主流人群都有着落,返乡大军的回家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至于车上会不会太拥堵,卫生能不能保持,只要能回家,也就无足轻重了。
国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1月10日宣布,今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涨,今后也不再上浮。这对于广大游子来说,又是一大喜讯。出行者纷纷表示,“不涨价太好了!往年一到过年就涨价,路上多花钱又受罪”,“不涨价,让人心里温暖,没把我们回家的急切心理当赚钱的武器,这样才有人情味。”
回家见亲人,内心的喜悦与激动难表达,带上礼品表表心意。回家前,挤点时间,上街转转,给父母买补品,给侄子捎玩具,全家老少都有份。能把城里的特产带回老家,让亲人尝尝鲜,心里说不出的幸福与满足。算着算着就会买多了,塞得鼓鼓的大包小包,成了春运期间的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出行不管有多远,心里追寻的还是自己的家。路有多远,票有多紧,车有多堵,都挡不住回家的愿望。人头攒动的景象,足以震撼;千里万里赶回家的急切,教人感动。
包机再续两岸情
过年了,谁都想早点回家。台商盼望方便、安全地回乡探亲,急切关注今年的两岸春节包机。
对台胞来说,今年又有喜了。自2003年起两岸包机三年后,2007年春节两岸包机再次启动,两岸直航又迈出一步。
回首过往,一年更比一年强。2003年,台商春节包机首次启动。虽然中途需要在港澳停机,而且大陆的航点仅有上海,但是对于盼家念家的台商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工作再成功,赚钱再多,不在家里过年,心里总不踏实。
2005年,春节包机更上一层楼。这次,两岸航空公司共同参与、双方对飞、双向载客。而且,包机不用在港澳停机了,只须从香港飞航区经过即可。取道迂回、跋山涉水的辛苦,终于有所舒缓。
比之以往,2006年是两岸包机的重大突破年。搭乘对象不再局限于台商及家属,凡是往返两岸、持合法有效证件的台湾居民,都可以登机。而且,航点、班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2007年,两岸包机气象又如何呢?根据预先安排,从2月5日持续到3月2日,2007年春节包机航点涉及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台北、高雄六个城市,参加包机运行的航空公司有12家。包机服务惠及所有持合法、有效证件往来两岸的台湾居民及台商眷属。
两岸航空业者的不懈努力,已初见成果。有了包机,数十万台商心里涌动着回家的冲动。往年,阳历年来临之际,两岸包机也曾出现过“一票难求”的“盛况”。两岸人民反映热烈,高兴之余,掺杂些许遗憾,更多的则是盼望。
两岸包机,是符合两岸利益的经济问题,不涉及政治,又有两岸的共同需要,已经迈开步子前进。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6年11月29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发言人提出,希望进一步推动两岸客运包机的周末化和常态化,早日实现两岸全面、直接的通航。
需要催生动力。春节,已经为包机牵上针、引了线,成果在巩固,局面在扩大。两岸通航,将不再是梦。
欢乐引爆炮仗声
放爆竹,是传统的春节习俗。传说中,之所以会有祥和的春节,正是由于爆竹的光和声音吓跑了怪兽“年”。数千年中,人们延续着放爆竹的传统习俗,图个热闹的同时 ,借以期盼来年平平安安。
爆竹花样繁多,小到100响,大至几千响。形状各异的烟花,在空中形成五颜六色的图案。一处放烟花,方圆几里都能看到美景。
能吓跑怪兽,就能伤人。曾几何时,鞭炮在不少城市里成了禁品,“爆竹声中辞旧岁”也成为百姓心中的一段美好回忆。每逢春节,百姓都怀念放爆竹的日子。大多数人认为,不放鞭炮过年没味道。
2006年春节,北京、南京等城市烟花爆竹燃放“禁改限”,期盼了多年的鞭炮又有了合法身份。“禁改限”第一年,既未发生重大火灾,又没有出现重大伤亡事故。事实证明,爆竹燃放并非只有危险。2007年春节,武汉也开始实行“禁改限”政策。烟花鞭炮,再次走进喜气洋洋的春节。
放爆竹,是为喜庆热闹,可安全总是第一位的。禁止放鞭炮为的是安全,改“限”后,安全问题如何保证?主管部门早有打算,多管齐下才能确保平安。2006年12月份,北京市就开始查处不合格的烟花爆竹,并予以销毁。对非法制造鞭炮的作坊,更是严厉打击。
“限”不是“开禁”,更不是随心所欲。市民的做法,最能决定鞭炮燃放的结果。依法燃放、安全燃放、文明燃放的概念时刻记于心,才能规范燃放行为,与已与人,才是好事。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于泓源更是妙语连珠,“五环路内放鞭炮,记住时间最重要;除夕初一全天放,初二、十五限时间;每日七时到零时,按时燃放最关键;购买鞭炮认网点,许可证明少不了。有人有车别乱扔,远离八类禁放点;孩子放炮大人陪,存放爆竹别过量;放鞭炮时想安全,大家过个平安年。”
根据春节期间需要注意的燃放烟花爆竹的常识编的顺口溜,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政策通俗化,服务百姓化,过年更是暖上加暖。
猪增财富新春欢
不同的年代,对春节的理解不尽相同。面对日益翻新的春节形式,有位老年人做出这样的总结,“五十年代,春节是一顿团圆饭;六七十年代,春节是一次生产队的长假;八九十年代,春节是一场精美的文艺晚会。”
而如今,春节又有了新的内容。春节,不但是一场精彩的文艺晚会,还是一次集中的大消费,是一次轻松愉快的国内、国际旅游。
春晚一年一个样,每长一岁都让百姓眼前一亮。今年春晚什么样?是花枝招展的丫头,还是沉静大方的姑娘?百姓在忙年之余,盼望早日一睹春晚芳颜。
十二生肖轮流上。今年则是此轮的最后一年:猪年。猪,历来给人懒惰、好吃、肮脏的印象。近年,人们却越发觉得猪变得可爱无比、形象喜人。“猪有猪福”,属猪的人,被认为是有福之人。众多新人精打细算,赶在猪年生个天生就有福气的宝宝,希望宝宝像猪一样有吃有喝、能吃能睡。
猪是福,猪年便是福年。人工制造的“猪宝宝”取代了“懒猪”、“笨猪”,成了时下最受欢迎的玩具。储钱罐,更是把猪放大,让猪来守住财富。更有爱猪者,买猪做宠物,养到屋子实在放不下了,才忍痛割爱。
春联总是与生肖相连。猪年春联,自然猪占先。“爆竹升天送狗岁,春花遍地缀猪年”、 “天好地好春更好,猪多粮多福愈多”、“ 衣丰食足戌年乐,国泰民安亥岁欢”、“ 犬过千秋留胜迹,亥年跃马奔小康”、“狗守家门旧主喜,猪增财富新春欢”,副副对联,给予猪更多的宠爱。
商家更是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商场、超市、街头到处可以看到猪的身影。娃娃猪做得胖乎乎,可爱至极;玩具做成猪的模样,活灵活现;“天棚元帅”,再次大显身手。真是“猪增财富新春欢”。猪年因猪而得福,商家因猪而生财。
春节又是难得的长假,是喜上加喜。精心策划一次国内或者国外的旅游,更成了许多人的选择。梦寐以求的田园风光,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都可以趁着过年的机会,尽情享受一把。独自旅行,是静心养气的机会;扶老携幼,是一家团聚的新形式。不论怎么出门,都是带着春节的兴奋,带着来年的期盼,高高兴兴地放松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