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作为中国的主粮,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2009年10月,在湖北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行政大楼里,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颁给了张启发院士的研发团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批准主粮转基因种植的国家。这两种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有效期是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生产应用范围仅限在湖北省。
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消息一经传出,如同引爆了火药桶,与其相关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争论不断。尽管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棉已经进入商业化生产,关于它们的安全隐患至今仍没有定论,然而,水稻作为中国的主粮,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颁布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商业化,但也为其走向商业化埋下了伏笔。事实上,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发布调查报告,称湖北省的孝感、咸宁、江夏等地区已经有转基因水稻的非法种植,而且这些稻米已经流到广州、中山、珠海等城市。
转基因水稻已非法种植多年
6月份的湖北,水稻田里的秧苗已经长到快一尺长了。一般来说,7、8、9这3个月是螟虫的高发期,因此,仅仅通过表面的观察并不能看出不同品种的水稻有何不同。
记者来到湖北云梦、随州等地,当地的大多数农民对转基因水稻这个概念并不熟悉,当提到“抗虫稻”时,一位姓程的小伙子告诉记者,“确实听说有抗虫的水稻种子,前几年就有朋友跟我提过,但是价格太贵,而且要托熟人才能买到。”据他所说,所谓的“抗虫稻”也并非完全抗虫,只是和其他品种和价格的种子相比,抗虫效果更好一些。
可是,这些农民所说的高价的“抗虫稻”,是否就是非法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呢?
在当地农民的介绍下,记者来到湖北随州市北郊清河路附近,这里是市种子公司所在地。并不宽敞的街道两边集中了农技站和大大小小数十家种子公司。由于已经过了购买水稻种子的时间,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抗虫的水稻种子出卖时,大多数卖家都不太积极,推搪说年底或明年年初再来问吧。最后,记者找了一位当地人一起去问,终于在一家名为“金谷种业有限公司”那里找到了线索。
这家种子公司已经经营了数十年,经营者原是市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对各种水稻种子的买卖渠道也相当熟悉。当问到是否有一种“抗虫高产”的水稻时,这位经营者直言不讳地反问:“你说的是那种转基因的水稻种子吧?”
她滔滔不绝地告诉记者,这种水稻在几年前就有了,但由于国家的政策还不允许,只能暗地里偷偷卖。一般只要说是“抗虫稻”,种子公司的人就应该知道。由于现在国家还没有批准,所以每年她大概也就只购进200斤左右的“抗虫稻”,价格在一斤50元左右,比一般的水稻种子贵一倍。据她介绍,这些种子一般只卖给熟悉的经销商,再由经销商直接卖给农户。由于价格较贵,最开始都是按成本价搭售给销售商,农户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个一斤两斤做实验。事实证明,这种水稻种子确实能抗虫,虫子不吃,就不用施农药,产量也高,农民就高兴了。尝到甜头的一些农民每年都向经销商要这个种子,而种子公司在目前仍然抱着推广的目的,限量出售。
“我们种子公司一定要知道国家的政策,去年有两种转基因水稻已经获得了国家的批准,现在还没有正式批准大规模种植,可是我们已经私下种了好几年了,让农民对这种水稻的品质有个了解。一旦政策放开,我们就可以大批量的出售,农民也放心买。”对转基因水稻种子的未来销量,这位种子公司的经营者充满了信心。
是谁泄露了转基因种子?
在国家还不允许种植的情况下非法出售种子,这显然是违法的。
据了解,为了避开监管,这些“抗虫稻”每年都打着不同的名号,而今年,出自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的“培两优1108”就有这个种子。除此之外,就是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种子。这两家公司都拥有高校科研机构的背景,一个是华中农业大学,一个则是四川农业大学。
早在2005年4月,绿色和平组织就发布了《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的调查报告,并送往农业部。经调查,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武汉禾盛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和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在承担转基因水稻生产性实验过程中擅自扩大制种。其中,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下属公司,而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正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的张启发教授出任首席执行官。
资料一经公布,华中农业大学成为了众矢之的,而张启发教授也遭到了反对者的痛骂。2005年,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注销。湖北省农业厅也随即对已种植的上万亩转基因水稻进行铲除。
华中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这几年学校举办的国际交流会议上,展示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发放给了与会者,没有进行回收,种子很有可能就此泄露出去。该研究人员甚至埋怨,如果不是绿色和平组织在“捣乱”,转基因水稻种子的安全证书会提前好几年发放。
在国家还没有允许商业化的情况下,研发机构和政府的监管部门都肩负着控制转基因水稻种子外泄的责任。可是事实证明,转基因水稻不仅已经非法种植多年,甚至已经进入了市场,上了老百姓的饭桌。
2005年,绿色和平组织在湖北调查时,就发现武汉家乐福十升店在销售转基因大米。而根据该组织2009年和2010年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湖北武汉、福建福州、湖南长沙、广东广州的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大米或米制品中均查出转基因成分。2010年5月最新的调查显示,广东省东莞“金燕米粉”的原料来源地是江西省。湖北随州金谷种业公司的经营者也告诉记者,当地种植的转基因水稻都跟着其他品质的大米一起混着卖了。
据随州市农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引进新种子一般都会试种两年,没有问题才会通过检测。而非法的转基因大米种子由于混在其他型号的种子里一起卖,在目前还没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没有被查出。
虫子都不吃,人能吃吗?
如果说,转基因大米已经进入了食物链中,老百姓担心的是,转基因大米能吃吗?
张启发的研究团队研发的转基因水稻,是将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分别插入到华恢1号和汕优63这两种杂交水稻的遗传物质DNA中,使水稻产生Bt抗虫蛋白,帮助杀死多种以谷物为食的螟蛾科害虫。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抗虫来达到高产的目的。
那么,食用转基因大米是否安全呢?张启发的回答是,转基因抗虫水稻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饮用水更加安全。在中国饮用水标准中,有毒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而转基因抗虫水稻中抗虫蛋白基因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二点五,一个人每天可以喝几斤水,却吃不了2斤米。他表示自己已经吃转基因大米多年,并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张启发的一位研究生透露,去年过年聚餐的时候,张启发专门用转基因大米煮了一锅饭,让所有参与转基因水稻研究的人员各吃了一碗。该学生称口感还不错,没什么异样。
华中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Bt毒蛋白并没有毒,由于昆虫的胃液是碱性的,所以Bt毒蛋白会发生作用,使昆虫的肠胃溃烂,而人体的胃液是酸性的,不会发生任何作用。
然而,业内的一些专家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细胞内的蛋白质组成,一旦基因在人体内发生转移,对后代将造成无法预估的危害。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此也持谨慎态度,“我愿意吃抗虫抗病的转基因食品,我吃了没问题,但这还不行。我这样的老人现在没问题,但下一代就没问题吗?”袁隆平建议招募年轻的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他们吃了没事,他们今后生的孩子也没问题,这才说明没问题。”
是否出现“基因漂移”?
今年3月份,在农业部的网站上,一篇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撰写的文章中说,“试验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华恢1号’和‘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在国内生产种植对生态环境是安全的”,对于益虫等主要昆虫种群,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记者发现,这篇文章目前已经删掉,而在农业部网站上与彭于发相关的文章也无法打开。
事实上,对于转基因水稻可能造成的环境和生态影响,人们的担心一直存在。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里,有一大片水稻试验田。记者发现,在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农田周围,有一圈白色的护栏,中间则辟出了一块隔离带,研究人员称是为了防止基因漂移。
所谓“基因漂移”,是指转基因作物中转入的外来基因,通过花粉传播等途径,转移到相邻的其他作物或者野生植物之中,从而改变其他作物或野生植物的基因组成。一旦由于基因漂移“污染”了其他非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然而,据记者考察,湖北的大片田地之间并没有设置任何隔离带,农民根本就不清楚哪些是转基因的种子,哪些不是,全部混种在一起。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薛达元也担心,在地方,农民不会知道,野生稻周围100米不能种植转基因水稻。
绿色和平组织也撰文指出,目前转基因作物只针对一种或两种病虫害具有抗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一两种病虫害的爆发,但是却可能导致次生虫害的爆发频率增加。而针对我国转基因棉花进行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但棉盲蝽这类害虫在过去几年中数量增长迅猛,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并没能降低农药的施用量。
粮食安全受影响?
在转基因大米的食用安全还没有定论的情况下,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的担忧也被提上了日程。
转基因粮食种子不能自然繁殖,不能采集,完全靠生物公司供给。因此,谁拥有基因方面的关键技术,谁就抢占了这块领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表示,“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玉米种子中含有多项外国公司的技术专利,其配套的农药和除草剂等也有外国专利陷阱。”国外专利可能会推高种子价格,破坏农民保存和交换种子的权利,同时会影响粮食价格,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水稻作为13亿人的主粮,一旦转基因水稻通过商业化审批,国外专利可能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绿色和平组织和第三世界网络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对在研的部分中国转基因水稻进行了专利调查。调查发现,中国接近商业化批准及在研的8种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28项国外专利,没有一种转基因水稻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对此,华中农业大学的林拥军教授表示,转基因抗虫水稻中的两个核心专利,涉及培育这个材料的方法和过程,是中国科学家自己的,申请了中国的国内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部长张清奎也出来证实,“华恢1号”的培育人已就“转基因水稻的培育方法”获得中国专利授权。
2008年7月,中国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投入了200多亿元资金,希望在转基因技术上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今年中央的1号文件中,也提到“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民众的担忧和恐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转基因食品上却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知情权。
今年“两会”期间,“乌有之乡”网站上的张宏良等人将一份由100多人联署的公开信寄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称种植转基因水稻可能危及民族和国家安全,请求其责成国务院撤销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而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网站也刊登了一封由多位人文社科学者署名的公开信,认为转基因安全证书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华中农业大学的工作人员情绪激昂地告诉记者:“我不怕得罪人,但说实话,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搞转基因水稻。这里面的利益先不说,只有人证明无毒,但没人证明它无害,这两个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
或许,我们不该谈基因就色变,可是,在配套的监管措施并不到位,安全性质还未经长期检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转基因大米的进口尚不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谨慎的态度才是明智之举。毕竟,生物产业的发展不应单单看做是一个产业的发展,更应该看做是一种完成社会责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