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在2009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二,是美国人心目中仅次于伯南克的英雄式人物。然而前不久,这位“英雄人物”因公开指责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是小丑、副总统是无名之辈、总统胆小懦弱而被迫辞职。从万人敬仰到千夫所指,麦克里斯特尔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
一年前,驻阿富汗美军最高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到阿富汗各地视察军队,与阿富汗民众亲切握手的画面不断在媒体上呈现。他要求美军要与阿富汗民众以礼相待,如果美军在攻击行动中伤及无辜,他通常会直接向卡尔扎伊及阿富汗民众致歉。于是,阿富汗民众视麦克里斯特尔部队如王者之师,华盛顿媒体也频频以“有远见、虚怀若谷、难得的军事领导人才”来形容他。
接受媒体采访时,麦克里斯特尔坦言:“在接受美军驻阿最高指挥官这一职务时,我问自己能将什么带到阿富汗,我的答案是:谦卑。”
然而,一年后的麦克里斯特尔似乎并未如想象中那般谦卑。近日在接受《滚石杂志》专访时,这位将军赤裸裸地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呼世界超级大国的国家安全顾问琼斯是一个“小丑”、其副总统是个无名之辈、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麦克里斯特尔和身边助手发表的这些讲话在一场风暴中吞没了美国,这场风暴对战争的破坏与任何塔利班的突袭都不相上下。
面对如此讥讽,连奥巴马也失去一贯的冷静与慎重,斥责麦克里斯特尔“判断力不够”,立刻下令其飞越半个地球返回美国述职。6月23日,麦克里斯特尔自知惹祸,带着辞呈与奥巴马面谈半个小时。会谈后麦克里斯特尔搭车离开白宫,奥巴马随即发表声明,宣布接受辞呈,由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接任。一时间,大嘴惹祸的麦克里斯特尔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麦克里斯特尔何以如此口不择言?
出言不逊
一直以来,麦克里斯特尔是近代美国军队中少数几个懂得运用媒体推销战略的军事将领。自从他去年6月接手驻阿富汗北约暨美军司令以来,他的指挥总部就对媒体开放,不但允许记者进入指挥总部,更邀请记者观看机密演示文稿,同时让记者跟随他赴阿富汗各地视察美军。这种对媒体不设防的程度,令很多记者“受宠若惊”,这其中就包括《滚石杂志》记者赫思廷斯。
赫思廷斯原本是《新闻周刊》驻伊拉克战地记者,伊拉克选举后,他离开《新闻周刊》转到阿富汗,想写些有关麦克里斯特尔和他的阿富汗政策的文章,并向《滚石杂志》兜售这项计划,没想到后者兴致颇高。
一封电子邮件过后,麦克里斯特尔欣然接受采访,他和幕僚们与赫思廷斯展开了无比坦率的交谈,而且大部分的坦率谈话都是在见面的前几天、彼此还不熟悉的时候。对于这种坦率,赫思廷斯惊讶无比。
在采访中,麦克里斯特尔坦言,尽管接管阿富汗战争才一年,他却对整个战争形势了如指掌。去年秋天在伦敦发表演讲时,麦克里斯特尔就不满副总统拜登的反恐战略,称对方“目光短浅”,会导致阿富汗变成“混乱的伊斯兰”。此后不久,麦克里斯特尔又飞往巴黎演讲。当被问及拜登会如何回应他的嘲讽时,这位将军故意装起了糊涂,大声笑着说:“你是在说副总统拜登吗?他是谁?”此时,身边的一名随从假装提醒,阴阳怪气地说道:“拜登(Biden)?您的意思是‘咬我’(BiteMe)吗?”
尽管麦克里斯特尔曾支持奥巴马当选总统,但在军事上两人甚少有共同语言。据他回忆,奥巴马在当选一周后曾在白宫接见一些将军。“我看他很不顺眼,而他在面对诸位将军时面有怯色。”4个月后,奥巴马任命麦克里斯特尔为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双方的交谈仅仅10分钟。麦克里斯特尔的助手回忆说:“很显然,奥巴马不了解他,他只是想让将军去接受这场该死的战争,而麦克里斯特尔却显然并不乐意。”由于是总统亲自任命,麦克里斯特尔只好接受任命,接过阿富汗战争这个烫手的山芋。
从接手阿富汗的第一天开始,麦克里斯特尔便在战争策略中打下自己的独特烙印,他不想在战场上酿成大量伤亡,而是要通过技术手段打击恐怖组织,减少当地平民伤亡――精细计算敌人的活动区域,在此基础上实施更快更无情的打击。这种策略不仅在美军中广受欢迎,甚至连阿富汗人也都对这位瘦骨嶙峋的将军竖起了大拇指。
但阿富汗战场毕竟形势严峻,要想获得胜利并不容易。据媒体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去年6月,麦克里斯特尔曾写信给美国防部长盖茨威胁说:“如果我们不向阿富汗增兵4万人,那么这场战争就会彻底失败。”看到此信,白宫大为光火,要员们认为,这是麦克里斯特尔在赤裸裸地威胁奥巴马:你派我去这个狗娘养的战场上当替罪羊,那么就应该照我说的办,否则后果自负!事件后来演变成五角大楼与奥巴马之间的一场对抗。为了照顾麦克里斯特尔的情绪,五角大楼只好答应满足他的要求而去踢奥巴马的屁股。最后,奥巴马不得不做出让步,向阿富汗再次增兵3万人。
失控将军
去年秋天,奥巴马下令重新评估阿富汗战略。麦克里斯特尔对《滚石杂志》记者赫思廷斯说:“那段时间真的很痛苦,我彻底被出卖了,而且被出卖在这样一个职位上。”他曾向退休将军麦格雷戈表达不满,后者对拜登和奥巴马的阿富汗战略也是嗤之以鼻:“花数百亿美元去重塑伊斯兰世界文化的垃圾做法简直是无稽之谈。”带着不满情绪掌控阿富汗战场,麦克里斯特尔的行为甚至影响到了他手下的助手,其中一名助手曾放言:“阿富汗战争看起来更像是越南战争,而不是几年前的‘沙漠风暴’,我们丝毫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美国国防部每年对阿富汗的军事预算为6000亿美元,而事实上,阿富汗战场指挥部每年却只能拿到500亿美元。慢慢地,麦克里斯特尔手下的军官开始在私下里表达对白宫高管的不满,每次谈及白宫要员时,他们的嘴里从来都离不开“狗屎”这样的词汇,拜登、奥巴马、盖茨,都成为他们“嘴下的亡魂”,只有希拉里能破例收到些好评,因为她曾公开表示:“不管麦克里斯特尔想要什么,我们都要设法满足他。”
迄今为止,与麦克里斯特尔关系最僵的当属美国驻阿富汗大使艾肯伯里,这位退役的三星级上将尤其不满麦克里斯特尔下属们的嚣张跋扈。由于有北约部队撑腰,麦克里斯特尔从来不把艾肯伯里放在眼里。今年1月,两人之间的紧张程度上升到极点。当时,《纽约时报》公布了艾肯伯里发给白宫的一封电报。不出外人所料,艾肯伯里在电报中大肆抨击麦克里斯特尔在阿富汗的种种恶行:“不信任盟友卡尔扎伊,针对基地组织的镇压叛乱计划毫无起色……如果我们再不插手的话,阿富汗将彻底沦为混乱和无政府状态。”
看到这封被公开的电报后,麦克里斯特尔和手下团队都大感惊讶。“我喜欢艾肯伯里,我们认识很多年了,但这次似乎我被他出卖了。很显然,他的这种说法是对历史的一种掩盖,是一种胆小鬼式的逃避。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在阿富汗失败了,他可以光明正大地说:看,我以前就提醒过你们。”
类似这样的争论和对白宫的蔑视,麦克里斯特尔悉数向《滚石杂志》记者赫思廷斯爆料,让后者始料未及。赫思廷斯说,麦克里斯特尔和参谋从头到尾都知道身边有个记者,也知道他们的言论被引述。“他们没跟我事先约束。我的录音机、笔记本从头到尾都摊在桌上。我想,显而易见的,这些全是可供报道的言论。而且,整篇报道最终都经麦克里斯特尔的参谋仔细检视过。”
在他看来,麦克里斯特尔之所以接受《滚石杂志》专访并允许公开报道,意在向奥巴马传递信息,表达对奥巴马政府阿富汗战略的“挫折感”。“依我看,阿富汗战略的推进令他们感到沮丧,我认为他们想让外界了解这种挫折。让我震撼的是奥巴马已不能控制这场战争,他失去了对美国阿富汗政策的掌控,而这一政策将产生严重后果。”
不过奥巴马并不买账,看到《滚石杂志》的报道后随即解除麦克里斯特尔驻阿富汗总司令的职务,让一度被视为美国英雄的他,瞬时成为人人指责的狗熊。“最近发表的这篇文章显示出的行为不符合一名总指挥应有的标准。它破坏了我们军队受文职政府控制这个民主制度的核心,也瓦解了我们队伍为了共同努力来实现在阿富汗目标所需的信任。”
失控战争
成也记者,败也记者。麦克里斯特尔恐怕从未想过,他的军旅生涯最后是栽在记者的一篇报道里。生长于军事世家的他,骄傲自大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闻,只不过在他的整个军事生涯中,伴随着自大的还有他的辉煌战绩。
麦克里斯特尔瘦骨嶙峋、精力充沛、思路缜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将军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据说在战场上往往每天只吃一顿正餐,为的是避免行动迟缓。在此次辞职事件之前,外界可能对其感到陌生,但对其战绩一定不会陌生:其麾下部队曾活捉萨达姆,并在2006年对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实施空袭,打死其头目扎卡维。
麦克里斯特尔的父亲曾率部占领德国,后来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他家中所有人不是在当兵,就是嫁给了军人。而麦克里斯特尔的军旅生涯更是长达34年。1976年,他从西点军校毕业以后,加入了特种部队,靠战场上一路拼杀挂上了将军的肩章。至今他仍保持着近乎苛刻的生活习惯,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一口气能跑8英里。
在前往阿富汗指挥战争之前,作战彪悍的麦克里斯特尔曾在伊拉克当过5年特种兵司令。但麦克里斯特尔却表示,自己在伊拉克战场学到的并不是怎么打仗,而是知道了武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或许正因如此,他到阿富汗不久就开始实施亲民战略。他常对部下说:“行动的成败不取决于你杀了多少人,而取决于有多少人被你说服、有多少人没有被杀、有多少房子没有被毁。”在他的主持下,一些阿富汗青年还走进美国军营与军方人士开座谈会,指责美军不负责任地空袭并粗鲁闯入民宅搜查的粗鲁行为。一些前线部队的官兵因此称麦克里斯特尔是一名学者型将军。
麦克里斯特尔更是反叛乱的良将,是为数不多能与卡尔扎伊一起共事的美国人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麦克里斯特尔因为大嘴闯祸而被白宫撤职,卡尔扎伊却依然发表声明力挺麦克里斯特尔,称赞他是阿富汗战争“最好的指挥官”,并希望奥巴马能继续让他留在前线指挥。“麦克里斯特尔理解阿富汗文化,还非常正直。”而对塔利班来说,没有什么比让麦克里斯特尔在他们的耳边消失更令人振奋了。塔利班的一名发言人说,麦克里斯特尔的召回是“美国对阿富汗政策在政治上失败开始的另一个标志”。
事实上,美国在阿富汗战场上从未取得胜利,奥巴马果断撤换麦克里斯特尔无法改变一个更真的事实:美国以及其盟国在阿富汗日渐式微。今年6月,阿富汗战争超越越南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1000多名美国男女军人阵亡,约6000人受伤。但是塔利班仍然猖獗,暗杀部族领导,恐吓平民。对遭叛乱洗劫120个区的一项调查发现,卡尔扎伊几乎没有什么支持率,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定居者支持叛乱分子。
面对如此形势,麦克里斯特尔在阿富汗进退两难。一方面,战争胜利的曙光着实渺茫;另一方面,如果战败,北约的撤军很可能将引发阿富汗内战,这可能使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地区国家卷入其中。
有很多人赞同赫思廷斯的观点,认为麦克里斯特尔及其团队在《滚石杂志》记者面前对白宫出言不逊的背后是对阿富汗战场的沮丧。而或许,麦克里斯特尔早已看清阿富汗战争的局势,他的“大嘴惹祸”无非是不想做这场失败战争的替罪羔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