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陈宏,蜿蜒生长】

  陈宏是留美学生创业者中最早一批的代表性人物,他创立的GRIC公司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他本人成为美国第一个将企业带上市的中国留学生。 2003年回国,成立汉能投资,以成为中国本土的高盛为目标
  
  去硅谷
  1985年,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向纽约。机上数百名乘客中有一个叫陈宏的小伙子,23岁,陕西人。此前,他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教员,被系里推荐,他有了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学习的机会。
  这个来自大陆的穷学生,在美国一周后,就得到了命运的眷顾,与毕业于台湾大学的美女刘雅玲相识,随后走到了一起。刘当时在石溪分校是校花级人物,被很多台湾男生追求。
  4年后,陈宏得到了博士学位,关于未来,他有两个选择,当教授,或者创业。思维惯性决定了他当时的选择,在陈宏小时候,那个时代的偶像是科学巨人――陈景润、华罗庚、居里夫人、爱迪生,他想成为他们。
  移步换景。在纽约的这片土地上,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的美国梦,足以让来到这里的中国年轻人热血沸腾,陈宏也不例外。差不多同一时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梦想,一心想进入华尔街。
  陈宏离开了纽约,去了北加州的硅谷。这两个地方的风格迥异,有人告诉陈宏:“如果你在纽约看到4个男人在聊天,那他们一定是在谈论股票;如果你在硅谷看到4个男人在聊天,那他们一定是在谈论创业。”
  硅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这片土地,一直在诞生传奇。
  有一本叫《硅谷热》的书,细致描述了这个诞生了无数传奇的区域:HP创始人维修示波器的那个车库,微软的那个温馨小屋,仙童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造出CPU的灵感,英特尔那个天才流淌的酒吧……
  站在硅谷的土地上,陈宏发现:四周的建筑朴实无华,很少有高楼大厦,多半是三四层,隐藏在一片绿树之中。
  走麦城
  陈宏开始了其硅谷的冒险旅程。他和妻子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创业机会。
  最初陈宏想利用在美国的所学,替中国的企业做咨询,公司的名字叫“万事通”,但没人愿意买单,“朋友帮忙出个主意,怎么还要收钱啊?”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下,失败是必然的……随后,为了生存,陈宏给一些IT企业做技术解决方案;年收入也可以到20万美金,比一般的工程师高一倍。
  1993年底,互联网浏览器和视窗开始出现,陈宏想做一个拨号上网的公司。
  陈宏拿自己赚的20万美金,请了他西安交大的同学(拨号上网技术专家)。然后从妻子台湾娘家融到了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买了一些路由器,租了电话公司的线路。于是他的第一家ISP(网络服务商)公司在1994年成立了。
  陈宏进入的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很快,他那点钱就撑不住了,他需要引入外来资金。1995年初,30来岁、留着一头长发的陈宏,四处与VC接触,结果他四处碰壁!
  美国人一脸不屑:“你们中国人只会做厨师做衣服,知道这钱该怎么赚?”没有双方信得过的人向美国人引荐,名不见经传的陈宏一个电话,一个邮件给VC发过去,没有人理他。
  在美国人那里拿不到钱,苦熬阶段,陈宏向妻子的表姐借了10万美金,他在办公室里天天琢磨,怎么说服自己的华人同胞,为什么值得把钱给他……最后,已经创业成功的台湾人黄岩松答应给他200万美金的融资。
  在律师楼里签完那一大摞文件后,200万美金就到账了,陈宏觉得自己像溺水的人靠了岸。
  陈宏并没有把这个融资的故事写成传奇。
  拨号上网前三的公司均已上市,往前走的可能已经没有。1997年,陈宏将公司以1000万美元现金卖给了Verio,随后,Verio整合了几家小公司联合上市,上市后又以56亿美金卖给了一家日本公司。
  “如果我选择一半现金,另一半换成股票,我最多可以赚到4亿美元,前后差了40倍!”
  陈宏旁观了这个财富衍生以及魔幻暴涨的过程,内心非常受触动,如果当时公司卖掉的方式是“股票+期权”,那他也是分一杯羹的人。可是没有如果,一切也与他无关。
  纳斯达克上市
  事已至此,一心想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陈宏,酝酿着再一次的出发。
  1996年5月16日,陈宏创办了Gric公司,主要业务是全球漫游服务,他做了一个漫游软件,这个软件适用于全球所有国家不同服务商的网络系统,如何说服各国网络服务商加入联盟,这是个难题。
  到了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前三天,各国的服务商忽然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和这个叫陈宏的人合作,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合作。
  釜底抽薪。陈宏的好口才再一次发挥了作用,他直入核心地与各国的运营商分析为什么要和他合作,“第一个联盟太松散,就会谁也不做主,谁也不愿意投入研发,事情就会不了了之了;第二点你不做,你的竞争对手会与别的联盟合作。”
  陈宏说服了他们。但文化的冲突在公司的日后运作中依然存在。
  公司的一群美国高管,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管理文化和理念,这一度使公司烧钱无数,面临危局。陈宏的想法,一些美国高管总是要反对,“我们不同意你这么做……”但老板是陈宏,拍板的人也是陈宏。
  几年下来,Gric慢慢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漫游公司。美国AT&T、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亚洲电讯、诺基亚等多家公司纷纷加入国际漫游联盟。当时Gric在10多个国家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在150多个国家有网络。
  陈宏认为可以运作公司的上市,但一部分美国高管坚决反对,认为公司还没有盈利;但在纳斯达克,很多公司都没有营业额,凭借一个概念就上市了。公司里的争执进入白热化。
  双方争执不休,最后的解决方法却颇为幽默。一个风水先生来看了看,说:“很简单,公司缺钱,要扩张,然后有3000万美金放在那里,一是你将来可以拿到,一是今年肯定拿得到,你要哪个?很显然,今年就该拿嘛。”
  1999年12月,在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的协助下,Gric终于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当时中国人在美国创办的最大的公司!
  有限的道路
  “我当时带领公司上市的想法很简单,我想证明给美国人看,我一个中国留学生,一样能够在美国创业成功,中国人不仅仅是能做厨师,做裁缝,也能做CEO,还能把公司带上市!”
  一度,美国举办国际性会议,需要出现中国声音时,要么请中国移动的老总,要么请陈宏。通过这些会议,陈宏有机会结交了美国很多大企业的CEO。 他曾直接给这些大企业的CEO打过电话,他们并不回复。
  在某种程度上说,陈宏成功了,但在高科技公司扎堆的硅谷,也只是做成了一件事情,仅此而已。
  关于华人在美国的处境,比陈宏小2岁、晚1年去美国、同是陕西籍的SOHU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曾说,“我看着美国社会里华人的处境,就像漆黑的夜里几道手电筒发出的光,道路是有限的。”
  陈宏不甘心,他想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他也琢磨明白了,自己的出面不能是以个人身份,得代表一个利益群体。
  1999年,陈宏创立了华源科技协会,华源就是来自中华,初衷就是帮助在硅谷创业的中国人融资。当时在硅谷,已有一批像丘吉尔俱乐部、印度科技协会、玉山科技协会这样的非官方精英社团。
  当时,新浪、搜狐、网易这些中国概念公司还未登陆纳斯达克,中美之间更深层的经贸往来还只是露出端倪,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依然边缘。
  “在一次IT行业CEO会议上,我和康柏公司CEO握了个手,我想同他谈合作,他却说声‘How are you’,就不理睬我了,只是自顾与现在Google的CEO聊天。我只好在旁边傻站着……”
  尽管,陈宏已是当时不名一文而现为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硅谷传奇》的第一个采访对象,也是当时上市公司CEO中少有的中国人,但跟主流差远了。陈宏自称是什么公司的,人家说“没听说过……”
  受此刺激,2003年年初,陈宏卸掉Gric公司的CEO之职,只保留董事长的职务,他回到国内,要在摩根、高盛、花旗、美林、瑞银之外做一家中国人自己的投行。
  高盛梦
  他全力以赴创办新公司――汉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陈宏放言,他要做“中国的高盛”。“‘汉能’,意思就是‘中国人能’!”帮中国人融资,给美国人讲故事。
  “我的第一个客户,是美国一家应用材料公司退休的高工尹志尧。他想在中国开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除了一个18人的团队和一纸技术,他一无所有,但他急需融资把公司做起来。”
  陈宏很快为这家“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融到3800万美元。今天,该公司已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半导体企业之一。汉能从第一单业务中赚了近100万美元(投行通常的利润模式是从融资额中获得3%~7%作为佣金)。
  2005年,当初只值3200万人民币的框架媒介,通过陈宏和合作伙伴谭智的操作,不到一年卖了1.83亿美元。陈宏和IDG对框架的1500万人民币投资,迄今也变成了5个亿,创造了超过60倍的投资收益,这也是投行投资中国企业的经典案例。
  陈宏是个十分高调的人。他不仅出入各种与投资、投行有关的论坛,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演讲也不放过。他还经常上电视、上报纸、上杂志。 回国没几年的陈宏已成了商界名人。
  虽然在新兴的海归派投行中算上等,但汉能在中国本土投行中仍算不了主流,同中金、中信证券这些有着央企背景的“庞然大物”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
  尽管如此,陈宏笃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壮大,自己有让梦想落地生根的能力。
  这点,随着华源科技协会的逐步成长就能窥见端倪。近几年,随着中美经贸往来的日益加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硅谷VC巨擘KPCB的创始合伙人约翰•多尔等都来参加华源科技协会的年会。
  在美国,通过华源的平台,更多在硅谷的中国人得到了美国VC的信任和投资。同时,华源俱乐部也吸纳了中国本土的IT精英,如联想的杨元庆、用友的王文京、网易的丁磊等。
  陈宏很感念中国这个符号,“我经常对中国的企业家讲,你们在美国这么受重视,不是因为你们个人怎样,而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在北京,第一次见陈宏,坐在华茂中心14层宽大、明亮的办公室里,他告诉记者,在采访当天的上上个礼拜,他去了李彦宏家,给李的孩子过生日。随后的几天,再次见到陈宏,在北京陕西企业商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上,陈宏与冯仑、张朝阳、冯仑等人围坐在一起。
  “一个中国人,在国内属于A级别的,到了美国以后可能就是B级别的了;而在美国是A级别的人,到了中国以后可能就是A+级了。社会各界都会重视你,愿意倾听你的意见。”陈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