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有些过于浪漫了,光是这个音译的名字就透着些许骚劲儿。 我相信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属于蔡依林。她的那首《布拉格广场》误导了很多年轻人,人们潮水般奔去那里,第一件事情便是四处打听布拉格广场在哪里。实际上布拉格并没有一个这样的广场,城里的大小广场上也没有许愿池。白鸽倒是很多,但它们似乎飞舞在欧洲每一座城市里,布拉格绝非惟一。
不过,关于布拉格的浪漫想象却是世界性的。我告诉几个瑞典朋友我要去柏林和巴黎,他们大多耸耸肩,觉得意思不大,但我说还要去布拉格,他们便会眼睛一亮,没去过的说一直想去,去过的人说那里很特别。北欧和西欧互相看不上,但都对东欧的美女与啤酒念念不忘。神圣罗马帝国将都城定在布拉格时,德意志的贵族们耿耿于怀,说辞却惊人地相似:“如果我们也有布拉格那样的美女和啤酒,又何至如此?”
千百年前,君权与神权的野心造起了城市的肉身,而现在,布拉格摇身一变,城堡开起了宾馆和餐厅,皇冠变成了纪念品。
布拉格几乎把整个旧城都留给了游客。没有高楼,没有沥青水泥,古堡被完整地保存,电车依然叮叮当当。宾馆、餐厅、剧场、音乐厅、博物馆、纪念品商店聚集在这里,商贩和老板们说着各国语言,笑脸迎宾。新城在外围展开,普通的布拉格人都在那里居住,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现代都市的样子。
布拉格的浪漫当然是事实,它古老、优美、色彩缤纷、有水有桥,精心地保养自己的胴体,以供瞻仰或把玩。单论建筑之精美,此地可以赛过巴黎。但这种完好也有些近乎刻意,让人生疑,这些老房子今天被何人居住?如果没有游客,旧街区是否还有生机?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真实的浪漫,所以布拉格街头的情侣如织,恨不得人人都手牵着手。此情此景,惹得同行的老王开始了他拍摄一百对欧洲情侣的伟大计划。大多是偷拍,惟有一次被一对打扮特别的男女发现。他们坏笑,冲他做鬼脸,女孩哈哈大笑:“我们可不是一对啊!”
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布拉格也一样。
去布拉格的另外一重意境在于寻找那些如雷贯耳的作家及其故居――卡夫卡、昆德拉、哈维尔,这里出产的作家真是令人咋舌,但布拉格最钟爱的还是卡夫卡,只有他的黑色身影被印制成各类纪念品,在大街小巷出售。
位于旧城的卡夫卡博物馆别具匠心,堪称一件艺术品。内饰昏暗,音效低沉,气氛诡异,好像一下子跌进了时空的黑洞。每一次遇见卡夫卡,总是充满这样的恐惧。可惜,在布拉格是找不到卡夫卡的,他的阴郁、他的压抑没法太具体地落实。K先生的城堡只存在于他自己的世界里,那是他的地盘,是惟有想象才可能揭发的真相。而布拉格的风骚却是一个事实,浇灌着这个让全世界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还是卡夫卡说得好:“现在,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